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讀《格調》

2018-04-09 03:27
新民周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平民化格調平民

1999年,有一本書風靡,書名是《格調》,副標題是“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這本書談的是美國社會的階層問題,但造成階層差異的,不只是收入水平,更是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這本書出版之后,不少人把它當作生活方式的指南。比如《格調》這本書中提到,平民階層最喜歡穿帶著大logo的衣服,還喜歡戴棒球帽,平民階層的家里,電視總擺在很顯眼的位置。在生活方式上有所追求的人,看了這些描寫,就會反著來。

一轉眼,20年過去了,格調這個詞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費升級、生活美學這些詞。階層這個有點兒忌諱的詞,如今引起人們的一些焦慮。最近機緣巧合,我重讀了一次《格調》,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以前沒有注意。

比如作者給中上層人士畫像,說他們喜歡搞家宴。中上層人士是平民及中產階級的榜樣,他們從事法律、醫藥、石油、航運、房產、藝術品等生意,一個很重要的等級標志是非常好客,喜歡在家里舉行聚會。作者說,家宴是表明你屬于哪個階層的重要舞臺,當你邀請朋友們來家里吃飯時,他們就變成了觀眾,而你的職責就是給他們留下好印象,體現出一定的階級優越感。所以你要精心布置餐桌,要有蠟燭、鮮花、高級餐巾、銀質的燭臺等等。一般來說,上層階級的起居室里都是硬木地板,有手工的東方地毯,而且是越舊的地毯越有檔次。他們還喜歡有質感的家具。我們這里總有些有品位的商家賣波斯地毯、賣丹麥的中古家具,這算是瞄準了中產階級及中上階層的趣味。

美國不像英國,沒有世襲的等級和封爵制度,所以大學體系就成為培養人們勢利觀念的一種社會等級機制,一個人如果在耶魯上了本科碩士博士,這樣一路都在名校,就自帶巨大的光環。所以在美國,各種大學排行榜比較有市場,對一所大學做出什么樣的評價都會引起廣泛的討論。不過,隨著大學畢業的人越來越多,以至于精英教育的范疇下探到高中階段,有一本《地區評級年鑒》里這樣評價一所中學,“高中畢業的大多數學生都能上大學,這沒有什么值得關注的。關鍵問題是,他們被哪些大學接受了?是一流大學還是那種入學要求很低的普通大學?!睂嶋H上,美國的大學有一個升級和擴張的過程,學校升級為學院,學院升級為大學,這和我們中國一樣,高等教育變得比較浮夸。有一個說法,英國有2所大學,法國有4所,德國有10所,俄亥俄州就有37所。形跡可疑的野雞大學增多,名校的價值就越大,名校和普通大學就會被區別看待,常青藤大學對中上階層來說是精英教育的基地,而一些收費昂貴的預科學校也成為重要的階級符號。美國教育的這種狀況實際上也波及到我們的留學,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美國上大學,那些雄心勃勃的父母,目光緊盯著常青藤大學,把孩子送進那些寄宿的私立高中,期待孩子進入美國名校,這樣他未來才有更大的機會躋身于上流社會。

福塞爾在《格調》中有一個章節專門描述了平民化趨勢,他說,在發達的工業社會,每一樣東西都趨于平民化,重要的征兆就是超級暢銷書、意在吸引每個人的電影以及購物城。作者說,那些習慣于閱讀文字的讀者群正在消亡,越來越多的報紙刊登星座專欄和平民商品的廣告。原來的國家圖書獎,由學界的人士來評定,但它逐漸被美國圖書獎取而代之,后者由出版商、編輯、廣告商、銷售人員和書店雇員來評定,他們看重的不是書的質量,而是書的流行程度和市場潛力,他說,這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從文化角度看卻是一個大災難,這說明,大眾搗碎了他周圍一切與眾不同,一切優秀、獨特和經典的東西。這本《格調》雖然是一本大眾讀物,但作者福塞爾還是站在精英立場上的。這本書是1980年代在美國出版的,那時候互聯網這種革命性的媒介還沒有出現,否則,福塞爾先生會有更大的篇幅來論述平民化趨勢。

猜你喜歡
平民化格調平民
非富即貴?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內AV放大器簡析
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平民化視角
關于電視新聞平民化的分析
電視新聞平民化不等于娛樂化
一盞臺燈如何提升格調?FLOW LAMP闡釋何為極簡與優雅
平民領袖
盯緊!這些將是5年內最賺錢的平民職業
法式新格調
關于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討論
運動,是一種格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