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的感知

2018-04-01 13:36李銘軒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系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紅顏紅色

李銘軒(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系)

從上古時代開始,顏色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審美對象。從現存的許多遠古壁畫來看,紅色無疑是其主色調,這也與遠古紅色顏料的易尋和耐久有關,從此開始,紅色逐漸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和審美元素,進入人們的生活。紅色的明媚,激烈和奔放,很容易的刺激人類的感官,從而產生美的享受,或者給予人類以積極向上的生命導向,這無疑在上古時代未開化的人類中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意義。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在夏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紅色有了其新的內涵發展和外源拓展。早在周代,利用植物染料已經是染色工藝的主流。當時用來染制紅色的植物主要茜草。與此同時,周朝的制度,周代的興起與紅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周代之興,有赤雀丹書的傳說。在《呂氏春秋》中提到“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蓖瑫r,周代以火德王,特尚紅色。比如紅色涂飾的車子在周代是貴族的專利,《尚書大傳·帝誥》記載:“未命為士者,不得乘朱軒?!薄缎⊙?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彤弓弨兮,受言載之。彤弓弨兮,受言櫜之?!蓖?,是一種朱紅色的弓。周王用它賞賜給有功的諸侯,使其講德習射,藏示子孫后代。受贈彤弓是一種極大德榮耀。賜彤弓時,天子舉行大饗禮,并設鼓鐘之樂,各路諸侯作陪。這也同時佐證了紅色在周代的重要地位和流行程度。

晉代,對于紅色的尚崇更進一步,《晉書?輿服志》記載剛堂隆上書批評“晉氏金行,而服色尚赤”,可見晉代事實上崇尚的服色也是紅色。同時紅色作為衣飾的主色逐漸被賦予了等級的意味,等級尊卑也逐漸在衣飾顏色體制上面進行體現。

在南北朝時期,對于紅色崇尚更加廣泛和明顯,南齊崇尚紅色,北魏貴族也常服紅衣,對于紅色崇尚也逐漸深入到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之中,在許多方面也有了展現。

到唐朝武后稱制時,其色極尚紅《新唐書?則天武皇后傳》記載,武則天稱帝前夕,“又脅群臣固請,妄言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庇谑恰按笊馓煜?,改國號周,自稱圣神皇帝,旗幟尚赤?!痹诖丝梢?,紅色被標榜為武則天稱帝的代表,被賦予了極其濃厚的政治意味,

明朝規定,凡專送皇帝的奏章必須為紅色,稱為紅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經皇帝批定的本章統由內閣用朱書批發,也稱為紅本。由此看來,在明清時期,由于封建制度的深化和思想上的壓制,紅色也已經成為皇權威嚴的象征,有很高的地位,紅色也有了其更為深厚的內在價值。

紅色作為中國自古以來的一種重要顏色,在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內占有重要地位。紅色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不單單具有審美價值,其內在蘊含的生命力和象征性是更重要的。其本身含義內不僅僅代表著中華民族民族精神內自帶的昂揚與不屈服,更含有著血性與方剛。當然,紅色在中華文明內被賦予的含義不盡相同,勇猛,朝氣,希望,血腥,死亡等等。正出于此,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的詩詞歌賦及文獻中對于紅色的描寫可以說是精彩絕倫,包羅萬象。由此可以比較明確的看出自古以來中國對于紅色的感知來源,以及心理狀態和情感來源,這是一種比較簡便和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濒骷醇t色的意思,這里描寫了左手拿著笛子吹,右手雉尾盡情揚。臉龐紅光像染色,衛君命令把酒賞??梢泽w會到當時舞蹈的特色,也可以想象當時隆重的宗廟祭祀與慶典。紅色起到了點染環境,映照人物形象的特點的作用,通過“赫如渥赭”也可以想象出當時的宴樂之盛,酒樂之歡。

