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認知行為療法,呵護家長心理健康

2018-05-10 09:49閆偉麗
關鍵詞:認知療法

閆偉麗

摘要:我校三年級學生家長張某,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由于工作中的失誤,遭到領導的誤解和嚴肅的批評。他因此感到失落、內疚、緊張和不安。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張某情緒中度焦慮,根據張某的情況采用了認知行為療法,經過4次咨詢,張某改變了錯誤的認知觀念,能正確面對領導的批評和工作中的失誤,情緒比較穩定,不再給老婆孩子亂發脾氣,取得了較好的咨詢效果。

關鍵詞:嚴重心理問題,緊張不安,認知療法

一、一般資料

人口學資料

求助者:張某,男性,現年36歲,漢族,已婚,有一個9歲的女兒,生活狀況尚可。

個人成長史

張某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家里有兩個孩子,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父親責任心不強,經常喝酒,家境貧困。張某從小就立志要刻苦學習將來擔當起家庭的責任。1998年,張某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京一重點大學,畢業后進了北京某事業單位。

精神狀況

來咨詢時,張某穿著整齊,但是沒有精神,情緒不太穩定、煩躁4、身體狀態:

身體體檢無重大軀體疾病,兩個多月來感覺疲倦,渾身乏力,還經常失眠并伴有頭痛。

社會功能

工作時,緊張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沒有自信,害怕出錯;不敢和領導、同事交往,不想上班,在家愛發脾氣。

心理測驗結果

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驗結果:標準分:65分,屬于中度焦慮。

抑郁自評量表(SDS)測驗結果:標準分:54分,屬于輕度抑郁。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1、主訴

緊張不安、愛發脾氣、失眠、頭痛、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兩個月余

2、個人陳述

我出生在農村,有一個妹妹,父母親都是農民,父親初中文化,母親沒有讀過書。由于父親缺乏責任心,整天喝酒,無所事事,導致一家人生活貧困。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童年的我幾乎是在這種爭吵不安的日子里度過。父親雖然很少管教但對我也非常嚴厲,母親勤勞能干,性格剛烈,帶著兩個孩子堅強的生活。特殊的家庭環境造就了童年的我比同齡人能干懂事,學習也更加堅強刻苦,高中畢業后考上了北京某一所大學。在大學四年的日子里我始終不忘自己身上的責任和重擔,一刻也不敢放松,畢業后進入了北京某事業單位。在單位里,我處事謹慎,為人真誠,對待工作更是勤奮踏實、努力付出,因此事業基本上還算順利。

兩個多月前,由于工作中的失誤,不小心把單位的重要資料遺失。由于當時我確實忘記此文件,更不知道被自己弄丟,所以當領導問及資料的時候,我的回答是對資料的事一點不知情。后來查明確實是我弄丟的,領導很是生氣,也因此懷疑我是故意隱瞞事實,欺騙組織;雖經解釋,但無濟于事。此后,我便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工作,甚至覺得自己是個笨蛋;與領導溝通交流時緊張不安,心里發慌,手心出汗;處理領導交辦的任務時更是感到不安和煩躁,生怕又出錯,招致領導批評;平時工作時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效率下降。被領導批評后,總是覺得同事會看不起我,嘲笑我,不敢和同事交往。在單位很少說話,單位聚會都借口推掉,有時甚至不想上班。在家里還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和孩子、老婆發火,甚至有時無法控制自己還摔東西,事后自己也很后悔。老婆勸說無效,很是生氣,并影響到夫妻感情。還經常沒精神,失眠,頭痛。因此,十分痛苦,覺得自己無法擺脫和控制。為此,前來求助,希望能得到幫助。

三、我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1、我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來訪時,自行走進咨詢室,穿著整潔,面容憔悴,沒有精神,思維正常,回答清楚,但說到其工作失誤被領導批評時,顯得很是煩躁不安,但無異常行為,有自知力,主動求助。既往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史,來之前在綜合醫院做過全面檢查,未發現軀體疾病。家族中無精神病史,父母身體健康。

