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舞蹈生態學的視角談柯爾克孜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2018-04-01 13:36查爾雅新疆藝術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柯爾克孜族舞蹈民族

查爾雅(新疆藝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一、柯爾克孜族舞蹈文化特異性分析

柯爾克孜族作為距今已有2000 多年歷史的古老西北民族,其舞蹈文化蘊含并詮釋了柯爾克孜族祖先們在歷史長河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深入了解該民族文化傳統的“百科全書”,是一種可視的、活態的、運動著的、非物質的“活的文物”,是一種“人類活態文化財產”。作為傳統的游牧民族,舞蹈與該民族的民俗生活息息相關,反映著該民族深厚沉長的民俗文化,寄予了該民族舞蹈豐饒的養料,豐富了柯爾克孜族舞蹈內容與形式的發展。

1、舞蹈形式與表現內容

作為傳統游牧民族的柯爾克孜族人自古以牧業為主,逐水草而居,其舞蹈部分作為反映牧業生產、歌頌愛情、歌唱大自然,體現該民族的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載體,與生產勞動、婚喪禮儀、信仰儀式等民俗活動和日常生活相依相伴,如模擬日常生活生產生活中勞動的柯爾克孜擠奶舞、織花氈舞,模擬動物的柯爾克孜馬舞,模擬樂器庫姆孜彈撥動作的“庫姆孜舞”,婚禮上對新人致以真摯祝愿和歌頌愛情美好的風俗性舞蹈“加爾闊爾玉修”等。作為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與柯爾克孜族人民風雨同舟、悲歡與共,真誠地追隨著柯爾克孜族前進道路上的每一步。在漫長的歷史年代里,在不斷西遷的環境適應與文化融合中,它始終伴隨著每一位柯爾克孜族人的人生歷程。筆者在此簡要的對柯爾克孜族舞蹈的表現內容與形式做出概述。

《庫木孜舞》是由庫木孜彈唱時的即興表演發展而來的一種歌舞形式,表演者手持庫木孜,伴奏樂器也是庫木孜,主要形式是邊彈邊唱邊舞蹈,動作主要語匯是將庫木孜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彈撥,與人體配合形成不同的造型,或拿庫木孜當道具模擬日常生產動作,妙趣橫生。主要動作有“抱彈”、“背彈”、“肩彈”、“坐地腿上彈”等。表演人數不限,場地不限?!都訝栭煚栍裥蕖酚址Q:“會面舞”,是一種在婚禮儀式中跳的、帶有交誼性的舞蹈。表演時,賓客圍成一個圓圈,新郎新娘在圈的中心舞蹈,跳舞時,新郎的一只手會緊抓的新娘的辮子,寓意新娘的辮子僅僅系在新郎的心上,兩人永遠不分離。新郎新娘跳完后,圈子上的賓客由一名男士先出來,手持手絹繞城條狀,去拍打圈內的女青年背部,被打的人必須出來與之共舞,循環往復,直到夜幕降臨,舞蹈動作類似西方的交誼舞?!稊D奶舞》、《搟花氈舞》都是對日常生產生活方式的動作模擬,是以柯爾克孜族婦女日常勞動生活為題材的民間舞蹈,草原上每當歡聚時,婦女們往往以模擬平時生活中的擠奶、釀制酸奶和剪羊毛、搟氈、制作花氈等勞動過程來展示個人才能,并一再從中體驗勞動的甘苦和取得成果后的喜悅。在舞蹈時,向他人傳遞著勞動技能的含義。這類模擬性的舞蹈一般由一人或對人表演,沒有具體的隊形調度。但由于是勞動者親自表演,故形象生動逼真,生活氣息濃郁?!恶R舞》、《鷹舞》、《鹿舞》均也是模擬動物的表演性舞蹈,由于柯爾克孜族系歷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對動物的崇拜珍視與其他草原民族一樣,這些模擬動物的舞蹈一般由單人或多人表演,均是表現模擬動物的動態神韻,也寄予了柯爾克孜族人民對這些動物身上擁有特質的贊許。形式簡約、形象生動,有著濃郁的民族氣息。

