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西藏苯教和藏傳佛教之間的關系

2018-04-27 11:42南杰本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藏傳佛教三寶眾生

摘 要:佛苯在經過長期的斗爭中,彼此相互影響,并吸收對方的有利成分。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主要介紹了西藏苯教與藏傳佛教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西藏苯教;藏傳佛教

一、佛教與苯教的皈依之比較

“皈依”是入教之門,在佛教中其有“依靠”“信仰”“投靠”“寄托”的意思。佛教認為皈依佛法首先要皈依三寶,即佛、法、僧。彌勒在《寶性論》中說:“因稀有,因無垢,因具勝能,因世間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終如一,故稱稀世珍寶?!边@就是將佛、法、僧成為稀世珍寶之緣由。,佛存在的前提是眾生,當一切眾生脫苦得樂、大徹大悟之時,即無眾生,佛與眾生的對立也就消失,因此佛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胺ā笔堑?,是事物的本質規律及正確反映事物本質規律的智慧。眾生行此道成佛,佛以此道教育眾生,化度眾生?!吧笔沁M入解脫圣道的道人或圣者,是證得見道以上的修行眾。在佛法中皈依的最終目的是自身成佛,自身具有慈悲和智慧等真法。

臃仲苯教亦皈依“三寶”但所不同的是苯教中的“三寶”里佛寶是指辛繞米沃;法寶是指辛繞的苯教經典和理論;僧寶是指修辛繞法的弟子。苯教《心經明燈》記載:“外部四種皈依境,內部四種對境法,密部四大四大智慧寶,極密四大手印法”。外皈依四寶境是仙蹤和密宗合璧的皈依方法,也是藏傳佛教獨特的一種說法,藏傳佛教里皈依三寶之上加皈依上師寶,稱為如意四寶與皈依四寶。這些說法是吸收了臃仲苯教皈依法。印度和漢傳佛教 里沒有這種說法。實際上上皈依三寶已經皈依四寶了,因為你皈依你皈依三寶時一定有個老師,這個老師就是你的上師寶。藏傳佛教里對上師特別敬重,在弟子心中就是佛。上師是三寶合一的本體,引度眾生至輪回彼岸的舵手;是悲心為主,具無上悲心威力,如同眾生之母;上師是三身佛之根,三寶總集,一切訣竅之源。所以皈依上師。

榮燈·悉夏根欽指出:皈依乃佛教之入門或基礎,印度佛教講究依三寶藏傳佛教在皈依中加入皈依上師的內容,在解釋皈依上師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方面雖然有很多的說法,但是皈依上師本身無可爭辯地成為藏傳佛教獨有的皈依模式?!梆б郎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皈依的形式恰好反映了藏傳佛教深受苯教的文化影響,藏傳佛教就是佛本融合的產物的特點。

二、佛教與苯教的本尊神之比較

公元7世紀佛教傳入西藏,降服了很多苯教的神祗為其護法神。隨著佛教在西藏的影響日深,神的數目不斷增加,面貌也日漸西藏化。榮燈·悉夏根欽指出“苯教的顯密教法均源自一個賢劫化身佛——辛繞米沃,苯教承認佛為了普渡眾生,顯示多種化身相,辛繞米沃和釋迦牟尼都是這樣的微妙化身”。

薩智艾桑、辛拉餓噶、桑波奔赤、先繞米沃是苯教的四大主神。薩智艾桑是萬物最早的母親。作為四神之一,和佛教中摩耶夫人被視為佛陀之母一樣,她被視為眾神的佛母??柮分赋觯核_智艾桑是象雄名字,其意為先繞強瑪,即:即可敬的智慧之母。

傳說法王松贊干布等都被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苯教中,辛繞米沃作為意為神,也跟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一樣,到沃摩隆仁普渡眾生。苯教的最高準則,以及賴以獲得悟解的上師,很像金剛乘中的阿彌陀佛,叫貢都桑布(普賢),普賢在寧瑪巴和其他一些教派里被尊為“眾神之父”。在苯教中是法性、法身,即報身、受用身;從哲學的意義來來考慮,普賢代表最高的終結。在苯教中被稱為苯古,即“返真歸本”?;舴蚵段鞑氐淖诮獭芬粫姓f:“除了一些實在的特點之外,這概念很大程度上相當于大乘佛教中的空性”。

