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間離效果在“自傳式”電影中的運用
——以電影《阮玲玉》,《黃金時代》為例

2018-04-01 13:36李雅琴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成都610207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阮玲玉蕭紅效果

李雅琴(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一.電影:“間離效果”的新實驗地

間離效果是德國戲劇革命家布萊希特所創造和倡導的一種戲劇表現形式。它所表示的是讓觀眾觀看戲劇,但并不融入劇情的一種藝術效果。在最初,其代表的是一種舞臺藝術表現方法。關于間離效果,布萊希特曾這樣定義:“讓觀眾對所描繪的事件,有一個分析和批判該事件的立場?!?/p>

間離效果在最開始主要被個戲劇理論大師以及戲劇從業者所熟知,隨后因為其特別的藝術效果在戲劇觀眾得到關注。但是這一藝術處理還是屬于少數者關注的藝術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革新。間離效果慢慢走進電影電視這一新藝術形式,得到電影電視劇導演的關注和運用。但因為這一藝術手法不易被大眾所熟悉和接受,所以即使間離效果隨著電影電視劇的普及而得到更多運用也依舊在最初不能在其中扮演主流藝術表現形式。

然而,數量上的少并不能抹殺其在電影中的獨特地位。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路易·布努埃爾導演的超現實主義代表作品《一條安達努狗》讓人們意識到"間離效果"在電影中應用的可能性。

在中國電影史中,也有許多的導演使用了這一藝術表現手法,比如姜文導演的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而本文主要以關景鵬導演的代表作《阮玲玉》和許鞍華導演的作品《黃金時代》兩部電影為例,簡單的探討和說明"間離效果"在傳記類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二.敘事的間離:批判性的輸出與結構的承接性

關景鵬導演師從許鞍華,在他們的電影中有許多的相似之處。不論是《阮玲玉》還是《黃金時代》,都屬于"傳記類"電影。那么為什么在拍攝這類電影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用"間離效果"這一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呢?我認為這個選擇和影片類型本身有非常大的關系。對于一個古人,因觀眾的經歷、了解程度、教育程度不同對其必然抱有不同的意見態度。而作為電影創作者,即使對其有特定的看法和意見也應該盡量客觀的看待她的一生和她做的一切決定。"間離"作為一種方法其主要在兩個方面表現:第一,表現為演員對角色的"疏離感",第二則表現在使觀眾對影片和劇中人始終保持疏離陌生的理性關系。從這兩點來說,毫無疑問,"間離效果"的運用能讓觀眾客觀看待阮玲玉,蕭紅這類飽受爭議的人物形象。不讓觀眾過分的沉浸在憐憫,悲憤,鄙夷等一系列的自我情感中,從而無法跳脫劇情,無法擺脫《詩學》中所描述的"由于一定長度的人物動作的摹仿所引起的憐憫與恐懼來達到情感的陶冶"。

在電影《黃金時代》中,導演許鞍華主要運用拍攝蕭紅身邊人的鏡頭達到"間離"。全片前后采訪了數十位與蕭紅有過密切往來的朋友,采訪話題涉及蕭紅的童年,愛情以及創作。貫穿蕭紅與家族的決裂,被未婚夫所拋棄,與蕭軍,端木蕻良的感情糾葛,以及她的兩次生產和在戰亂中的逃荒,最后病于香港的一生。全片通過其他人的講述客觀展示蕭紅的一生,并沒有刻意表現關于蕭紅的觀點。比如說在表現蕭軍蕭紅分手并與端木蕻良結合的一段中。影片分別表現了端木蕻良和蕭軍對于這段感情的不同闡述,并沒有偏向一方從而批判另一個人的解釋。這就讓觀眾能比較全面的看待這場感情的因果和結束的真相,也能因此了解蕭紅在這段感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她對這兩人的感情。