2、柯爾克孜族舞蹈賴以生存的生態分析

資華筠在北京舞蹈學院周年校慶的《中國民族民間舞學術論壇》上,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概念有一個完整的闡述:“民族民間舞蹈的生存和發展,與這個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緊密相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特定文化內涵和形態特征的舞種,是相對聚居的民族所擁有,在民間自然傳衍著,所以我們通常所稱為的民族民間舞蹈應該具有民族文化特異性、民族風格鮮明的形態特征,為特定的舞體(群體)所擁有,并且基本上是在民眾中自然傳衍的這樣幾個條件”。[1]柯爾克孜族舞蹈作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的一支“奇葩”,其舞蹈的形態的產生與發展流變可以說是依附于該民族所生存的環境生態與時代傳衍下的文化生態之中。

(1)環境生態分析

新疆現如今的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該地所屬的烏恰、阿合奇兩縣的主體與阿圖什市北部、阿克陶縣西部山區的地區均以柯爾克孜族為主。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柯爾克孜族為自治民族的克州,位于祖國最西部,面積為70900 萬平方公里,東西長約500 公里,南北寬約140 公里,西南部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國接壤,東鄰阿克蘇地區的烏什、柯坪兩縣,南部與喀什地區的巴楚、莎車、塔什庫爾干諸縣交錯相接。又由于該地西北部深入昆侖山、天山的崇山峻嶺之中,90%以上為山區,被稱為“萬山之州”??酥輰儆诘湫偷臏貛Т箨懶詺夂?,由于三面環山,距離海洋遙遠,相對高差大,所以氣候較其他地方而言差異較大。形成了光照充足、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秋氣溫多變的特征。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地理位置偏遠、生活環境較為惡劣。逐水草而居,游牧于崇山峻嶺之中,牧場有夏冬之分,冬季大雪封山,牧民在較溫暖的低山窩中放牧,度過嚴寒的冬季。夏季冰雪融化、牧民則進入氣候涼爽、水草較豐的深山夏牧之中放牧。無論夏冬,柯爾克孜族人民的生活生產環境都極為艱苦,使得該族人民在長期與大自然的“斗爭”中形成了堅韌不拔的精神造詣,造就了異于他族的舞蹈藝術審美情趣,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成就了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舞蹈文化內涵。

二、現如今柯爾克孜族舞蹈面臨的現實困惑

隨著現代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和自治區"定居興牧"政策的落實,傳統柯爾克孜族舞蹈的文化生態正經歷著由傳統社會向現代文明轉型的陣痛,并充分顯現于群眾和舞蹈從業者在文化發展選擇上的有所困惑,一方面人們急切地希望融入文化轉型的浪潮中,獲取更大的發展和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又在轉型的浪潮中陷入一種“自我認知”的迷茫,希望在迷茫中尋找自身文化的獨特之處,以保證族群的核心價值。舞蹈就在“轉型”與“認同”的拉鋸中陷入了尷尬之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呈現一定的衰減,例如自發組織行為減少,二是蘊含在傳統舞蹈中豐富的文化基因正隨著舞蹈生存空間的改變而逐漸流失或變異。

1.傳統在現代遭遇“淘濯”

在新中國成立后,柯爾克孜族地區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翻身做主后的柯爾克孜族人民做了土地的主人,國家的主人,實行了區域自治,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得到了快速發展和進步。首先千百年來居民由牧民生活逐步實現了定居,由單一以牧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成了多種經濟并舉,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牧農工商全面發展。農牧經濟逐步像集體化、商業化、專業化發展,科學養畜、科學種田逐步為柯爾克孜族牧民所接受,改善了生活生產條件。原有的民俗文化中的生產生活方式被“破壞”,使得作為表現載體的舞蹈變得“無根可尋”,長此以往,舞蹈作為民俗生活的集中體現,其蘊含豐富的文化基因也將隨著生存空間的改變而逐漸流失或變異。

2.表現內容與傳統文化的斷裂

筆者在對克州進行采風調研時發現,現有的文工團已經不再以柯爾克孜族民俗舞蹈作為表演劇目進行演出,傳統保留劇目也不在下鄉演出的節目單中,這讓筆者驚覺柯爾克孜族傳統舞蹈藝術身在“出走”狀態,現有作品表現內容與傳統文化一定程度上的斷裂,使得柯爾克孜族舞蹈的創作顯現上弱化了其本身的文化內涵與深遠意義。

3.主體認知上的“忽略”

