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寧縣石家墓群的發現與發掘

2018-04-10 09:16王永安
大眾考古 2018年9期
關鍵詞:石家遺存墓葬

文 圖/王永安

石家墓群位于甘肅慶陽馬蓮河以東、九龍河以南的早勝原上,行政區劃上現在屬于寧縣早勝鎮西頭村。墓群東側1公里有遇村西周遺址,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60年代出土馬骨處

揭開神秘面紗

20世紀60年代,西頭村石家一組村民在某處深挖地坑式窯洞時,曾發現大量的動物骨骼。據當地老人們回憶,用好幾輛架子車才運完。在考古隊進駐工地后,我們特意找到了當地文物保護員石清杰老先生,據他說,當時挖筑窯洞的位置正處在我們目前清理的M36的東側。從營建地坑式窯洞的深度及出土的馬骨來看,我們認為是被破壞的一處車馬坑或馬坑遺存。其年代、內涵與我們目前清理的墓葬及車馬坑相類似,同屬于東周時期貴族墓地的范疇。

M39被盜槨室狀況

M40被盜槨頂殉車狀況

沉痛的日子

2011到2013年間,是石家墓群最為沉痛的日子。大型墓持續被盜,盜墓團伙參與人數眾多,分好幾撥,有時因分贓不均而內訌。當地文物、公安部門比較重視這類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對新發現的盜洞口及時進行填埋,陸續追繳被盜文物,對盜墓參與人員主要進行批評教育,輔以罰款的方式,但皆收效甚微,事態有進一步蔓延之勢。從我們目前勘探、發掘的情況看,M37、M38、M39、M40等大型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M39、M40被盜更為嚴重,棺內人骨及隨葬品多已不見,青銅禮器蕩然無存。

2015年開始,考古隊進駐后,發掘收獲很大。盜墓分子亦有小規模的盜掘活動,但我們在墓群核心區及時安裝監控設施,大墓附近配專人無死角看護巡邏,機防、人防到位,當地公安部門也進駐到考古發掘工地,安排警力配合我們的發掘工作,使得盜墓分子無可乘之機。

勘探與發掘進展

201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陜西龍騰公司對該墓群15萬平方米的范圍進行一期考古勘探。截止2016年,該范圍內共勘探出墓葬257座、車馬坑19座,另外發現少量灰坑、灰溝、窯址等遺跡。2016—2017年初,甜羅段高速公路建設涉及石家墓群范圍內勘探墓葬108座。截至目前,石家墓群四至范圍仍不清楚。

2016—2017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清理東周時期墓葬17座、車馬坑2座、祭祀坑1座。其中東周時期墓葬形制均為南北向豎穴土坑墓。墓葬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口大底小或口小底大。墓壙近底部周圍流行二層臺。墓葬多置棺槨。葬式明確者,多為側身屈肢葬,少量為仰身直肢葬。隨葬品按質地可分銅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石器、蚌器等;按功能可分兵器、車馬器、喪葬器及墓主人近身之物等。墓葬等級劃分上,依墓室底部面積、用鼎數量、棺槨數量等標準可分大、中、小三類墓。

M218槨室全景

M218銅鬲

M40玉牌飾

工作人員現場提取銅簋內食物殘留

工作人員現場提取M218槨室東側銅翣

車馬坑2座,東西向分布。平面大致呈梯形,東窄西寬,口略大于底。車馬同坑。車馬坑內均有殉狗現象,置于車輿之下。有祭祀坑1座,東西向分布。平面呈長方形,四壁斜直,口大于底??拥孜礃嫿ü讟?,未見人骨。僅在西南側發現一截動物骨骼,可能是祭祀用牲的骨骼。

車馬坑MK15殉葬馬車

M216槨室西北角隨葬青銅禮器

收獲及意義

七鼎墓

我們在墓地發現了2座保存完好的七鼎墓(M216、M218),出土眾多青銅禮器。

鼎簋搭配反映出西周晚期以來偶鼎奇簋的固定模式,有常見的N鼎N-1簋通式,亦有N鼎N+1簋變通式。諸如虢國墓地M2011七鼎八簋、M1602三鼎四簋、M1820三鼎四簋;應國墓地M35三鼎四簋、M95五鼎六簋;芮國墓地M19三鼎四簋等就屬于這類變通式。

