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初中生德育的認識

2018-04-27 11:42黃志君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德育工作初中生道德

黃志君

進入新世紀之后,我國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思想意識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各種思潮也達到了頂峰,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沖擊,這也對于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戰。正所謂“教育為本,德育為先”,所以學校要切實加強德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對于正處于青春期初中生而言,對他們進行德育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德育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蹲髠鳌氛f:“德,國家之基地也?!薄墩撜Z》中《為政篇》第一句就是“為政以德”。愛因斯坦的見解更是入木三分,他認為:“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動物,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睂τ谡幱诔踔须A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他們處在思想發展的重要時期,能否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關系到他們以后的未來和發展。因此,完善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對于他們來說,則顯得非常重要。發展德育在初中教育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他們思想的健康成長也至關重要,從而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一、德育的地位

首先我們談談德育在現行“智育”大環境下的地位。建國以來,“德育為首”是教育界一直堅持的教育原則,但如何將德育落到實處,一直是個難題,文革前,有所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自“應試教育”愈演愈烈,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準自此與學習成績掛上了鉤,在目前中國教育界,“智育第一”雖然沒有成為主流意識形態,但在實踐層面已是大勢之趨。升學模式的教育實踐使智育成為“硬任務”,德育成為“軟指標”,也使德育應有的地位得不到實際的肯定。今天我們重談德育,就是要構建德育可行的大體系,讓德智并行,從課程的設置和社會實踐著手,進行潛移默化的品德滲透教育。

二、德育的環境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對環境的模仿和感受,往往在影響著他們的言行舉止,雖然這個提法有些唯心的味道,但卻說明了人的后天成長依賴于環境的影響,孟母擇鄰而居,三遷其所更是廣為盛傳的佳德模范,古語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無不說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環境之優劣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成長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響,他們的周圍需要崇高的靈魂。然而校園也好,家庭也罷,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為卻在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所以對孩子的德育工作需要學校和家庭一起努力,不能過分依賴于學校,在孩子整個成長培養的過程中,不能“重智輕德”,我們不會忘馬加爵、王寶森此類人性道德失敗的教育。由此可見,德育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價值引導。

三、德育的目標

德育目標的定位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德育的實效性。習近平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睂W校作為重要的育人場所,開展“立德”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牢記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中學德育目標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方面。通過達到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具有誠實正直、自尊自強、勤勞勇敢、開拓進取等品質和一定的道德判斷能有紀律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此實現德育的最終目標。

四、德育的內容

不同時代的教學要求、特定的教育目標、以及社會現實狀況等,都決定著學生德育的內容。在現時,我國初中生德育內容是什么呢?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規定,我國初中德育的基本內容是: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梢?,我國現行的德育教育內容豐富,與時俱進,現代德育“以人為本”,把培養具有現代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體作為德育的終極目標。

五、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會直接影響德育工作的成效。目前我國采用的德育方法是怎樣的呢?現在的德育方法為:說服、范例、榜樣、行為練習、陶冶教育等。其中最受廣大教師同仁青睞的是陶冶教育。陶冶是指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初中生的學習活動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運用環境、氣氛和審美等各種活動中積極教育因素對初中生進行正向的感化和熏陶,使得初中生的心靈、品德得到感化和塑造的一種教育方法。這種方法自古就備受推崇,孔子、老子倡導和踐行的“無言之教”就是情感陶冶法的生動實踐。情感陶冶法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或核心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夠設置好具有“隱性”教育意義的教育情境。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這好比種樹,德是根,才能是花和果,沒有根的滋養,不可能有鮮艷的花朵和豐碩的果實。如果能把德育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份責任,那么,我們對孩子們就都會有一股火辣辣的熱情。德育是關愛,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只教孩子知識,而不培養其心靈,只能給社會培養一批麻煩?!钡掠桥囵B孩子心靈的工作,因此是艱巨的、復雜的,無法簡約速成。德育不是簡單的說教,不是籠統的灌輸,這種德育不是人性的塑造、養成,而往往是一種改造和壓制。更不是嚴厲的批評、訓導!德育是關愛,是基于師生平等的、發自教師內心的關愛。在關愛里,有潛心的傾聽,有真誠的賞識,還有大度的包容,讓學生在享受平等與尊重中獲得道德的力量。德育是細節,德育不只是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活動,德育更多的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學生的一句謊言,一個小動作,一個異樣的表情,一種不屑的態度,一次或大或小的錯誤等等,都需要我們去了解情況,去剖析心理,去耐心引導,事事是德育,處處有德育,時時皆德育,德育在生活的細節中。德育是期待德育是塑造心靈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把美好的品德比喻成竹子,那么生命的拔節需要春風的呼喚,需要春雨的滋潤,需要陽光的沐浴,更需要自身積極向上。道德更重要的是養成。學校要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提供美德成長的沃土。而教師扮演的角色就是春風、春雨、陽光,所要做的是引領、喚醒、呵護、期待,而不是拔苗助長,潤物細無聲,收到德育的良好實效。

當德育工作者用傾聽者的身份進行青少年德育工作,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來自家長和老師的關愛,我們要認識到德育的本質是育德,使下一代、整個社會都充滿高素質品德,那這個時候德育的環境就有了天然的優勢。此外,我們廣大德育工作者要從科教興國戰略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德育的本質,以此來反問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

我想現代德育工作者正在用實際告訴我們“以人為本”的現代德育把具有現代化道德思想素質的主體作為德育的究極目標,用工作成效向國家與全社會上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即通過德育成就學生受用一生的好品質,把他們培養成為“崇真、向善、至美”的人。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崇雅中學)

猜你喜歡
德育工作初中生道德
跟蹤導練(五)(2)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淺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道德
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討如何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內蒙古從10方面加強德育工作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