在經濟的高速發展下,人們的生活有質的飛躍,群體在現代生活的潛移默化下也已經對本民族的“優質舞蹈文化”有所忽略,人們一邊在對新鮮事物進行熟悉、一邊對新興科技下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感到欣喜。陷入了“自我迷失”的一種狀態。對傳統舞蹈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認同呈現一定的衰減,例如自發組織行為減少等,久而久之,便導致了主體群眾在認知其重要性上對其有所“忽略”。

三、關于傳承與發展柯爾克孜族舞蹈設想

作為我國56 個民族百花園中的一個綺麗瑰寶,對于該民族舞蹈傳承與發展的問題,筆者認為必須站在舞蹈從業者的角度上對此問題進行思考,以柯爾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核心,在借鑒優秀成果基礎上,提出試著應對問題的構想,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培養柯爾克孜族舞蹈特色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文化建設,提高該民族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1.優質基因的提取

藝術院校應該將“柯爾克孜族舞蹈”納入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當中進行傳承,在教材提煉的同時,我們必須要注意保留富有該民族特色的舞蹈“優質基因”。而對于“優質基因”的提煉,我們并非要在其文化價值之上分出大小對其進行保留,而是追求盡可能的保存文化的“獨特之處”,以此為基礎發展延續下去。對于在民間村落自然傳衍的柯爾克孜族舞蹈而言,其保有者已經飽受現代沖擊和城鎮化進程的誘惑,我們不能站在文化保護的制高點,要求他們不要融入現代化生活之中。這些有時則需要我們這些“局外人”去嘗試對其“根”性的保護。對于柯爾克孜族舞蹈“優質基因”的提煉,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掃描式過濾”,篩選出“舞蹈生態學”意義的“典型舞疇、舞疇序列”亦或是“元素教學”。將具有“根性”的物質從形態層面提煉出各舞種最具基礎性、代表性的“優質基因”,探索其“萬變不離其宗”的多種可能,揭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對該民族舞蹈的播布區域、源流趨向、功能演進做橫縱的比較研究。橫向上從認識柯爾克孜族舞蹈文化特異性入手,促使該民族的人民對本民族的文化有認同、傳播和弘揚??v向上,實行“立體化”教學模式,將舞蹈動作與深層文化內涵相結合,彼此之間互證互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能領悟舞蹈動作背后的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獨特風格與審美特質。

2.避免異化的貼近普羅大眾“創新”

舞蹈作為眾多藝術形式中最古老的身體藝術,在現代化進程中,如果單純的靠民間自發的傳衍,就會造成其“自生自滅”的情況出現。提高柯爾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傳播性、與該民族人民對于本民族舞蹈文化的自覺,有時候又需要靠另一種手段——“再生性創作”來維系與解決問題。時至今日,舞蹈不再是作為田間、牧場只供本民族人民欣賞的藝術,而是作為適應與經濟基礎相呼應的上層建筑的發展、供人們認識柯爾克孜族文化的“名片”。

作為舞蹈人,我們在必須提高創作創新思維意識,在創作尊重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避免大無畏“創新”與“異化”現象,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探尋與時代同步的契合點,多層次地發展柯爾克孜族舞蹈。研究人員必須要有豐富的田野實踐,扎根民間與藝人學習,深入了解該民族的文化特異性,將舞蹈置于所在的生態環境之中去認知、去研究,避免大無畏的無根創新。要深入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的重要講話:“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2]從而創作出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的柯爾克孜族舞蹈作品。

總結:

柯爾克孜族舞蹈作為該民族文化發展進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現象,其作為歷史和時代的產物,或多或少的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下被現代化進程所影響而被淘濯,對于該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問題的設想,必須建立在柯爾克孜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研究前期的堅實科學研究基礎之上,培養該民族舞蹈研究專業人才,將該民族舞蹈納入教學課程之中,創造出存有該民族特色的“優質基因”的和符合現代普羅大眾審美的優秀作品,促使與其相關的高精尖人才思考如何科學化有序傳承柯爾克孜族舞蹈的同時發展其創新性與時代緊貼,為人民服務,讓柯爾克孜族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舞蹈文化長河得以更好的綿延昌盛。

注釋:

[1]許銳《傳統與變異 傳承與創新》2006.5

[2]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重要講話》2014.10

猜你喜歡
柯爾克孜族舞蹈民族
我們的民族
新疆民族民間音樂簡析
學舞蹈的男孩子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檔
舞蹈課
多元民族
家鄉的茶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柯爾克孜族語言使用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