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詩經》中的生態美學思想

2018-04-01 13:36全凱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710119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關雎農事詩經

全凱(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 西安710119)

生態美學突破了以往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而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再是割裂的,分開的,也不再有主客體之分。這實際上是一種在新時代經濟與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有關人類的嶄新的存在觀,是一種人與自然、社會達到動態平衡、和諧一致的處于生態審美狀態的存在觀。

一.《詩經》中的農業之美——順應自然

《詩經》中有大量的農事詩,所謂農事詩,是指反映農業生產和勞動生活以及與農業有關的祭祀禮俗,或者說運用于農事祭典的詩歌。

從《詩經》中的作品分析來看,其中的農事詩主要有《七月》、《芣苢》、《臣工》、《噫嘻》、《豐年》、《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讀者認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月》和《生民》?!镀咴隆穼儆凇夺亠L》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根據上文班固《漢書·地理志》的論斷,可知《七月》應當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劉處豳時期。從《七月》的內容來看,它分別描繪了勞動人民在一年四季不同時間點進行的不同的農業生產活動,具體包括了糧食種植、蔬菜收獲、養蠶織麻、打獵祭祀等活動。我們可以發現,《七月》描寫的生產活動,種類繁多,而不是單一的采集狩獵,我們可以注意到,當時的農業生產不僅僅是在整個國家活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已經是很發達了:

如果我們單純分析《七月》中的蔬菜的種植與收獲,會發現里面有很多的蔬菜種類,包括郁、薁、葵、菽、瓜、壺、叔苴、荼。而在糧食種植上就有:黍稷、重穋、禾、麻、菽、麥。這可以說是當時農業發達的具體表現。而在這個現象背后,還隱藏著一個更重要的信息:周朝的勞動人民已經學會根據時節的變化更替來安排農業生產了。在《七月》的敘事結構當中,每一段落的開篇都沒有直接講種植、狩獵以及其他的農業生產活動,而是在強調時間的變化。

當時的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大自然和人的活動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人的生產生活活動和自然環境不是分割獨立的,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當時的人們除了會利用大自然的“饋贈”來獲取一部分的生活需要品外,還懂得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去加工生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單從農業生產活動來看,大自然和人們是處于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當中的。

如果說單純的生產生活活動還不足以證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有了很樸素的生態主義思想的話,那么在《詩經》中還有一部分內容就明確說出了周人當時的觀念。其實《詩經》中認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孕育出來的,是自然之子?!疤焐裘瘛保ā洞笱拧A民》),當然,這里的“天”并不是上帝主宰意義的上天,而是有大自然意義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天?!疤烀B,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頌·玄鳥》),在殷商的人眼中,是上天命令玄鳥生下了他們的祖先商王。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說法很明顯帶有原始色彩的圖騰崇拜,甚至帶有神話的味道,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反映了一個很重要的想法:人類是來源于天的,也就是來源于大自然。這充分說明了周人不僅對大自然懷有敬畏的膜拜之心,而且又懷著親切的、依賴的體貼之情。

二、《詩經》的自然美與人類

自然美主要指的是自然的和諧,這其中包括生物自身的和諧、生物之間的和諧以及生物與環境的和諧。在《詩經》中,《關雎·周南》作為《詩經》的第一篇,也是千古傳唱的經典。用以前的解詩思維看來,《關雎》寄托的是文王、后妃之德,肩負著風化天下人倫的重任,扮演著治理國家、教化人民的重要角色?!睹娦颉分芯驼f:“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但是,到了現代,人們開始努力還原《詩經》的本來面貌,普遍認為這是描寫青年男女戀愛的作品。純粹而論,關關鳴叫的雎鳩可以是當時人們熟悉的任意的水鳥,他們為了求偶而愉悅地歌唱,它們的聲音悠揚婉轉,鳴叫充滿了感情。

魯樞元則提出,這種現象是人與自然在藝術上所達到的一種“諧振”。中國文學創作的基本思維方式,基本技巧手法“賦、比、興”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在文學藝術中和諧共振的關系模式?!百x、比、興”這三種藝術手法都涉及到了“物”與“人”,而“物”并非是單純的物體,實際上是自然之物,包括鳥獸草木,風雨雷電。再到江流湖海,日月星辰等等?!巴飧杏谖?,內動于情”這便是人與自然的交感互動。我們固然可以認為寫“物”是為了“言情”,將“物”看做表達情感的鋪墊,正是因為有了人的觀照,這些物才有了一定的價值,被賦予了一定的美感,所以才出現在文學作品當中。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這些物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不然,如何引起人們的審美感受呢?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蛾P雎》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朵繆W》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渡接蟹鎏K》

在《詩經》當中,運用“起興”的藝術手法是非常普遍的。像《關雎》《葛覃》《桃夭》《淇奧》等等作品都有這樣的特色。我們追尋作品,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詩的開頭就蘊藏著自然之美。

然而,《詩經》的創作者并沒有將探尋美的目光僅僅停留在對于大自然本身的和諧與美的探索與發現上,而是繼續將目光投向了人類。既然已經發現了大自然之美,人本身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所以作者進一步將大自然和人類聯系起來。雖然人類和大自然在這個生態整體中是平等的,但是在《詩經》中,作者的重點是表現人,所以在表現人上面傾注了更多的精力,這并不意味著大自然就是輕于人類。作者通過先寫出那些代表著生命的和諧與自然的美的事物,進而引出寫作對象人類本身,其實也說明了物與人是平等的且相互襯托的。在這樣的藝術手法之中,作者也實現了自然與人類的和諧。

結語

總而言之,當我們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來看,在《詩經》當中,許多關于農業的詩歌就突出了自然在生產生活當中的重要性,人們順應時節的變化來安排生產,其實也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點和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再者,我們在《詩經》的藝術手法中也發現了人們特有的觀念:自然為美。而自然的和諧之美又與人構成新的和諧之美。這也就是從人與自然的角度看到的《詩經》中的生態美學最突出的特點。

猜你喜歡
關雎農事詩經
農事 處暑
農事 大寒
農事 驚蟄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詩經〉二首》隨堂練習
《關雎》主旨誤讀的是與非
從《詩經》比興循環解釋現象探究“興”的起源——以《關雎》《漢廣》《樛木》三詩為例
《〈詩經〉兩首》閱讀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