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現狀研究與對策

2018-04-21 08:10董家延
科學與財富 2018年5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金融服務農村

董家延

摘 要: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跟城市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本文將深入探討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并就如何解決在農村金融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對策,以期促進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 農村;金融服務;經濟發展

一、農村金融服務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發展農村金融服務,一是能夠為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大量的資金,解決部分農民的生存問題,同時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豐富的金融服務產品能夠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帶動生產要素的流動;三是有利于控制農村的金融風險。當前,農村的民間借貸十分活躍,這也是因為農民向銀行貸款難,但是又有切實的需求造成的。民間借貸的風險較高,如果政府能夠大力發展金融服務,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村產生金融風險的概率。

二、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欠缺

一般來說,農業生產具有天然的弱質性,而金融資本逐利本性注定其對服務對象的要求較為嚴格,不愿意滿足高風險的農業融資訴求。農業生產的弱質性與金融資本逐利性的背離,在資金流動客觀規律的作用下發生“虹吸現象”,絕大多數農村不但無法吸納外來金融資本,本土資本也會被抽離??梢?,大部分金融企業不愿將大量資金投放到農業生產領域,導致農村金融基礎薄弱,阻礙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健康發展的步伐??傮w看,我國農村金融風險防范機制較為欠缺。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滯后

1. 農村征信系統建設緩慢。在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征信主體模糊,職責定位不清; 信息采集標準不一,真實性、準確性難以確定; 缺乏統一的農業企業和農戶個人信用信息承載平臺; 缺乏農村信用信息評價體系和共享機制等。

2. 農村社會信用文化缺失,容易滋生金融風險。我國農民信用意識淡薄,對信用管理缺乏認識; 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建設在少數發達的農業地區剛剛起步,農村的逃債、躲債和賴債現象比較嚴重,出于金融安全的考慮,涉農金融機構普遍“懼貸、“惜貸”。

(三)農村信貸擔保標的匱乏,擔保機制不健全

1. 可供抵押的不動產和準不動產匱乏。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民財產主要有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生產性固定資產和耐用消費品等,這些財產在構成擔保物的要素上均存在一定缺陷。農民缺乏可供抵押的不動產,不利于其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

2. 缺乏可供質押的動產和質權。農民財產性收入較少,農村居民不但很少涉足貴重物品的購買和收藏,也很少有人擁有股票、票據、提單、知識產權等權利,致使農民享有的可供質押的動產和質權嚴重不足。

三、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對策

(一)健全農村金融風險管控機制

1. 多元化發展農業保險主體。目前,我國從事農業保險業務的企業有安華、安信、國元等專業的農業保險公司,也有中國大地財險、中華聯合財險等兼營農業保險的商業保險公司,還有像法國安盟這樣的外資公司。這樣多元化發展最大的好處是可快速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缺點是商業化運作離不開逐利本質,對承保對象和業務類型的篩選比較挑剔,最終可能沒有將最需要救濟的對象納入保險范圍。所以,政府應加大助農保險服務力度,尤其是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這樣可較大程度減少保險補償機制中尋租行為的發生。

2. 建立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農業保險持續穩健發展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一是大規模參保農戶,二是對大災、巨災有較強的風險化解能力。對前者除大力宣傳農業保險的意義、引導農戶積極參保外,還可設定保費補償制度,依靠政府財政支持,對那些需繳保費額度較大或低收入參保家庭予以一定的資金支持,化解農民參保難問題; 對后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分擔機制,包括大災風險準備金、財政風險補償或購買農業再保險等。

(二)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1. 促進農村征信業快速發展。征信體系建設是建立有效社會信用體系的關鍵環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也要從強化農村征信業開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制度,明確信息采集主體、內容和方法??茖W設計信用信息檔案標準樣式,由政府、金融機構、專業征信機構多方聯動,采取入戶調查、走訪等方式,全面、詳盡、客觀地采集農戶信用信息。其次,建立標準的農戶信用信息評價機制,依據農戶的收入、房產、林權、種養殖情況、貸款擔保情況及其他資產負債等指標,確定農戶信用等級,以此作為對農戶貸款授信的基本依據。

2.建立守信獎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積極開展征信知識宣傳,培育農村信用文化,培養農民和農業組織守信習慣。同時,建立嚴明的守信獎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一方面,對信用記錄良好、信用評價高的農戶給予一定優惠和便利,如簡化手續、利率優惠、財政貼息、有關補助等。另一方面,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農戶予以懲戒和限制,如限制授信額度公示失信人不良信息記錄等,對嚴重失信農戶采取限制金融業務等方式予以制裁。以此對守信行為予以獎勵、對失信行為形成震懾,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推動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三) 建立健全抵押擔保機制

1. 加強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擴大抵押擔保物的范疇。一方面,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經營權抵押貸款制度設計,使農民擁有的房屋和土地使用權與城市居民一樣可用來抵押融資。加強制度創新,主要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草場、水面和林地經營權的抵押。另一方面,利用農業生產經營特點和自身資源優勢,創新動產浮動抵押擔保制度。目前,我國農產品的浮動抵押還處于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探索。

2. 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其質押擔保能力。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現代農民正在逐漸改變靠天吃飯、躬耕壟畝的財產創收模式。一方面,農業現代化和規?;洜I使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離開土地,滲透到城市和工業化生產領域。他們也可像城市居民一樣從事多種經營,獲得多重屬性的財產權利。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本身更多融入了商業化經營理念,也會衍生多種金融工具。

參考文獻

[1] 胡逸海.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思考[J].現代金融,2011(3).

[2] 梁丹丹. 大力發展小額貸款融資,破解三農融資瓶頸[J].財會月刊,2013( 6).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金融服務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