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米麗?狄金森的人生對于其詩歌的影響

2018-04-26 10:27張曉蘭
青年文學家 2018年9期
關鍵詞:狄金森艾米麗主題

摘 要:艾米麗·狄金森一生幾乎將自己與社會隔絕,但仍寫出了眾多著名詩歌,其中,死亡,愛情,自然,宗教,政治,是她的主題。本文將選取關于宗教,愛情和死亡的詩歌為例,來探討其與她人生經歷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艾米麗·狄金森;主題;例子;關系;人生經歷

作者簡介:張曉蘭(1983.10-),女,漢族,福建福州市人,本科,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方面。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9-0-03

艾米麗·狄金森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女詩人,與惠特曼齊名。她的生活是個謎,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她的家鄉——馬薩諸塞州的阿默斯特度過。當她25歲時,她將所有的社會生活拒之門外,孤身一人度過了她的余生。在這期間,她寫了1775首詩,但只出版了7篇。在她死后,這些詩被發現并出版,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并為她贏得了響亮的名聲。雖然終身未婚,她卻寫出了許多美麗的愛情詩,以及關于死亡、自然、宗教和政治的詩。她的生活經歷對她的思維方式和寫作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家庭和教育背景對其的影響

狄金森出生在一個清教徒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個著名的律師和政治家,是一個相當保守的人,他認為對婦女進行教育是不必要的。狄金森從父母那里幾乎得不到多少關愛和呵護,這使她變得叛逆。從1840年到 1845年,狄金森在阿默斯特學院學習,在這期間她學到了很多,也在那里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她在這所學校是一個獨特的學生,用她的哥哥的話說,她讓她的老師眼花繚亂:“她的作文前無古人,總是令無論是學者還是教師產生一種感知,她的想象力閃閃發光,她賦予了它自由的韁繩?!雹僭诼晿氛n上,狄金森的音樂天賦逐漸顯現出來,她把這些旋律和她的詩混合在了一起。[1]就在那時,她寫了許多信,這些信在之后引起了人們濃厚的興趣。她寫了許多信給她的哥哥,以表達她的孤獨,她給她朋友們的信則透露出她性格的另一面:溫暖、友好、幽默和活力。

狄金森的詩在她所處的時代是獨一無二的。她不拘泥于傳統的風格,并創造了她自己的風格:沒有規律的韻律,不押韻或者壓不工整韻。(狄金森以傳統的格律形式寫作,雖然她并不總是嚴格遵守詩律的規則)。錯誤的語法、不尋常的大寫以及不尋常的標點符號使用。 (艾米莉·狄金森將傳統詩歌形式陌生化,故意過度大寫和使用破折號,使她的詩看起來奇怪。在某種程度上,她與鄧恩的風格非常相似,帶有個人風格。)正如評論家所說:“她的詩已發展成一種松散韻律的自由詩體,她強調形象和具體,許多圖像是豐富和清晰的,這發掘出了一種對心靈感知的寶貴方式。她的風格是精致的,有著悲傷和幽默共存的優雅基調, 帶有驚人的完整性和獨創性?!盵2]

二、來自她的生活經歷和主要作品的影響

1.宗教的影響和她的宗教詩

由于生病,狄金森于1845年輟學,開始思考宗教。她在信中引用了《圣經》中的許多句子,她后來的作品也表現出了這種影響。她對宗教的懷疑導致了她的精神沖突,使她痛苦不堪,直到她最終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她認為,如果她必須相信上帝,她必須相信可怕的疾病和死亡也是上帝賜予的。她寧愿保持她的信仰。[1]她好朋友的死也使她對宗教產生懷疑。當她心愛的校長,年輕的詩人倫納德·漢弗萊去世,她感到十分傷心,她好朋友霍蘭的死亡給她帶來了更多的痛苦。她開始懷疑圣經中對死亡的解釋;她想知道上帝如何能奪走他們心愛的人的生命。她心中的困惑破壞了她的健康,所以她不得不再次輟學。

在她的第698首詩中,上帝是一個“親切的開拓者——(待在)大本營的一定是懦夫 現在——不敢去冒險”。在第1487首詩中,她描述道:“救世主一定是一個溫順的紳士——”。

2.關于愛的詩

狄金森的一生中有幾個可能的戀人,從狄金森的愛情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愛情的追求和渴望,她贊美永恒的愛。在狄金森最偉大的詩歌創作時期,她的作品從1862年的52首詩,一下子增加到1858年的366首詩,然后又降到1864年的53首詩。是什么引發了如此突然而豐富的創造力?為什么狄金森花時間仔細地收集了1147首詩的副本, 并把其中的833張放在被稱為“分冊”的單個袋子里?這些可以從她早期的學習生涯中尋求到證據,那就是五十年代后期失敗的愛情,導致了這突如其來的創造力爆發。據猜測,她的戀人們可能接觸過她身邊深愛的幾乎每一個人,從她的哥哥,到她的嫂子蘇珊吉爾伯特,再到她的朋友凱特·斯科特、托馬斯·溫特沃斯·希金森、塞繆爾·鮑爾斯和奧蒂斯·佐治。這些不同的研究表明狄金森對她的家人和朋友懷有極大的熱情,有時她的感情帶有明顯的性色彩。

我們可以從《沒有人知道這朵小玫瑰》、《等待一個小時——太久——》、《為什么我愛你,先生?》這些詩中看出:狄金森就像這朵“小玫瑰”,等待她的“先生”,對她來說,“等待一個小時——太久——”雖然我們不知道那些詩是寫給誰的, 也許那些詩只是寫給一個虛構的戀人,但我們可以看到狄金森的內心充滿激情。

