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印象
——我筆下的油彩青島

2018-04-01 13:36楊婧儀青島大學山東青島266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黃島紅樓老街

楊婧儀(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來青島一定要看那些著名的德式建筑,風情旖旎的建筑著實賞心悅目,建筑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那樣的細致入微,都悄悄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還有那漂亮的海岸線,美麗的海灣夾角,這些成為很多旅游者對青島向往的理由,更成為了很多畫家來青島作畫的首選。大概是因為畫家們遠道而來青島無暇融入當地的生活,所以大多數畫家的作品畫的都是他們對青島的第一印象。欣賞他們畫作,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形式語言。但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于我而言,更打動我心的,是那些有著風土人情的老街和老街上的樸素民居,以及背后的風云變幻、歷史興衰,甚至是深入到平常百姓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超越印象,深入生活的觀察。穿梭于那些長長短短、或寬或窄的老街之間,尋找漸行漸遠的歷史印記和原生態元素,品讀他如畫般的美麗,是一件特別享受的事情。

1 印象——畫家筆下的青島

1.1 一個世紀前畫家筆下的膠州灣

描繪青島的油畫最早應該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德國畫家卡爾·伍德克的作品《膠州灣的早晨》。這幅作品從內容上看,刻畫的是信號山下的青島村,整個村子在晨光中醒來,茅草屋頂的農舍上空漂浮著的霧氣,可能是海濱清冽空氣中凝結的水汽??煲迅珊缘那鄭u河,繞過信號山流向大海。但從遠處的石橋可以看出,以前這里的河水應該并不少,不然不會建一座那么高的橋洞。遠處的信號山頂可以隱約的看到一處小房屋,龐大的官邸還沒修建。從色彩上看,畫面以棕色調為主,近處的巖石是深褐色的,中景是棕褐色的村落,兩種色彩生動的表現出青島村濃濃的生活氣息。再往后的山是灰褐色調,刻畫的生動立體。而天空中的白云,也被畫家主觀的處理成棕色傾向,和整個畫面協調一致。只有近處河流的入??诟浇悬c點綠色,那是草叢抑或是海藻。畫面中幾艘白色的小木船與房屋的一點點白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枴の榈驴擞脤憣嵉氖址枥L了他眼中的青島,他的青島印象是薄霧籠罩下的青島村落,也讓我們真切的看到了百年以前的老青島。

1.2 吳冠中筆下的紅樓

吳冠中先生在不同的地方畫過很多風景油畫,因此也提煉出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稙I海城市(青島)》中他對客觀景物大膽擷取,層層相積的紅瓦與夾雜其中的綠樹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而筆觸的豐富性與色調組合,代表著他在油畫創作中最為突出的成就。

《濱海城市(青島)》中,他簡明扼要、省略細節,著力突出紅瓦與綠樹的鮮明色彩對比;而他在青創作的另一幅作品《青島紅樓》,則以細微的筆觸在畫面上鋪滿密密麻麻的紅樓,畫作重意境,好像從每個小窗戶都能看到每一戶人家不同的生活。吳冠中先生當時還曾專門撰文記述《青島紅樓》一畫——“青島紅樓知多少,筆底紅樓頌青島,七十年代上景山,俯視北京,故宮以外,極目皆青磚灰瓦,倔強的棗樹不甘寂寞,欲刺天空,忽去青島”不管是從吳冠中先生的畫筆下還是從其文筆下我們都能看到那海天之間片片的紅樓。

1.3 陳鈞德筆下的天主教堂

相比較吳冠中的畫,陳鈞德的畫多的是遒勁的線條和濃烈的色彩。無論是《青島教堂》還是《教堂夕陽》,都顯示了他西為中用的高超技藝。從《青島教堂》可以看到畫面中的色彩有塞尚油畫的影子,都是用主觀的意識發現適合畫面效果的色彩,通過色彩感覺來代表自然。劉海粟生前曾如此評價陳鈞德的作品:“有塞尚的永久實在性而無塞尚的郁重,有梵高的熱力顫撼感而無梵高的悲愴,有馬蒂斯的單純明快韻而無馬蒂斯的溫情?!倍愨x德本人在與栗憲庭的書信交流中,也表達了自己對藝術的“偏愛極端”。我想也正是因為這種“偏愛極端”,他的作品中才會有那些狂放的筆觸和鮮明的色塊。陳鈞德的青島印象體現在青島的天主教堂。雖然畫面形式感較強,自己主觀感受的元素很多,但作品中依然少了生活化的地方。