《鄭風?揚之水》:“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于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與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這一句從一開始就是在一種舒緩,靜謐,安逸的環境下展開,這與鮮艷的服飾及見面時的喜悅達到了互襯的藝術效果。素衣朱繡,素衣朱襮,本身“素”和“朱”的兩兩對比已經有鮮明的色彩沖擊感和環境感染力,當見面時的喜悅和“朱繡”和“朱襮”相互映襯,使見面時的激動展現無疑。

《秦風?終南》:“顏如渥丹,其君也哉!”這句主要描寫主人公面色紅潤有光澤,是秦國好君主,紅色主要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赤即正紅色,狼前進有時會踩住下巴下的胡須,狼后退有時也會被尾巴絆住。此句主要是說周公遜位換政于王成就了大德,是美好的德行,所以他穿著大紅禮鞋走得很穩固。這是人們對周公遜位還政之舉的贊美。通過紅鞋走的穩固來說明周公問心無愧,德行高尚,借此來贊頌周公。

由上可以看出,在《詩經》,紅色系詞語大多還是以單純的顏色詞居多,但是已經出現了部分具有象征意義和對比意義的用法出現。

《昭世》:“襲英衣兮緹?,披華裳兮芬芳”這里的“緹”和“?”都是指偏紅色的衣服,穿著五彩繽紛的上衣,披著氣味芬芳的下裳,此句是通過描寫衣飾的華麗來表情達意,這也是《楚辭》中常見的“香草美人”的寓意的具體體現。

《郊廟歌辭?天門》:“太朱涂廣,夷石為堂?!边@里是說用紅漆涂刷殿的大屋,用平整的石塊砌成了殿堂,祭祀在這樣的場所舉行,顯得恭敬而莊重。這里紅色主要用來表現廟堂的莊重和威嚴,紅色更多的作為裝飾用色,代表莊重和肅穆的意味。

《橫吹曲辭?木蘭詩》: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詩的內容以北朝和其他邊疆民族的戰爭為背景。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開始梳妝打扮了。表達了一種喜悅之情,同時“紅妝”作為一個典型的意象,把女子嬌媚多姿的形態表現出來,紅色也極具視覺沖擊力,平淡出奇也不雅俗。

《相和歌辭?代白頭吟》劉希夷一句“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對那些紅顏女子來說,她們的未來不免是白頭老翁的今日,白頭老翁的往昔即是紅顏女子的今日。此翁往昔是一紅顏美少年。白發對比紅顏,一紅一白,傷心落寞之感頓出,詠嘆青春易逝、富貴無常,進而抒發人生短促、紅顏易老的感慨,有種傷今的悲情趣味,令人唏噓和感嘆。

《相和歌辭?怨歌行》中李白一句“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十五歲來到漢宮中,正是青春爛漫的年紀,她微微一笑就會讓春天的美景為之羞愧。一個“紅”字,也就罷十五歲少女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表現的恰到好處,女子和良春皆“紅”,但是少女的“紅”更艷麗,更生機也更活力,這樣一比,就算是被吟詠萬千的“春紅”也不禁黯然失色,顏色全無。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色彩對于古人的情感抒發和描寫需要是極其重要的,而紅色相比于其他顏色顯然處在優先級。從古人對于紅色的感知來源看,大致處于一種內心情感和顏色配對的宣發與突出,或者是一種客觀現實和主觀體驗的契合,對于紅色的表現主要是體現一種情感價值和主觀態度,表現心理狀態和情感價值,并且是有多維度的體現的。對于紅色審美感知來源,通過分析了紅色的語義和審美認知來源,比較明確的了解了紅色內包含的文化內涵和影響內核,同時對于紅色的文學體現進行分析也進一步表明了紅色在文學表達中的歷史脈絡,深入揭示了對于紅色,不同人,不同時期,不同歷史背景下的認知分裂性和統一性,對于紅色語義的豐富和發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表述。

猜你喜歡
紅顏紅色
紅色的眷戀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紅色之旅
追憶紅色浪漫
紅顏墨染悼事哀
梅花香,紅顏薄
歲月如金絲,紅顏不堪織
扶危定傾賴紅顏
紅顏一笑傾人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