3.狄金森生平與死亡詩的關系

1874年,狄金森的父親去世了,這對她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從那時起,她拒絕見任何人,除了她的家人。她一直穿著白色的衣服。雖然她斷絕了與社會的關系,但她仍然與外部世界保持聯系。她總是寫信來評判奧蒂斯勛爵,并深深地愛上了他,但由于一些現實的原因,她拒絕嫁給他,因此,1881年,奧蒂斯法官的逝世對她又一次造成了嚴重的打擊?!鞍愑X得她身體的一部分已經和他一起走了”。狄金森晚年的生活主要花在哀悼上,因為在幾年內她經歷了幾個人的死亡。1878年,好友塞繆爾·鮑爾斯逝世,霍蘭死于 1881年,她的侄子吉爾伯特在1883年去世,1882年她的好友查爾斯和她的母親都去世了。她的好朋友本·牛頓, 鼓勵她寫詩, 并給了她一本愛默生的詩, 然而這位好友也去世了,狄金森感到非常傷心。在這幾年里,狄金森的許多最有影響力和最珍貴的朋友都去世了,這讓她的詩歌更加著重于對死亡的癡迷。

狄金森的1775首詩,有600個主題是死亡。在她的一生中,她心愛的人一個接一個離開了她,此外,她家的水果農場非常接近墓地,所以她總是看著哀悼者們經過。[4]從她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死亡的不同態度。

“My Life Closed Twice Before Its Close” 我已經失去了兩位親人

MY life closed twice before its close; 我已經失去了兩位親人,

It yet remains to see 可是我依然不知道

If Immortality unveil 上天是否還安排了

A third event to me, 第三次?

So huge, so hopeless to conceive, 如此痛苦,如此絕望

As these that twice befell. 那兩次生離死別

Parting is all we know of heaven, 逝者,因此看到天堂

And all we need of hell.(5) 生者,因此品嘗地獄

(1830–86)

在這首詩中, 狄金森向她失去的朋友表示了極大的悲痛;她的生命似乎也因他們的死亡而關閉。她對死亡感到困惑和不確定,并準備接受另一個打擊。

在《因為我不能停止死亡》(1863)中,狄金森將死亡看做是靈魂的永恒,似乎將死亡看作為自然的事。

狄金森在她的詩445中也以幽默的方式表達死亡:

Twas just this time, last year, I died. 去年此時,我死了。

I know I heard the Corn, 我知道我聽見了玉米,

When I was carried by the Farms ——當我通過農場時——

It had the Tassels on -- 它帶上了流蘇——

I thought how yellow it would look——我想它看上去多么金黃啊——

When Richard went to mill——當理查德去磨坊時——

And then, I wanted to get out, 那時,我想走出去,

But something held my will. 可是什么東西攫住了我的意志。

I thought just how Red ——Apples wedged 我想著怎樣的紅——嵌入蘋果中

The Stubble's joints between——在麥茬的田壟之間——

And the Carts stooping round the fields 手推車圍著田野傴僂

To take the Pumpkins in ——把南瓜收進——

I wondered which would miss me, least, 我思忖著哪一個會想念我呢,至少,

And when Thanksgiving, came, 當感恩節,來臨時,

If Father'd multiply the plates ——如果天父會增加這些盤子——

To make an even Sum ——讓總數相等——

And would it blur the Christmas glee是否他會模糊圣誕節的歡樂

My Stocking hang too high 我的長襪高懸著

For any Santa Claus to reach 因為圣誕老人會觸到

The Altitude of me——我的高度——

But this sort, grieved myself, 可是這種,讓我悲痛,

And so, I thought the other way, 所以,我想著另外的方式,

How just this time, some perfect year ——就以這次的方式,某個完美的年——

Themself, should come to me ——他們自己,應該光顧我——

4. 社會影響

狄金森在她生前并沒有享受成名的樂趣。她只出版了7首詩,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雖然失意,她也不停地寫著,我們可以從她的詩中看出她對名聲的不屑:

Im Nobody! Who are you?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Im Nobody! Who are you?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Are you – Nobody – too? 你,也是,無名之輩?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這就湊成一雙,別聲張!

Don't tell! they'd advertise – you know! 你知道,他們會大肆張揚!

How dreary – to be – Somebody! 做個,顯要人物,好不無聊!

How public – like a Frog – 像個青蛙,向仰慕的泥沼——

To tell ones name – the livelong June – 在整個六月,把個人的姓名

To an admiring Bog! 聒噪——何等招搖!

她認識到,擁有一個了解你、接受你的朋友,比被很多人欣賞或在人群中被崇拜更重要。

狄金森遠離社會,也許這是能讓她更自由地表達感情的最佳方式。沒有社會的干擾,她可以忽略所有的名聲,只專注于她的創造。

三、結論

1886年5月15日,艾米莉·狄金森咽下了最后一口氣,享年56歲。世界失去了一個最有才華和有見地的詩人。狄金森花了將近30年的時間寫作,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美麗的詩篇。她雖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但卻致力于創作詩歌。我們可以通過她的詩歌看到她的生活,她的詩也反映了她的生活態度。

注釋:

①該句翻譯為筆者自譯。

參考文獻:

[1]貝蒂娜·克納帕著 李恒春譯 《艾米麗·狄金森傳》[M].花城出版社,1996年9月.

[2]飛白 《世界詩庫》[M].花城出版社,1994.

[3]李嘉娜著 《英美詩歌論稿》[M].海峽文藝出版社,2006年11月.

[4]徐穎果 馬紅旗主撰 《美國女性文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

[5]狄金森著,江楓譯 《暴風雨夜,暴風雨夜》[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3月.

猜你喜歡
狄金森艾米麗主題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麗在巴黎》宣布續訂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與狄金森一起嘗試思考
我的朋友
艾米麗的呼嚕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巖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