M216隨葬微型器,種類繁多,涵蓋食器、酒器及水器。模仿生器特征,銅器多制作粗糙,器物形態較小且異化,如銅簋器蓋一體,中空無底;盉帶流為實心等。紋飾有重環紋、夔龍紋、瓦垅紋、弦紋等,另有部分器物為素面,可歸屬到明器范疇。M218銅禮(容)器置于槨室南側,較特殊,縱觀石家墓群已發掘墓葬,將其置于槨室南側者,僅此1例。

M216、M218隨葬青銅禮(容)器

棺飾遺存內涵豐富

銅翣在大、中型墓中皆有發現,大都置于槨室東西兩側。棺飾組合中發現疑似棺罩、荒帷、褚、串飾物組合、棺架等遺存。如M216外棺范圍內由東至西發現3條南北向木板痕跡,其高于外棺蓋板,又被東西向棚木所疊壓,與串飾四周木條遺存共同組成木質框架,其均在外棺頂部以上,似一棺罩,可能與文獻上記載的“墻柳”形制相吻合。

圖① M39槨室東側隨葬銅翣

圖② M40槨室西側串飾組合遺存

圖③ M257槨室西側荒帷遺存

外棺頂部發現紡織品痕跡,以紅、黑顏料作畫,紡織品腐朽后所剩圖案類似云氣花紋的圖樣。其位置緊貼棺身,可能是文獻記載的“褚”之遺存。外棺頂部一銅翣上及串飾物表面多發現有經緯結構的紡織品殘痕,上以紅、黑色顏料繪畫斜向幾何紋圖案,因它們高于外棺頂板,可能是文獻上所載的“荒帷”遺存。部分墓葬串飾物組合保存相對較好。以M40為例,由石磬形飾、陶珠、費昂斯珠(古玻璃珠)、石貝、銅鈴、銅魚組成。石磬形飾、石貝各兩兩成組,陶珠或夾雜個別費昂斯珠以四個呈一線排列。懸掛排列上,石磬形飾組單獨懸掛;陶珠(夾雜個別費昂斯珠)組置頂端,末端銜接一對石貝組的復合式珠貝組合。銅魚兩兩成組,各組內兩銅魚形制各異,魚尾夾角呈尖角或弧角,大小不一,頭朝上,每間隔一段小距離懸掛。銅鈴內外兩道各懸掛1件,每間隔一段大距離出現。木棺之下發現有棺架遺存,如M257槨室擾土下發現近一米淤土層,土色發黃,質密較純凈,未發現任何遺跡現象及出土物。淤土層下見槨室底板,東西向平鋪。槨室東西兩側近底部發現幾塊南北向木板,疊壓于槨室底板之上。其中東側1塊木板南端基本保留原始位置,置于較高處。初步推測,殘留南北向木板,是承托木棺之用,類似于棺架。木棺雖破壞殆盡,形制規格不清,但從出土位置來看,距離槨室底板有近1米,這個高度僅有類似棺架遺存方能托起。

M257金虎飾

M40玉瑗

M216銅鼎

新發現鑄造金器

金器采用鑄造方式,紋飾有中原流行的夔龍紋、獸面紋及“{”“<”,是繼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山西晉侯墓地、陜西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后,在甘肅境內的新發現。

新發現一大批玉器

在器類方面,大致可分佩飾用玉、禮儀用玉、喪葬用玉三類。佩飾用玉發現有發飾諸如笄一類,耳飾諸如玦一類,串飾諸如組玉佩一類等;禮儀用玉中涵蓋琮、瑗、璜、圭等瑞玉類、柄形器等,戈一類武器類等;喪葬用玉有飾棺用玉、琀玉等。另外,石家墓群新發現少量商周時期或更早時期的舊玉,諸如玉琮、玉瑗、鳥形玉佩飾等。

石家墓群是首次在慶陽境內發現的春秋時期高等級貴族墓地。從大的歷史背景講,該墓群所在的涇河上游地區,在西周時期,被納入到王室行政管理地域之內。而隨著周王朝衰弱滅亡,周王室對該地區掌控的減弱乃至失控,這一地區在東周時期又成為了周余民、戎狄(義渠)、秦人相繼角逐的歷史舞臺。對應在石家墓群文化內涵上,除主體特征為周文化外,另包含北方草原文化、秦文化諸因素。因此,寧縣石家東周墓群的新發現,無疑為探討東周時期文化傳播、民族融合及互動提供了新的考古學材料。

猜你喜歡
石家遺存墓葬
工業遺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時光與鮮花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濟南張馬屯遺址出土動物遺存研究
浙江海寧市(古鹽官縣)的鹽業史料及相關遺存
春秋戰國時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終結者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河南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石家泉水彩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