同時,在片中,這種"間離式"的采訪片段也是貫穿全片的一種重要途徑。許多這樣的片段都是促進影片發展的重要環節。比如通過對羅烽等人的采訪,簡明扼要的向觀眾表述了蕭軍蕭紅兩人從陌生到熟識到相戀的過程。也是通過這一講述,讓觀眾知道了蕭軍經常徒步好幾公里與蕭紅見面的事情。采訪片段的播放讓一些無法或者很難用電影鏡頭表現的細節得以展現在觀眾眼前,為觀眾看待劇中角色有了更全面完善的信息。在影片后段中,通過對張譯所扮演的角色蔣錫金的采訪,表現未能逃亡到重慶的蕭紅的艱難人生,通過他人之口所敘述的事實有時候比人為渲染的悲慘場景更讓人引起悲憫。而這一段也為后來蕭紅對于孩子的態度埋下伏筆。

三.演員身份的間離:互動性的展現

雖然影片《阮玲玉》同為"傳紀類"影片,以表現一代傳奇電影明星"阮玲玉"為主旨,但是關景鵬導演在"間離效果"上的處理與其師許鞍華還是有些不同。在電影《阮玲玉》中,為了達到"間離"這一效果,他不同于許導單一的方法,運用了多種方式。首先,關景鵬導演采用了好幾段阮玲玉原片片段對阮玲玉的演技進行表現,比如說《三個摩登女性》、《桃花泣血記》等影片。而對于沒有找到原片的電影《野草閑花》等也通過再拍攝表現的手法進行展示。

其次,導演關景鵬還通過采訪達到"間離"這一效果。而這一方式也細分為兩種類型進行。第一則是通過對與阮玲玉同時代的人的采訪來還原阮玲玉的一生,和她當時做出一些決定的心理活動。第二點,也是《阮玲玉》一片中最大的特點---導演關景鵬自述以及采訪了扮演者對他們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在向阮玲玉扮演者張曼玉講述阮玲玉與張達民的關系時,就非常直接的闡述了他對于兩人之間關系的理解和他所認為兩人分開的原因。

布萊希特的美學觀最核心的就是感知的更新,“即用一種新穎的、不為人們熟悉的觀點說明一切事情,以便使觀眾從批判的角度去看待他迄今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2]。演員身份的“間離”我認為不僅僅是在對觀眾和電影之間進行“陌生化”處理,同時,也是讓演員本身對角色產生“間離”。

在影片的開頭,導演關錦鵬就對電影的兩大女演員---張曼玉和劉嘉玲進行了采訪。采訪的問題也頗為令人深思---“希不希望百年以后還有人會記得你?”。除此之外,在全片中還不停穿插了導演對其他演員的單采片段,這都是在“間離”演員與角色之間的關系。這種手法的處理,雖然表面將觀眾和電影的距離拉開,將演員和角色的進行分離,但實際上,我認為這反而促進了互動性。采訪片段雖可能打斷觀眾的觀影情緒,打斷演員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但它能使觀眾了解演員的看法,是演員深思角色的行為,從而給觀眾和同為“觀眾”的演員提供新穎角度去看待人物。

四.結語

將戲劇流派里的理論應用到電影中必然將會受到形式差距,受眾群體不一等問題的影響,甚至與科學技術也會間接成為影響其應用的原因。但歷史不會掩埋其作用。

布萊希特的“間離”理論在時間的推移中從戲劇走向電影,從舞臺走向熒屏,而在“自傳體”類型電影中散發其獨特光輝。本文在此以兩部電影為例,簡要闡述此理論在中國電影上的運用,突出其“陌生化”處理在電影中的運用。電影與觀眾的距離,演員與觀眾的距離,演員與角色的距離都是為了嘗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和角度讓觀眾重新認識人物。因受資料搜查之限制和筆者對理論研究之淺薄,以上論述或有問題,望老師悉心指導,望同窗共同探討,以求在此基礎之上能對“間離效果”有更深之了解。

猜你喜歡
阮玲玉蕭紅效果
《蕭紅傳》
——一本能夠讓你對人生有另一種認知的書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阮玲玉:被三個男人毀了的一代影星
抓住“瞬間性”效果
蕭紅:不要在寂寞時做選擇
阮玲玉的人生和她的時代與社會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論影像蕭紅的呈現與接受
兩代阮玲玉的尷尬錯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