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地制宜獨辟蹊徑

2018-04-23 07:37馬志武馬薇
南方文物 2018年3期
關鍵詞:古橋拱橋凌云

馬志武 馬薇

在江西省宜豐縣東南部,發現以宜豐縣新昌鎮為主的古代夯土拱橋建筑群,共有4座,這些古橋建筑從橋墩到橋面全部采用三合土材料,并在三合土版筑中使用糯米槳、篾片和苧麻,歷經幾百年歲月仍矗立不倒,至今可通行。

宜豐縣夯土拱橋建筑群填補了我國古代此類橋型現存實物的空白,它是研究我國古代夯土拱橋的寶貴實物資料和十分難得的古橋建筑文化遺產,反映了勞動人民就地取材和因材致用的古橋建筑技術成就,對研究我國古代夯土技術應用于拱橋建筑、古代夯土建筑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夯土材料配方和古代版筑工藝有著重要的意義。

宜豐縣夯土拱橋群以新昌鎮陂下陵田村口凌云橋和新昌鎮茶頭村萬福橋為代表。凌云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橋長25.7米,拱跨4.7米,橋寬3.5米,高5米左右,兩墩三孔,兩岸墩臺與分水尖墩寬約2米,水中墩長7,1米,高為1.5米左右,分水尖邊長3.6米,橋面至拱頂高0.43米。兩岸墩臺、橋基、拱圈、分水尖和橋面包括步階、拱肩等均為三合土版筑。橋兩側正中拱頂各嵌一石,刻有“凌云橋”、“乾隆四年鄒氏修”字樣,橋所處位置為東經114°4948”,北緯28°2149”,海拔153米。(圖一:1、圖一:2、圖一:3)萬福橋建于光緒十二年,也是全部用三合土版筑的拱橋,此橋兩墩三拱,橋長20米,寬2.3米,高6米,拱跨4.7米,拱頂至橋面高0.58米。橋面中間鋪一行長條石,以利獨輪車通過。位置為東經114°5047”,北緯28°1914”,海拔141米。此橋樂助碑今存于茶頭村鐘氏祠堂墻上,至今橋完好(圖二:1、圖二:2、圖二:3)。

此外,位于新昌鎮龍家村的良溪河上的龍家橋,為清代建造,年代不詳,為三孔夯土橋,橋長12.5米,寬2.9米,高4米,拱跨3米(圖三)。位于棠浦鎮西劉村西劉河上的黃陂橋,三拱夯土橋,建于清嘉慶年間,長29米,寬2米,高3米,拱跨6米(圖四)。

這些夯土拱橋的三合土材料,均就地取材,三合土材料為石灰、不同粒徑的山砂(增添了河卵石)、棕紅色黏土、襦米槳。凌云橋和萬福橋原屬敖山鄉,位于縣境東部,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1℃,年降雨量1720.6毫米,古橋所處位置即敖良溪沿岸的地質為棕紅色黏土、亞黏土、砂土和礫石層,厚度0.3~11.6米。2018年9月,宜豐縣有關部門委托江西建院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赴凌云橋實地勘察,經探地雷達檢查后發現凌云橋的兩岸墩臺、拱圈、分水尖和橋面包括步階、拱肩等均為三合土版筑,橋基周邊30cm范圍內也由三合土版筑而成,而非由石塊砌筑。此拱橋群為國內首次發現全部用三合土版筑的拱橋??辈烊藛T對橋身采用無損檢測法進行了驗證性檢測,無明顯損毀痕跡,古橋整體情況良好;對橋面采用局部破損法進行了取芯,取出一個直徑約10厘米,長約30厘米的芯樣?;貙嶒炇液?,相關實驗人員對檢測數據進行了整理(表一)。對取芯芯樣進行了測試,芯樣抗壓強度達到23.1MPa(相當于C20混凝土等級),說明版筑的三合土具有良好的受壓性能。將其分層版筑為拱橋,猶如現澆混凝土,能更好地發揮拱橋結構受壓性能的優點。檢測中發現三合土材料為石灰、不同粒徑的山砂(增添了河卵石)、棕紅色黏土、懦米槳等。由于這些古橋建筑海拔在110米至153米之間,處于宜豐縣境內瓷土資源礦藏比較豐富的地帶,便于就地開采,檢測機構將進一步驗證黏土中是否還有瓷土成分。筆者現場觀察發現用竹子剖成竹條,彎成拱券形狀,作為版筑三合土拱券的模板;在風化裸露處還發現三合土中有篾片和苧麻。(圖五;1、圖五:2)

茅以升先生主編的《中國古橋技術史》和唐寰澄先生編著的《中國古代橋梁》均沒有介紹古代夯土橋梁的實例,我國老一輩橋梁專家羅英先生在《中國橋梁史料》“堤梁”中提到了甘肅、陜西的“土橋”,甘肅、陜西一帶的土橋都是堤梁結合,有些土橋是季節性的橋梁,建造土橋的方法比較容易?!啊翗蚝盟埔蛔虊?,在壩腳下,打穿數個大孔,又像現在公路堤中的涵洞,水由洞中流出,…”羅英先生還介紹了湖北襄陽和江西吉水縣的土橋(今已不存),實際上也是堤梁結合的形式。宜豐縣夯土拱橋群與羅英先生敘述的古代土橋結構不同,宜豐夯土拱橋不是堤梁結合,而是永久性橋梁,橋下要通過竹排和船只,分水尖墩要抵抗水流沖擊。

