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技法講壇—篆書技法45例(十一)

2018-04-17 03:20王興國
書畫世界 2018年12期
關鍵詞:平正篆書錯位

文_王興國

三十一、篆書的變化—造型生動

篆書的結構總體上是呈長圓形的,即呈縱向的長方形,四角線條較為圓轉。在具體書寫中也會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做一些變化,使其造型更加生動。比如,就單字來看,“日、三、臣”等字常常就寫成一個方形(四角或底部亦較圓)。在一幅作品中,如果所有的字都呈長圓形,每個部位都是一樣的形態亦不免單調。因此也會在局部就某一兩個字有意寫成方圓形,使這一處形成稍大的空白,以此來調節幅面的擁塞之感。一些相同的字在一幅作品中也可將一些字寫長,一些字寫短,使之變化。特別是在大篆中,因為其格式要求自然率意而有變化,因此也會將一些字故意壓扁,一些字故意拉長,從而使各字的造型具有更多的形態變化。這是篆書書寫中的藝術化處理。當然,這種變化還是偶爾為之較好,而不宜時時變,隨處變,變化太多反而會顯得凌亂不堪。(圖31-1、圖31-2)

圖31 -1 嶧山碑(局部)

圖31 -2 《嶧山碑》例字

三十二、篆書的變化—平中求奇

篆書屬于正書類,總體上講是較為平正端莊的。其結構方整(整體呈長圓形或方圓形),每字的重心較為平正而穩定,在章法布局上也多是縱橫成行列的。所以,較之于行草書來說,篆書是非常工穩平正的字體。但是,作為一門書寫藝術來說,篆書在書寫表現中卻不能一味講求整齊平穩,而應體現“平中見奇”的變化之妙。要以一些別具匠心的書寫變化來打破因字體平正而易形成的呆板、僵化和平庸,使之在平正之中通過細微變化和獨具特色的處理方式來展示書法藝術的變化之美。比如在小篆書“血、者”等字中,本應完全對稱和平衡的兩邊斜線,以及橫豎線的搭接之處都做了變化,使之在基本對稱的前提下略有長短直斜,橫豎的搭接也不完全雷同。在大篆金文中,“南、木”等字更是完全打破了對稱斜線的長短直曲和傾斜角度,使之呈現出明顯的律動感,以及靈活新鮮的結構方式,從而使其字形結構在平正之中平添一些奇異的變化和趣味性。(圖32-1、圖32-2)

圖32 -1 王福庵篆書作品(局部)

圖32 -2 《嶧山碑》《散氏盤》例字

三十三、篆書的變化—錯位之妙

篆書結構較為整齊端莊,但是在實際書寫中,如果字字都寫得特別整齊,則必然使通篇字形拘謹,造型死板,甚至有擁塞之感。因此在一些左右結構的字形中,常常將其兩邊做一些錯動處理,或者上齊下不齊,或者下齊上不齊,如“如、何、作、利”等字。這些在結構上進行錯落處理的字,一方面改變了字形,使之在通篇排列中增添一些新奇的造型和新鮮的氣息。這種錯落的字形也具有明顯的動感;另一方面,這些字進行錯位之后,在其下方或斜上部留出一塊空白,它與字距本身的空白組合在一起更增大了空白面,從而在一幅字中亦會形成幾處大的空白,從布局留白上會使一幅字在整齊的前提下有疏密對比之妙。當然,篆書中的錯位主要是在左右結構中,且其兩邊部分仍要較端正,或互相依靠緊抱,而不宜使整字傾斜。在上下結構的字中一般不做錯位處理,否則整字的重心將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從而變得另類或不協調。(圖33-1、圖33-2)

圖33 -1 王福庵篆書作品(局部)

圖33 -2 《嶧山碑》、王福庵篆書例字

猜你喜歡
平正篆書錯位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魯大東篆書蘇軾“人生十六樂事”
有趣的錯位攝影
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
學習書法“分布”三階段
走進孫過庭書法三段論的世界
趙孟頫平正書風淺析
清代篆書第一人
——錢坫
避免“錯位相減,一用就錯”的錦囊妙計
遵義縣委離退局到平正鄉開展抗洪救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