2 超越印象——我筆下的老青島

2.1 凝視望火樓——從觀象一路獲得的繪畫啟示

觀象一路是在1918年修建的,是條環山路,建筑高低起伏,整條路上都是以花崗巖為基、居高臨下的歐式小樓。當大家都被這些歐式小樓所吸引的時候,我卻注意到了街的盡頭有一處望火樓。望火樓為膠澳巡捕局消防觀望臺,現在已被廢棄,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地方,失去了它的利用價值,但它仍是這條老街上最與眾不同的一個地方。根據這一點啟示,我決定將望火樓搬到畫面上。

在畫面構圖上,采用豎構圖,留有大面積的天空,畫面中的建筑物有高有低,屋頂錯落有致。所以在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借鑒莫迪里阿尼油畫的裝飾性,用線柔和,有意勾勒填色,追求平面化效果,突出不同屋頂的形態,和所有屋頂連在一起的高低起伏感。拉長主體建筑物,屋頂橫向的線又打破縱向線的呆板。在色彩上,采用色彩填涂的方法,裝飾性色彩的運用不是客觀、理性的,而是主觀、理想的為畫面構成所需要的,所以無需顧忌色彩的真實性,因此房頂用了比較鮮艷的紅色。整幅畫從色彩、構成、線條、塊面上構成了一幅裝飾意味較強的作品。

2.2 蝸居生活——從黃島路得到的創作啟發

在青島,如果要尋找保存完好的上百年前的普通民居,大概黃島路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光滑的石板路、破舊的小院落,斑駁的大木門……歷史的痕跡在這兒處處可見。房子建設的簡單直接,院落里住的滿滿的,像一個個火柴盒。這也是我兒時記憶最深處的地方。

老街民居有三個個顯著特點,第一就是舊;第二個特點是亂;第三個特點是生活氣息濃。于是我從這一點得到啟發,以黃島路為主題進行創作。畫面元素有街邊的肉鋪,也有晾滿衣服的老院子。

其中一幅作品主觀的用偏暖色調來處理,色彩明艷,而不是墻體本身的深褐色,因為記憶深處總是溫暖的地方。以紫色調和黃色調這兩個對比色調來處理畫面中的建筑,從而突出陽光照射下的溫暖和投射到地面上的影子。另一幅作品用院落里拉扯的晾衣繩將藍天分割成幾個不同形狀的塊面,晾衣繩上搭著的衣服用鮮艷的顏色處理成疏密有分的幾個點,房屋的墻面主觀的處理成金黃色,墻上的投影處理成紫灰色,從而體現出中午光照的強度。

2.3 日式建筑——從黃臺路上萌生的畫面靈感

大多數人都被青島的德式建筑吸引,卻不知黃臺路上有一群別樣的日式建筑。黃臺路是依靠貯水山修建的一條老街,資料顯示,黃臺路全長724 米,兩側僅日式建筑就有30 棟。我之所以想畫這條老街,一是因為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區別于那些德式建筑而不被人們所知;二是因為我在這里學習了三年繪畫,這里見證了我在繪畫專業上從一無所知到最后憑借專業考取大學,這里是我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每當穿行于這些老建筑之間,都會被他們的氣韻所感染,想著有朝一日將這些靈動的建筑繪于筆下。日式建筑的特點是顏色清雅,木制屋檐,設計樸素,因此在我的畫中運用接近于白色的較淡色調描繪墻體的受光面,用藍灰色表示陰影部分,畫面中以極簡單的線條勾勒樹枝和房子的輪廓,體現建筑的簡約、樸素。

3 記憶——我對青島的情感表達

黃島路的顏色是深沉的,是憂郁的,如果把黃島路比作人,他像是滿腹經綸的老者,雖然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痕跡,但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他豐富的人生閱歷。我想通過描繪黃島路來體現我們城市并不起眼但卻打動人的角落,記錄下每一個生活得片段和那些令人羨慕的鄰里親情。這樣溫馨而又親切的場景,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怕是很快就看不到了!

這些老街、老建筑都是我們城市的瑰寶,也是不被人所知的城市角落,它們隨時都可能會因為城市的變革而消失,所以我認為應該將這份美好表現出來,也應該在它們還尚存的時候把它們用畫筆記錄下來,倘若有一天它們真的不在了,我也會以此紀念!

猜你喜歡
黃島紅樓老街
老街謠
明代馬濠運河的興衰及其影響
紅樓擺攤
紅樓女排
老街中飄起淡淡的鄉愁
東門老街
紅樓:曲終人散,一片白茫
老街(外二首)
漸解紅樓味
“黃島試點”的突破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