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農村集體資產的財務管理

2018-04-21 08:10于海洋
科學與財富 2018年5期
關鍵詞:集體資產村民

于海洋

摘 要:近年來,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越加突出,但通過對實際情況的分析,得出實際的財務管理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需基于出現的原因,給出處理方案,以此優化農村集體資產的財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化解矛盾。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

引言

農村集體資產是否妥善管理,與農村未來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而農村資產的財務管理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也建立了多個管理模式。這些方式在實際工作中全面落實,可讓財務管理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但雖然有這些管理方式,財務管理中仍有很多矛盾。

1 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現狀與原因

1.1 現狀

缺少完善的監督機制。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集體資產的管理是由村內專業會計負責,進行各個活動經費的劃分,并從多方面完成全部資產的核算,同時,其也會監督資金的使用,但很多農村面臨的實際問題是,專業會計的各項職能并未完全發揮,村內的部分收支并未納入到核算范圍內,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村民的經濟活動反映的結果不真實,增加了財務管理的不確定性;村內理財小組的成員非民主選舉產生,監督工作偏離了本質;雖然有些理財小組的成員由村民選擇產生,但部分活動并未及時進行,有些資產的使用與明細沒有及時向村民公開。

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需進一步提升。當下,農村改革不斷深入,村部組織的集體活動也大量增加,擴大了經濟活動覆蓋的范圍,且其內容也更加豐富,活動中經濟主體也隨之增加。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其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經濟模式,而是加快了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改變了原有的經營方式,而國家也會用政策為其提供支持,引入了會計電算化的管理。但需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很多農村的會計人員不了解新的發展形勢,自身的工作能力與素質落后于發展[1]。

出現財務收支違紀的情況。它的情況包括以下幾點:有的村組為得到資金,會巧妙地設計一個名目,增加了村委人員或其他人應得的工資,并無序發放獎金,占用過多的集體資產;存在坐收坐支的情況,村集體得到收入后,應先把資金交給上級辦公室專戶,由其管理,實際使用時按照程序提交申請提取金額,而有些干部為預防花錢不便的情況,常見的做法是并未根據規定上交資金,得到集體收入后直接留下,作為經濟活動的花銷;借支挪用情況長期存在,具體表現是,部分干部并未上交款項,如果自己有資金需求,也會從集體資產中支出。

報銷審批、財務公開的程序不規范。報銷審批是集體資產處理必要的環節,而財務公開是讓村民了解資金的使用,但這兩項實際操作時并不規范。即某些負責審核工作的村支書缺少責任意識,除對必要的審批項目外,對其他資產的把關并不嚴格,且有些農村有自己獨有的資產公布形式,并未按照規定的時間向村民公布資產的收入與支出,村民的監督職能并未發揮。

1.2 原因

出現上述現狀的原因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包括法律、人員、工作監管等。首先,法律政策可以為制度與工作的進行提供依據,保證工作有據可依,但有些干部并不懂得法律,對法律的理解不全面,而有些干部會把工作內容脫離法律與制度,從集體資產中得到“實惠”;其次,人員素質偏低是主要因素,農村的部分財會人員老齡化,不易理解新知識,無法適應新形式的變化,另有些人員與村干部有“關系”,工作中可能會因為這一因素不會遵循工作原則,而村民作為監督的主體,由于缺乏民主監督的意識,基本不會主動履行自己的監督職能;接著,監察力度不足,村委會是農村的自治組織,自身的管理、監督權力不明確,故它對村內集體資產的管理監督只能局限于某些方面,比如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出現坐收坐支等,其他方面無法涉及;最后,“雙代管”的管理需進一步優化。有些鄉鎮由于自身或外部的因素,“雙管理”的管理方式無法真正落實,只重視某一方面,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管理[2]。

2 優化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的對策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可從法律、審計與監督、人員等方面,以期提高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的水平與效率。

2.1 加大法律的宣傳力度,依法治理

各鄉鎮需定期進行法律、黨下發文件的學習,對工作人員開展黨性教育,而基于這一教育,是讓工作人員對法律法規有全面的理解,并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工作人員學習后,也可以了解哪些行為符合法律要求,哪些行為在法律不允許的范圍內,保證工作有據可依。這是從管理人員的角度分析,從村民角度的分析是,積極展開民主教育,把與村內經濟活動有關的政策、法律等內容,告知村民,由此,可幫助村民了解自己的權力與職能,而這也可優化民主理財小組的建設,引導村民積極監督集體資產的使用情況。同時,實際工作中,也要對村民進行教育培訓,讓他們了解監督的正確方式,不會畏首畏尾,從而及時發現財務管理的漏洞,使干部、群眾放心。

2.2 優化審計監督,完善財務公開、民主管理

為給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提供一個好的平臺,會設置各級的農經站,它的工作是制定審計制度,并要求管理部門定期進行資產的審計工作,且工作中需明確審計有哪些重點,組建專業的小組進行處理與審查,而審計工作進行時,需預先計算使用經費的多少,并把這些資金納入到預算中,另對于重點區域和問題,需派專業的人員完成審計。也就是說,展開具體工作時,必須嚴格把關,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集體資產的使用情況,一經發現資產挪用,必須嚴肅處理,而若是發現與標準不符的票據內容,需要依照規定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3]。

最后,應及時把財務情況向村民公開,給出優化民主管理的方案,保證管理團隊人員選擇的民主性。同時,應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把村委會的工作公開,引導村民自治,當遇到問題后,可由村民表決,遵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防止官僚主義影響結果。

2.3 建立新的培訓模式,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

各級農經站應根據具體的工作情況,以及最新的管理趨勢,建立具有鮮明特點的培訓模式,即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從各村鎮的管理人員中選擇人才,完成培訓,以期用這一方式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素養。而這個培訓也要得到黨委、政府的支持,借助黨委、政府的力量,每年定期組織培訓,內容的選擇包括最新的技術、國家推出政策,會計管理使用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等,這些內容的加入,可以讓財務人員對管理工作有新的認識,深化自身對法律與新技術的理解,并在工作實踐提升個人的技術水平。

2.4 優化基礎工作的進行,完善日常管理

財務管理工作只有落實到實處,才可提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效率,并以此為前提,加快基礎工作的建設,為制度落實提供好的環境。它包含以下幾點:現金、銀行存款進行結算時,必須做到每天清算、每月結算,并不定期的進行資產的盤點,當村內的經濟活動得到預收款后,必須把資金交給管理部門,嚴格杜絕打白條的情況。同時,需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制度,不論是收入還是支出,都須要給出憑證,使兩者的金額獨立,不會互相抵消。最后,工作中需實施財務預決算方案,年初編制資金預算時,需留出部分空余,到了年末,完成整年資產的決算,借此,可提升預決算方案的可行性,并保證所有數據的真實性。

3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的分析,總結了其現狀以及出現這些現狀的原因,提出具體的管理方案。即需加強法律的宣傳,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并深化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如此,可讓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變得更加透明,保證農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王素華.淺談如何做好江城縣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7,(02):6.

[2]母賽花.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現存的主要問題、成因及改進對策[J].經濟視角(下),2013,(01):92-93.

[3]黎明,肖磊.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J].農村經濟,2012,(03):118-119.

猜你喜歡
集體資產村民
我為集體獻一計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輕資產型企業需自我提升
央企剝離水電資產背后
警犬集體過生日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關于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