2、別人反映的情況

其妻子反映張某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很少出差錯。但是最近兩個月來,工作時緊張不安,效率下降,害怕和領導同事交往,不想上班,有時在家莫名其妙的發火,摔東西。

四、評估與診斷

1、主要表現

緊張不安、愛發脾氣、失眠、頭痛、 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兩個月余

2、診斷

嚴重心理問題。

3、診斷依據

(1)根據區分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原則,該求助者的主客觀世界統一,精神活動內在協調一致,人格相對穩定,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能主動求醫,無邏輯思維混亂,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問題。

(2)該求助者內心沖突為常形。其內心沖突具有現實意義和道德色彩,是由于工作失誤被領導誤解和批評,因此緊張不安,擔心自己無能,怕領導不喜歡,同事看不起??膳懦窠洶Y性問題。

(3)該求助者的情緒已經泛化,并且情緒反映較強,工作時緊張不安,害怕和領導同事交往,不想上班,不想參加單位聚會,回家愛發脾氣,有時無法控制摔東西。

(4)確定心里問題的持續時間、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影響程度:該來訪者的主導癥狀為緊張不安、擔心害怕、愛發脾氣、失眠頭痛;持續時間兩個多月;情緒及行為反應較強烈,不想上班,不敢和同事交往,工作效率下降,回家愛發脾氣,摔東西,對生活、工作和交往有一定影響。

根據以上分析,對該求助者的問題初步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

4、鑒別診斷

(1)與精神分裂癥的鑒別:根據正常與異常心理學原則及精神病性癥狀,該來訪者屬于正常心理范疇,并未有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癥狀,故排除精神分裂癥的可能。

(2)與抑郁癥的鑒別:該求助者的情緒低落、難過,有現實基礎,并有擔心害怕引起的情緒問題,與抑郁癥的癥狀表現和來源完全不同,故排除抑郁癥的可能。

(3)與焦慮性神經癥的鑒別:該求助者存在部分焦慮癥狀,比如緊張不安、擔心害怕,但該來訪者的沖突屬于常形,而焦慮性神經癥的沖突是變形,故排除焦慮性神經癥的可能。

(4)與一般心理問題的鑒別: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均屬于常形范疇,但該求助者的內心沖突持續近兩個多月,嚴重影響了工作、交往和生活,情緒已經泛化,故排除一般心理問題的可能。

5、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不明顯

(2)社會原因:

①存在負性生活事件,因工作失誤把單位重要資料丟失,遭到領導的批評。

②父母長期的爭吵以及父親的不負責任,使張某的童年痛苦不安,缺少自信和安全感。

③工作中的壓力和對家庭那種強大的責任感使他對成功更加渴望,對失敗過分焦慮與擔憂

(3)心理原因:

①存在明顯的認知錯誤,被批評就認為無能,領導不喜歡同事會嘲笑。

②情感脆弱,小時候缺少關愛和溫暖。

③缺乏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只是忍氣吞聲,卻不知如何表達與溝通。

④性格內向、敏感、自卑、追求完美。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經過與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1、近期目標:(具體目標)

(1)調整求助者對工作失誤、領導批評的正確認識和理解。

(2)消除或減輕求助者得不良情緒和體驗。

(3)改善求助者的錯誤行為。

(4)改變其錯誤的認知偏差,建立新的正確的認知觀念。

2、遠期目標:( 最終目標)

