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美學視角下的傳統與現代音樂元素比較

2018-04-01 13:36趙磊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西安710062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樂派印象主義浪漫主義

趙磊(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西方音樂的歷史進程中,被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傳統音樂,一個是現代音樂。這兩者的時間分界線主要在大約19世紀,也就是音樂中浪漫主義時期。傳統音樂中占有統治地位的是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也是西方音樂最繁榮最持久保留最完善的時期;現代音樂主要是20世紀音樂,這一時期是對之前傳統時期音樂的突破,也是與傳統音樂的融合。下面筆者將對這兩大部分進行比較。

一、音樂風格

傳統音樂占有統治地位的是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這兩個音樂的風格也截然不同。

古典樂派在音樂歷史中主要是指公元1750年至1821年以維也納為中心產生,這一段時間是西方文明史上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時期,“古典”的原意為“羅馬的貴族”,后來引申為完美的、成熟的意思。這一時期的創作帶有鮮明的人道主義思想和樂觀主義,確立了主調和聲風格的主導地位,又創造性的運用了復調對位手法,使作品既有明晰而嚴謹的形式,又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這一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這一時期的風格主要是華麗風格、洛可可風格、多感風格,主要體現的是精雕細琢、優美典雅的風格,這也正與這一時期人們嚴謹的思維和審美相對應。

浪漫樂派在音樂歷史中主要是指公元1821年至20世紀。這一段時間是西方文明史上的資產階級革命,“浪漫主義”原為拉丁語系的方言語,后來引申為個性、冒險、自由等。19世紀西方藝術界興起“浪漫主義運動”,浪漫樂派隨之產生。它在創作上體現個性、情感、民族、綜合四大特征,主要是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渴望追求新的社會思想、闡發新的藝術主旨。他的發展可謂分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不同時期各有成就斐然的作曲家,他們創作了大批的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作品,如意大利的威爾弟;法國的比才;德奧的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納、門德爾松;匈牙利的李斯特;波蘭的肖邦;俄國的柴可夫斯基。浪漫主義時期還有另外一個樂派-民族樂派,它也被稱為民族主義風格,是浪漫樂派的一個分支。它形成于19世紀中葉,由于這一時期在東歐和北歐一些國家產生了民族解放運動,于是音樂上也形成了民族音樂的發展。這些國家的作曲家們在創作內容上十分強調音樂中鮮明的民族特色,大量運用民間歌曲的音調、節奏等,結果形成了各個國家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民族樂派在各國的代表有:捷克民族樂派的斯美塔娜、德沃夏克;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格林卡、穆索爾斯基、保羅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居伊、巴拉基列夫;挪威民族樂派的格里格;芬蘭民族樂派的西貝柳斯。

現代音樂主要指20世紀音樂,二十世紀音樂主要由印象主義音樂、表現主義音樂、新古典主義音樂組成。

印象主義音樂是興起于19 世界末至20世紀出的音樂流派,它引導20世紀歐歐洲音樂走向新的時代。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主義詩歌,對印象主義音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以莫奈、雷諾阿、畢莎羅等人為代表的印象主義畫家,不喜歡宏達的主題,迷戀戶外景色,日常生活與自然景象是吸引他們的題材,喜歡從微細處著眼,注重“光”與“色”的流動及瞬間變化;包括維爾倫、波德萊爾、馬拉美、梅特林克的象征主義詩人們與印象主義畫派一樣,摒棄浪漫主義的宏偉主題,贊美纖細精巧的事物,主張通過藝術想象創造出能表達主觀情感的客體,反對直接描寫個人感受,用聯想、暗示和象征作為溝通主觀與客觀世界的媒介,手法隨意、玄妙朦朧,追求詩歌的音樂性。印象主義音樂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美學觀收到他們的極大影響。

表現主義音樂與表現主義繪畫一樣,于20世紀在德奧發展,藝術特征上,表現主義音樂與法國印象主義音樂相對立,他們反對印象主義音樂對大自然的客觀描繪、對光影和氣氛的熱愛以及音樂整體的溫和愉悅,他們更主張凸現人的內心主觀感受、強調挖掘潛意識,并以夸張的形式表達出來。表現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是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貝爾格、韋伯恩,他們被稱為“第二維也納樂派”。

新古典主義音樂是西方20世紀上半葉一場重要的音樂藝術運動,影響廣泛,許多作曲家的音樂創組都反映出這一藝術的特征。新古典主義反對情感色彩濃厚的浪漫主義和朦朧縹緲的印象主義,主張運用古典形式來寫作音樂,創作結構嚴謹、客觀理性而又優雅明晰的音樂。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和斯特拉文斯基揭開了新古典主義音樂的帷幕。

二、音樂的音色

傳統音樂的創作十分注重音樂的音色問題,許多樂器的發明正是對于音色的需要而來,西方傳統音樂的樂器可分為鍵盤樂器、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弦樂器,比如在19世紀發明的樂器薩克斯,這一樂器在分類上屬于木管樂器,但就音色而言,他的低音似大提琴、中音區似木管樂器、高音區似銅管樂器,在構造上他的管體由金屬制成,笛頭模仿單簧管的膠木笛頭制成,這件樂器在發明前就是為了能更好的銜接銅管和木管,為了使不同類的樂器音色融合在一起,追求完美、和諧。所以說西方傳統音樂的“融合性多余個性”[1],

現代音樂中音色的使用十分繁雜、多樣,現實世界中任何一種物體都可當做音樂,任何一種物體通過碰撞發出的聲音都可作為音色,比如水聲、呼吸聲等等。所以說現代音樂的音色注重了多樣性,卻忽視了結合性。這種音色的使用也是由于當時的美學觀念所導致的,人們對于嚴謹、和諧、完美的事物接觸的太久,審美已經疲勞,再加上個性的壓抑,使得作曲家門開始嘗試新的路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突破和發泄自我。

三、音樂的旋律

傳統音樂的旋律,以浪漫樂派來說,主要追求的是骨干音為主,和弦外音為輔,是旋律顯得豐滿華麗,有一種曲線之美,講求的是一種韻律美,旋律是用來表達個人情感,抒發情懷,有線條感。

現代音樂旋律,打破了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那種旋律處于第一的地位,打破了旋律的對稱、重復,20世紀的作曲家們,由于情感的發泄,傳統規則的排斥,使他們重新來看待旋律,使得樂句旋律不在對稱,旋律音程出現大跳的次數變多,旋律的上下音域更廣。但即使作曲家們想要打破傳統的枷鎖,但是旋律從形態上來看,依然是能體現出平行、上行、下行、倒影等的特點,這仍是傳統旋律的基本形態,即使這些作曲家們把創作的旋律配以新的情緒、名稱,但還是無法擺脫旋律的基本形態特點,但直到1909年,勛伯格使得音樂旋律有了新的起色,他使音色的意義超越了旋律的意義,“勛伯格把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旋律成為“音色旋律”,從此創立了音色旋律學說”[2]

猜你喜歡
樂派印象主義浪漫主義
漫談詩的革命浪漫主義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中國樂派形成的思想傳統中儒道釋的特殊闡發與貢獻
從拉威爾的《波列羅舞曲》議印象主義風格的包容性
“長安樂派”不甘寂靜
淺談許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義》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形成、發展及其歷史地位
最好的禮物——印象主義大師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出版經濟與文學創作
德彪西音樂創作對印象主義繪畫的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