?

淺談桑植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以傳承人向佐絨為例

2018-04-01 13:36萬肖晨昱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610225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桑植縣桑植譜系

萬肖晨昱(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225)

一、桑植民歌調查實錄

桑植民歌起源于桑植先民日常生產勞作中所唱的歌謠,距今已有2000 多年的歷史。它節奏明快、旋律優美、曲調豐富、形式多樣,加上別具一格的襯調、襯腔,彰顯出淳樸,真摯的情感而扣人心弦。然而,隨著現代西方文化的沖擊以及城鎮化發展等因素影響,她被列入我國第一批急需保護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為了探尋這一古老藝術的蹤跡,筆者采訪了桑植民歌國家級傳承人向佐絨民歌手陳召炯張巧珍陳玲玉,宋云輝等,了解他們演唱傳承桑植民歌的往事。

二、桑植民歌發展歷程

回顧桑植民歌的歷史,確切的記載可追溯到2000 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民間歌謠,屈原《九歌·湘君》中載“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焙汀毒鸥琛は娣蛉恕分蟹Q“沅有芷兮澧有蘭”。其中“沅”“澧”分別指“沅水”和“澧水”,二者均源自今之桑植,上古史稱“古西南蠻地”?!逗鬂h書·馬援傳》記載了漢代桑植土家族英雄相程,其中的“鼓噪”就是“蠻歌”,即今之桑植民歌。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數千土家兒郎唱著《馬桑樹兒搭燈臺》應朝廷之召遠赴江浙、朝鮮三度抗倭。清代,桑植民歌更加普及。大革命時期,賀龍建立了以桑植為核心的湘鄂革命根據地,各地民歌隨紅軍進入桑植,為桑植民歌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新中國建立以后,文藝工作者搜集、整理桑植民歌,出版有多種桑植民歌集,收錄曲調10000 余支。其中《馬桑樹兒搭燈臺》《太陽出來照白巖》《叫我唱歌就唱歌》等數十支經典曲目唱響京城,得到歷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譽,涌現出尚生武、向佐絨、谷彩花、黃道英等一批杰出的桑植民歌手。2004年,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演唱了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震撼國際音樂殿堂;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被國務院宣布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標志著桑植民歌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三、桑植民歌的譜系傳承保護

“傳承”的主體是傳承音樂文化的人。桑植民歌傳統的傳承方式有家傳和師傳,傳承譜系有十支之多。傳承譜系的確立對于理順桑植民歌的傳承關系、發展脈絡,展示和保護桑植民歌成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005年,桑植縣文化局對桑植縣境內的民歌手進行全面普查,歸類,劃分為以下十個傳承譜系:(一)戴福香譜系、(二)婁菊香譜系、(三)向宏治、(向法真)譜系、(四)谷兆慶譜系、(五)金岸武譜系、(六)谷志壯譜系、(七)鐘學芝譜系、(八)朱耀榜譜系、(九)尚立武譜系、(十)向佐絨譜系。譜系中的傳承人從 19世紀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跨越了兩個世紀,在這十支桑植民歌傳承譜系中,向佐絨譜系位列第十,是現在桑植最年輕也最活躍的一支傳承譜系。向佐絨的傳承繼承了傳統的家庭傳承,也擴大了師徒傳承的面,既繼承了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又開創了錄音、記詞的現代傳承方式。

例:向佐絨的繼承與家傳

向佐絨,1958年 6月出生在桑植縣人潮溪鄉紅旗村一個農民家庭。在對向佐絨學藝經歷進行訪談時發現,她最初對桑植民歌的認識緣自母親的傳唱。2018年1月 29日上午十點左右,筆者在張家界向佐絨的家里對其進行采訪,對話如下:

筆者:請問您什么時候開始接觸民歌的呢?

向佐絨:很小噢,可能也就一兩歲吧,我媽教我唱過一首兒歌,到現在都還

記得,是這么唱的“黑八哥,紅嘴嘴,我在娘家做女兒,爹舂碓,媽磨磨,一夜忙到半夜過”。

筆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別的什么民歌呢?

向佐絨:那時候我媽在干活的時候嘴里總是哼唱著小曲,我聽著很好聽,時間長了,也會哼唱那些調了,晚上睡覺前,我媽會給我講紅軍和賀龍的故事,有一首賀龍兒歌是“大燈籠,小燈籠,編個燈籠送賀龍”。從向佐絨的講述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向佐絨最初對于桑植民歌的認識緣自她的母親,由此可見,家庭中的女性在藝人學藝中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她們伴隨家務勞作的哼唱讓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優美的民歌曲調聲中,這樣的熏染不啻是一種早期教育,培養了后一代對桑植民歌的熱愛。

1976年,向佐絨招工到了桑植縣花燈劇團,擔任歌唱演員,從此走上職業演唱的道路。隨著演出機會的增多,她開始意識到她應該要學習演唱更多的民歌,于是開始有意地學唱更多的民歌。隨后跟隨更加專業的音樂工作者開始了民歌的搜集傳承和教育。

1996年,向佐絨正式調到張家界市民族藝術團,認識了黃道英,在團里的接觸和一段時間的共同演唱工作,向佐絨覺得黃道英是作為桑植民歌傳承的優秀人選。

筆者:當初,您是怎么看待黃道英,選她作為接班人的呢?

向佐絨:我看她有靈氣、嗓音條件也比較好,當時就是希望讓她成為我的接

班人,有意為她重點輔導,對演唱的技巧和對歌的理解以及處理方法,我毫不保留地教給她,我們倆在一起常常因桑植民歌而陶醉。和她在一起有話可說,有歌可唱。我也需要有人去欣賞我、認可我,她就是這樣一個人。而且我覺得她可以將桑植民歌發揚光大。

從1996年到現在,向佐絨也一直在從事桑植民歌的教育和推廣工作,還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辦了桑植民歌的講座,以及電視臺關于桑植民歌專題的錄制演唱等等。

結語

向佐絨傳承的特征表現在:口傳心授、譜傳字教、舞臺表演、音像制品、電視新媒體等多種傳承方式于一身,自然傳承與現代傳承并重。鐘敬文曾說過“不要低估了一滴水的分量”,向佐絨就是桑植傳統文化長河中的一滴水,她那不可復制的傳承歷程在桑植民歌傳承中極具典型特色,既有個人的偶然性也有歷史的必然性。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桑植民歌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但傳承與保護桑植民歌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是我國“文化產業”中一項艱巨的基礎工程,需要向佐絨這樣的歌手,更需要各方面堅持不懈地進行“傳”、“承”并發展。桑植民歌在歷史長河的洗禮中傳承發展著,我們相信,無論歲月怎么變遷,那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迷人歌曲會永駐人們心中。

猜你喜歡
桑植縣桑植譜系
鄉村振興視野下桑植民歌的創新研究*
神族譜系
湖南張家界桑植縣電子商務 為農產品插上翅膀
鄒軍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與文化自信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桑植隧道監測方案研究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再論東周時期銅簠的譜系和源流
桑植 衛生院住院費用全報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