在達到上述目標的基礎上,最終達到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1、咨詢方法

采用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咨詢關系。

(2)確定咨詢目標。

(3)確定問題:提問和掌握審查的技術。

(4)檢查表層錯誤觀念:建議、演示和模仿。

(5)糾正核心錯誤觀念:語義分析技術。

(6)進一步改變認知:行為糾正技術。

(7)鞏固新觀念:認知復習。

2、咨詢原理

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件事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情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認知是情緒和行為的基礎,錯誤的認知觀念是導致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根源,而一旦對這種觀念和認知過程加以糾正,就可以改變不適應的情緒與行為。認知治療就是通過改變求助者關于自身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并教會求助者一些適應環境的技能,以幫助他們改善不良的情緒和行為,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因此,治療的著眼點是探尋并糾正導致不良行為和情緒的觀念的認知過程。

七、咨詢過程

1、咨詢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建立關系、確定咨詢目標、第1次咨詢)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

(確定問題、檢驗表層錯誤觀念、糾正核心錯誤觀念、進一步改變認知、第2、3次咨詢)

第三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

(鞏固新觀念、第4次咨詢)

2、具體的咨詢過程

⑴第一階段: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第一次咨詢時間:2017年10月9日

①目的:

A、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收集信息。

B、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C、確定咨詢目標

D、探尋探尋改變意愿

②方法:

A、運用與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相關技術。

B、攝入性會談。

C、運用心理測驗工具。

③過程:

A、填寫咨詢關系表、咨詢記錄表,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

B、心理測驗(SAS和SDS)

C、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通過運用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的技術與求助者初步建立咨詢關系。

D、通過攝入性會談,收集求助者的信息,探尋求助者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E、根據求助者的臨床資料及心理測驗結果,進行心理診斷。

F、與求助者協商,確定咨詢目標

G、介紹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的基本原理,與求助者達成一致意見,使用認知療法,解決求助者當前面臨的具體問題。

(2)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

第二次咨詢時間:2017年10月16日

①目的:

A、進一步加強咨詢關系。

B、檢驗表層錯誤觀念。

C、調整求助者不良情緒。

②方法:

A、用認知療法的提問和自我審查技術確定問題。

B、運用建議、演示和模仿的技術檢驗求助者的表層錯誤觀

③過程:

A、繼續鞏固良好的咨詢關系。

B、運用提問、自我審查技術:了解來訪者的問題所在,鼓勵并引導求助者說出他對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咨詢片段:

我:對于領導批評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求助者:我覺得領導對我有成見,故意讓我出丑,讓同事也看不起我,嘲笑我。

我:你怎么覺得領導會對你有成見?

求助者:我感覺他一直不喜歡我。

我:你能再說的具體一點嗎?他哪方面不喜歡你?是在你升遷方面打壓你了嗎?

求助者:(猶豫)在升遷方面倒是沒有,我升遷都是他提拔的。

我:那他平時對你個人生活方面關心嗎?還是對你不理不睬?

求助者:(猶豫)還算可以,我們家孩子出生時他還特意去看望,還多給我批了一段時間的假,讓我照顧家庭。

我:那你怎么會認為他不喜歡你呢?

求助者:沉默……

C、運用建議技術:求助者的表層錯誤觀念,是他對自己不適應行為的直接、具體的解釋。針對這些表層錯誤觀念,我建議求助者回去后,將自己與領導相處的點點滴滴回憶并記錄下來,同時找同事了解一下他們現在對他的評價,來驗證他觀念的錯誤。

D、運用演示技術:對于“被領導批評”帶來的錯誤觀念,通過演示技術進行角色扮演。例如,我扮演求助者的角色,而求助者扮演領導的角色,進行對話溝通,讓求助者從他人角度來分析,作為領導如何看待及處理下屬的過錯。

E、運用模仿技術:讓求助者回到單位后留意觀察同事就具體問題是如何與領導進行溝通交流的,同時再想象如果我是那位同事又該是如何與領導進行溝通交流的。

第三次咨詢時間:2017年10月23日

①目的:

A、糾正求助者得核心錯誤觀念,改變求助者的認知偏差。

B、改善求助者的錯誤行為。

C、提高自我情緒和行為的調控能力,進一步改變認知。

②方法:

語義分析技術,行為矯正技術。

③過程:

A、反饋家庭作業。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和現實問題,讓求助者明白他現在的情緒困擾是他的錯誤觀念造成的,而不是事情本身。

B、運用語義分析技術:在與求助者會談時,求助者反復重復“我沒有能力,我是個笨蛋”這樣的核心錯誤觀念,通過對這樣的句子進行語義分析。

以下為咨詢片段:

我:你能說說你目前的狀態嗎?

