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2018-04-21 08:10王迎春李艷彬
科學與財富 2018年5期
關鍵詞:研究方向

王迎春 李艷彬

摘 要: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具有適應范圍廣,應用操作簡單而且成本較低的特征,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適用于我國農村及城市周邊區域,目前我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已在生物處理技術方向取得較快發展。

關鍵詞:分散式污水處理;研究方向;成果突破

本文在探討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指導我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以生物方向研究為重點,探討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特點。

1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現狀

1.1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系統構成

我國污水處理主要有集中式處理與分散式處理兩種方式。目前我國對分散式污水處理的研究與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分散式污水處理的應用主要從地方實際情況出發,主要在一些不具備集中處理污水條件的地域使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是滿足生態環境需求,有效節約污水處理能源需要,運行維護方便的污水處理系統。分散式污水處理主要采用集群系統與在線系統的模式。集群系統主要服務于覆蓋范圍較小的小區等2個住戶以上的處理方式,它先經由用戶的自主處理,然后通過污水管集中到小型污水處理系統。在線系統主要指的是處理個人用戶排出的污水,主要采用機械系統來實現收集、處理與排放回收利用的目標。我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主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其中地下濕地與高負荷地下滲濾技術應用廣泛。當前分散點源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在規劃設計、工藝選擇與工程建設中取得一定進展。

1.2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價值

分散式污水處理主要用于小區或工廠的自主污水處理,可以持續的實現對污水的處理與再回收利用?,F有的分散式污水處理主要以建設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為主,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主要應用于城市周邊的鄉鎮。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可以廣泛的用于不同地域空間,尤其適宜占地面積較小,而且節省管網維護費用,且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局部空間。分散式污水處理作為新型的環保項目,可以實現經濟環保高效的處理污水目標。隨著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研究,我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主要采用生物技術、物理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其中生物技術處理所占比重較大。

1.3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的不足

雖然我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取得較大成果,但是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在規劃設計、工藝選擇與工程建設中還存在問題,現有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適應性不足。首先,突出表現為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使用不足,沒能研究廣泛適用的微型分散處理方法,污水處理規模相對偏大,污水處理技術與處理需求還不匹配。其次,還有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的工藝相對復雜,管理運行維護操作復雜,不利于廣泛推廣,現有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標準尚不能全面適應分散點的污水處理需求。第三,有的污水處理工藝還缺乏針對性,存在著設備設施較多,運行維護成本較高,以及維護要求較高的缺點。第三,還有的分散污水處理系統產生的污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分散處理并未達到環保要求,加上過于復雜的系統對污水處理運行管護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也較高。

2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的具體情況

2.1 厭氧、好氧生物處理技術

厭氧、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我國分散式污水處理的主要方向,而且當前已經取得較為廣泛的成果,也是我國未來分散污水處理的主要技術手段。首先,小型二級污水處理裝置的應用前景廣泛,其核心工藝以物理與生物相結合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為主,主要采用污水格柵和沉淀池進行處理。其次,無動力污水處理方式主要采用生活排放自然沖力的驅動方式,主要由初沉池、經厭氧污泥床以及厭氧生物濾池等進行處理。其技術特點是無需專人管理,能達到二級排放標準。第三,微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技術主要采用厭氧反應方式,在接觸氧化區與沉淀區后,運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方式去除污染物。該方式主要采用生物氧化法處理。第四,膜生物反應器主要采用生物處理單元與膜分離單元組成,可以在膜結構中運用硝化菌實現深度處理,而且具有污染小與占地空間小特點。

2.2 自然生物處理技術

首先,自然生物處理技術主要以人工濕地技術為主,該技術的使用與發展歷史久遠,技術手段較為成熟,可以利用生態系統,化學與生物的協調處理作用,從而達到離子轉換與吸引微生物的效果。人工濕地主要以垂直潛流濕地、水平潛流濕地和表面濕地為主。而且濕地處理技術的造價較低,保濕性能較好,可以達到有效的去除重金屬物質等效果。濕地處理的方式受到季節性影響較小,小規模的人工濕地可以起到獨特的綠化與污水處理作用。其次,新型生物處理技術主要以蚯蚓生態濾池為主,可以通過蚯蚓的消除系統分泌物來進行各種細菌的吞噬作用。主要由人工打造蚯蚓等微生物的濾池環境,蚯蚓生態濾池的工藝與設備簡單,而且易管理。第三,當前還有新研發的生態廁所,速分生物處理技術等,可以達到無污泥、無異味,以及維護方便和適應不同規模使用的特點。第四,穩定塘主要利用天然凈化的方式進行處理,主要通過塘內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實現轉換、降解以及去除污水有機污染物,從而實現污水無害化的目標。穩定塘可以按照氧濃度分為厭氧塘、兼氧塘與曝氣塘等。第五,快速滲濾處理技術主要以過濾沉淀、氣化還原、硝化物理處理方式為主。第六,浮床處理主要以人工浮床為主,主要把水生植物采用人工種植的方式種植到富營養的水域里,通過人工浮床可以達到凈化效果好,且無二次污染的目標。

3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空間

3.1 發展前景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滿足了我國集中污水處理技術的不足,在我國農村地區,城市周邊地區,以及新型小城鎮都有廣泛適應性,可以作為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有效補充,而且適應了我國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首先,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廠可以有效的解決污水處理難的問題,有農村地區有著廣泛適應性,而且分散式污水處理廠有經濟合理的特點,可以在較小的投資下滿足污水處理的需求,分散污水在農村地區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其次,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符合中水回用的要求,可以實現就地回收利用,可以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是滿足高速公路服務區特殊地域回收用水需求的重要手段。第三,當前我國農村城鎮化的過程中對中小型的分散污水處理技術有廣泛的需求,分散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使用可以更好達到環保要求。第四,當前我國旅游區的污水處理需求激增,分散污水處理系統可廣泛用于旅游區的污水處理,從而達到促進旅游區可持續發展目標,解決旅游區污水處理的難題。

3.2 典型模式

分散式處理模式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適宜在我國廣泛推廣的技術主要有生活濾池技術,它主要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原理,以及具有抗沖擊能力強,處理負荷水平高,占地面積小的優勢,而且運行費用較低,適宜在農村地區推廣。目前主要推廣的是曝氣生物濾池,平均去除率可以達到78.2%,而且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自然凈化系統主要使用土壤進行污水處理,其過濾處理成本低,且管理較為簡單,具體可以采用地下滲透的方式。復合工藝主要汲取以上兩種處理模式的優點,運用氧化塘與人工濕地復合技術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季節性有效凈化的目標。以上三種模式在我國分散式污水處理中應用前景廣闊,適宜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可以滿足我國農村及城市周邊地的推廣使用需要。

4 結論

分散式污水處理主要以生物處理、物理處理與化學處理的方式為主要研究方向,從滿足環境回收再利用的思路出發,使用生物處理技術已經成為分散式污水處理的重要研究方向,而且也是未來發展主流趨勢。

參考文獻

[1]于少鵬,王海霞,萬忠娟.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及其在我國發展的現狀與前景[J].地理科學進展,2014,23(1):22-29.

[2]王永磊,李軍.我國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J].水工業市場,2012(3):34-39.

作者簡介:王迎春(1979,1-),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環境工程研究。

李艷彬(1982,4-),女,漢族,遼寧省朝陽市人,本科,專業:衛生事業管理,主要從事產品質檢分析工作研究。

猜你喜歡
研究方向
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評與展望
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的三個基本方向
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化課堂
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研究方向探討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自然語言的發展與研究
高校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探析
決策樹技術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