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

2018-04-01 13:36周靈欣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重慶400074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實力文化產業產品

周靈欣(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重慶 400074)

一、引言:

所謂“文化軟實力”,指的是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思想影響力、市場吸引力、社會凝聚力、心里驅動力與精神感召力的文化資源、產品、權益和服務等。它是通過國民對內和對外兩種表現形式來描述,對內表現為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對外表則表現為本國的優秀文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如何在時代背景下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

改革開放后幾十年內,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條件之后,不斷發現精神層面的匱乏現象,對文化產品的文化服務產生了需求。因此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成了當今不可忽視的文化建設宗旨。

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入手進行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和提升,比如建設意識形態、保護文化資源和遺產、大力繁榮發展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打造富有我國文化特色的創新類文化精品等等,其中大力建設發展繁榮文化產業、打造創新的中國特色文化精品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將著重以上兩點進行闡述。

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有利前提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燦爛不熄,是人類社會唯一從古代存留至今延續不斷的文明,是世界最偉大的文化奇跡、人類文明最璀璨的明珠。五千年文明孕育著豐厚的文化精華和養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資源,也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但很多時候我們對本民族文化極度缺乏自信,甚至有著傳統文化即是糟粕,需將之摒棄的錯誤想法。

美國的影視廣播、日本的動漫、韓國的泡沫偶像劇明星搶占中國市場排擠國產的同時,一大批模仿產品呈井噴式姿態而出。相反,一些原本屬于本土文化的花木蘭、寶蓮燈、熊貓卻在西方得以煥發生命力,反過來搶占中國的市場。在西醫盛行的當下,有人認為祖輩承襲幾千年留下中醫文化則是邪術,寧可“打針至死”也不肯接受中醫。

在多年的“西優中劣”的錯誤思想熏陶之下,許多人都有著“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國圓”的錯誤看法。挖掘中華文化的精華和精髓,讓中華民族子女樹立文化自信,讓民族情感得到堅實的構建,是當今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中之重,有了這樣的前提,傳統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傳承。

三、大力發展繁榮文化產業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堅實力量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文化的主要外在形式表現之一即為為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可以促進文化產品的多樣性、促進文化商品的規模性生產并且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文化產業作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加大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已成為各國提高綜合實力的一種必然的選擇。目前,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文化產業也因此被稱為21世紀得“朝陽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進步,2016年我國的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0314 億元,占GDP 比重首超4.5%。

基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我國的文化產業有著較好的基礎發展平臺。但我國的文化產業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總量不夠大、技術力量薄弱、法規政策不健全、集中度不高,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缺乏弱點,產業鏈不夠完整等等。只有把“文化軟實力是重要得綜合國力之一”的觀念牢記于心,把文化產業列入國家戰略產業,大力推動和發展文化產業,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制度,充分開發文化資源,對文化資源進行產業整合,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文化軟實力大大提升才能指日可待。

四、打造中國特色文化精品以提高中華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進步,經濟取得了巨大進步,國民生產經濟總值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尤其是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世博會,都彰顯了我國的“硬實力”。1997年黨的十五大會上提出了“走出去”戰略,2001年中國加入WTO,這都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廣闊的平臺,但實際上,作為文化資源大國的中國在文化產品的生產方面,遠不及日本、歐美等其他文化產品大國。文化貿易逆差極大,文化貿易逆差額約為10:1,在影視動漫、語言文化,甚至是圖書出版等領域都面臨著“文化赤字”,我國的出口文化產品和服務國際競爭力和傳播力依舊不夠大。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一項數據統計,2000年到2004年,中國進口的影片數量為4332 部,而出口的影片卻寥寥無幾。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文化產品貿易已有了巨大的進步,但顯而易見依舊處于逆差的狀態。

歸根結底,我國文化產品、服務缺乏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缺乏原創性,缺少原創的文化精品商品。

央視曾經做過一項“誰最能代表中國”的中國國際形象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最能表達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是孔子,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海外對中國形象的認可。但眾所周知,中國文化不僅僅只有孔子、儒家、功夫、剪紙、漢服,還有我們的飲食文化、歷史傳說、中醫針灸等等,只有充分開發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各類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和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品牌,突出個性特色,全方位打造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精品,才能增強我國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使之真正的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五、結束語

設理性分析我國的綜合實力的發展,文化軟實力還有多的提升空間。相比于美國文化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我國的4.14%看上去似乎十分渺小,但豐富、優秀的文化資源卻給予廣闊的平臺和卻無限的發展潛力,擴大深化國際間文化的交流、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開拓繁榮各類文化市場等等,都可以大大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我們只有不斷抓住機遇付出實踐,中國的文化產業定能迎來大繁榮和大發展,中國的文化產品也定能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猜你喜歡
實力文化產業產品
軟實力致勝
實力搶鏡
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務之急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場上拼實力,場下拼表情,就這么拼了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新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