求助者:我一直都沒有能力,目前更是感覺無法勝任現在的工作。

我:你怎么會覺得自己一直都沒有能力?我了解的情況是你當年可是你們縣的理科狀元,并且參加工作后也很快得到了晉升。

求助者:那是以前,現在感覺什么事也做不好,我是個笨蛋。

我:那我可以這樣理解,你以前很棒,只是現在感覺什么事都做不好,是個笨蛋,可以嗎?

求助者:(思考了一下,點點頭)

我:你的意思是你在學習、生活、工作中處處都是個笨蛋?

求助者:(沉默,思考)好像也不能這樣說,只是覺得在工作中是個笨蛋。

我:那我們應該這樣說,“工作中的我現在是個笨蛋”。

求助者:(若有所思)好像也不是,我只是一時粗心,把資料的事全忘了。平時我還是挺有能力的,領導還曾經說我是才子呢。

我:很好!很高興你能認識到這一點。那你現在能重新對自己評價一下嗎?

求助者:謝謝您,我終于明白了……

C、運用行為矯正技術:求助者的偏差認知和錯誤行為不良情緒往往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通過行為矯正來改變他不合理的認知觀念。

D、布置家庭作業:

不斷鞏固新觀念,今后,將自己工作中的成功經歷和生活中快樂的事情,以及和同事領導相處的愉快感受和體驗等寫下來,正面積極評價自己,以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調控能力。

(3)第三階段:鞏固階段

第四次咨詢時間:2017年10月30日

①目的:

A、鞏固咨詢效果

B、結束咨詢

②方法:

A、使用認知復習的技術,鞏固新觀念。

B、使用心理測驗,評估咨詢效果。

③過程:

A、再次確認家庭作業內容,觀察學習效果,進行認知復習。其目的不僅教會求助者新的技能,而且要使他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檢驗他的信念。

B、進行SAS、SDS心理測驗,重新評估咨詢后,求助者的情緒體驗及行為方式。

C、基本結束咨詢,做好咨詢的回顧和總結,在對求助者正面積極鼓勵地基礎上,幫助求助者把咨詢過程中學到的認知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認知和行為模式來面對未來生活。

八、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自己的評估

通過咨詢,緊張不安的情緒得到很大的改善,自信心有所提高。在單位敢于承擔工作責任,面對領導心情平和;在家里不再亂發脾氣,得到老婆和孩子的認可;對咨詢效果滿意。

2、求助者適應社會的情況

情緒穩定,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救助者妻子的評估

妻子稱現在丈夫精神放松,情緒穩定,心情好多了,也不給她和孩子發脾氣了。

4、我的評估

求助者經過4次咨詢后,情緒明顯比剛來咨詢時好轉,精神面貌較初訪時大有好轉,緊張不安的情緒得到控制,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咨詢基本上達到預期目標。

5、心理測量結果與咨詢前相比,趨于正常

具體是:SAS標準分48分,SDS標準分為42分,說明求助者焦慮情緒已緩解,心理問題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認知療法
小學生恐懼心理輔導個案探析
積極認知療法對高職學生手機依賴的干預效果分析
認知療法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規劃輔導中的運用
一例高三學生考試焦慮的咨詢案例報告
他為什么害怕吞咽
喚醒心中的“齊達內”
一例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的案例報告
人際關系適應不良案例分析反思
我的眼神有問題嗎?
喜歡給自己“挑刺”的女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