佛教傳到西藏后,在相互吸收和影響中產生了具有西藏本土特色的佛教即藏傳佛教。

三、苯教與佛教的儀軌之比較

人們常說:“藏傳佛教是帶有西藏特點的佛教”,所謂西藏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是指苯教特色,也就是說,藏傳佛教吸收了很多苯教儀軌。

苯教儀式:苯教是多神崇拜,它有非常龐大而且經典化的儀式系統??偟膩碚f,可以包括在苯教九乘中的“四因乘”中。1.恰辛,(占卜星乘)敘述了360多種“朵”和84000種“恰”。它包括了所有有關苯教的占卜儀式。2.郎辛乘(現象星乘)敘述四種頌贊和八種祈求法,是從事引福和聚財的法術。3.什辛乘(世間星乘)是專講巫術、呼風喚雨、詛咒仇敵的儀式。4.斯辛(幻化星乘)記載有360多種死法、4種葬法、80種驅邪法。佛教傳到西藏后,苯教很多古老的喪葬儀式就用佛教教義來解釋和指導,出現了天葬、火葬、水葬等。

佛教儀式:據記載早期佛教不舉行起到儀式,主要是講經、念經等。但是這種清教徒式的嚴格儀式不能廣泛流行。逐漸地就增加了對偶像和佛的崇拜。在喂桑等舉行宗教儀式時,不能以動物做犧牲,但是允許供奉飲料、花、香薰、燈、涂香、沐浴水、事物以及唱誦圣贊等“八種供奉物品”。西藏佛教活動的主要人物是僧侶和隱修者,一般信徒的宗教活動主要在于積福德,向寺廟和貧窮者布施,在神像前點燈、超神進香等。

四、小結

佛苯在經過長期的斗爭中,彼此相互影響,并吸收對方的有利成分。佛教為了在西藏扎根,竭力收納苯教神祗為其自己的護法神,借用苯教的儀式來改變自己的面貌,使自己更好得到群眾基礎。而淵源于阿里象雄的苯教經典又不斷地從佛教中得到補充。這 樣,除了擁有專用名詞和術語外,佛苯之間已沒有明確的區別,界限亦越模糊??偠灾?,藏傳佛教是西藏苯教與印度佛教兩者碰撞、交流、交融后形成的以印度佛教思想文化為體,西藏苯教實修文化為用的佛教思想文化傳承體系。

西藏古代文明的主線,是以傳播苯教思想的象雄文明和傳播佛教基本教義的思想合成的。這兩大文明在以后的發展史上相互滲透、影響,并趨于一致,糅合發展成為豐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成為廣大藏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了解苯教和佛教在西藏的產生、發展和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過程,將大大有助于我們多方面了解藏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

[1]【意大利】·圖齊等著 向紅茄譯 《喜瑪拉雅的人與神》 中國藏學出版社

[2]曲杰南卡諾布著·向紅茄譯《苯教與西藏神話的起源》 中國藏學出版社

[3]榮燈·悉夏根欽《佛本異同》

[4]五世達賴喇嘛著 郭和卿譯 《西藏王臣記》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作者簡介

南杰本,男,藏族,在讀碩士研究生,就讀于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藏學專業,研究方向:藏族文化與藏文文獻。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研究院)

猜你喜歡
藏傳佛教三寶眾生
寫在六合金光寺
一屋三寶
藏傳佛教金銅造像的流光之美
拜佛
慈懷眾生
清宮信仰與盛京宮殿
青海404名藏傳佛教僧人參加學銜考試
淺析元朝統治下的吐蕃地區佛教文學
一文讀懂檢察院各部門在干些啥:檢察院里的“吉祥三寶”
珍品閣十一:【三寶佛】收藏:曾榮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