江西古代夯土技術歷史悠久,商代江西已有較成熟的夯土技術。2006年至2008年考古工作者對新干縣大洋洲商代晚期的古城邑遺址牛頭城重點發掘,發現夯土城墻遺址分內城、外城,均設有城門,城墻是堆土分層夯筑,建造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255至公元前1195年之間,夯土城墻內有立卯柱;該遺址內還發現江南地區最大的商代大型建筑夯土臺基,面積達5000平方米,其上200余平方米的建筑基址可能是當時宮殿建筑的基礎。唐宋時期,江西夯土技術進一步發展,并應用到水利工程,比較著名的是泰和縣槎灘陂水利工程,時間約在958年前后,距今有一千余年歷史,槎灘陂經過千年江水的沖洗,仍舊屹立不倒,并為百姓造福,雖有多次維修卻從未進行大規模的改建,槎灘陂為攔河而筑,將若干根木樁打入河床,再編上長竹條,阻擋水流,然后筑填粘土,形成陂壩。洪水時陂壩沒入水下。明清以降,江西夯土建筑技術更為高超,應用更廣泛。贛州于都縣禾豐文峰塔,是一座三合土版筑的夯土塔,高七層,約30米。夯土橋梁也在許多地方出現,例如筆者在新余市渝水區人和鄉發現明清時期的夯土拱橋群,保存不如宜豐縣夯土拱橋群完整;鄰近新余市渝水區人和鄉的樟樹義成鎮太和村委會城湖自然村的城湖古橋,是一座木梁夯土墩橋,木梁上面覆蓋夯筑的三合土形成橋面,它是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南縣、蓮花縣和宜豐縣新昌鎮大塘村、澄塘鎮和棠浦鎮現在還保存拱墩基礎或分水尖為石塊砌筑.拱圈和橋面用三合土版筑的清代古橋。

三合土版筑建筑要求材料配比合適?!短旃ら_物》中提到:“用以襄墓及貯水池,則灰一分入河砂,黃土三分,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勻,輕筑堅固,永不隳壞,名目三合土?!薄笆遗c粘土拌合作為膠凝材料,砂石作為填充材料、糯米漿等有機物作為添加劑,石灰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在碳化過程中加入糯米漿等有機物后,糯米漿等有機物成分中的支鏈淀粉會調控反應所生成的碳酸鈣顆粒的大小,使所生成的碳酸鈣顆粒成為納米級別的顆粒,結構體系更加緊密,從而提高了三合土的物理力學性能?!睂糯煌两ㄖに嚨难芯勘砻?,濕夯的含水量必須嚴格控制。如果水分稍多,夯筑的墻體不易干燥,容易導致墻體收縮變形和開裂;如果水分過少,混合材料粘性變差,墻體很難夯實。對凌云橋的檢測報告表明,宜豐縣古代夯土拱橋群能夠歷經數百年風雨,耐水浸泡而不變形,其堅固耐久性似混凝土,應該是采用分層濕夯工藝;但是,其混合材料比古代夯土建筑特殊,夯土材料中有篾片、苧麻等植物材料。

宜豐縣古代夯土拱橋群在拱券施工工藝上沒有采用木料做模板,而是用一根根竹條彎成弧形緊密靠攏,形成拱券形狀的模板,這種方法簡單實用。凌云橋和萬福橋在竹條彎成的弧形模板上再鋪上篾片,使三合土緊密結合,拱腹表面平整美觀;分層版筑時加入苧麻,防止拱券和橋體收縮變形與開裂。這種獨特的工藝和混合材料的使用充分體現了古代橋匠因材致用,獨辟蹊徑的才華和創新精神。

宜豐縣古代夯土拱橋群沿用至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科學選址。凌云橋和萬福橋上游森林茂密,植被完好,橋位所在河床泥沙淤積少,選擇河床堅硬,水流較緩的河道上建橋,有效地減少了水流對夯土拱橋的沖擊。

任何古橋建筑若與工程力學原理相悖,絕不能歷經歲月而長存,宜豐縣古代夯土拱橋群能夠保存完好,有其令人驚嘆的科學奧秘,值得進一步發微闡幽。出于對古橋的保護考慮,目前尚未對處在水中的拱腳和分水尖墩的基礎取樣,需要更專業的文物保護材料研究機構參與,使其科學價值得到更全面的揭示并惠及后代。

猜你喜歡
古橋拱橋凌云
保留一點兒焦慮感
大班班本課程“古橋”的實踐探索
走古橋,做古橋,感受古橋文化魅力
Q萌霸氣凌云秀
洱海太湖石
殘荷新愛
蘆溪
水里的“小拱橋”
蛋殼與拱橋
相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