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小學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5-10 09:49趙青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寄宿制表現

趙青

摘要:農村寄宿制學校是教育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種新的辦學模式。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產生,既解決了農村學生上學不方便的難題,又有利于集中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但是在辦學的過程中,寄宿制學校寄宿生的管理相對于非寄宿制學校來說,管理上也隨之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漸受到重視。本文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生活經驗,結合寄宿制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了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表現、成因和對策。

關鍵詞:寄宿制;農村小學生;心理問題;表現;成因;對策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這意味著我們的教育應該是關注學生長遠發展的教育。而近年來,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都對農村中小學布局進行了調整,在有條件的地方創辦寄宿制學校。越來越多寄宿制小學的出現成為農村基礎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寄宿制小學的學生,課余的日常生活都由老師照顧,學校日常管理很嚴格,而學生年齡都較小,過早離開家庭獨自生活,對學校集體生活的不適應,必定對其心理產生一定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更多地關注他們的情緒生活和情感變化,關注他們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做“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還應該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學校除要在日常學習、宿舍管理、生活保障方面滿足孩子的需要外,還要十分重視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下面,是本人對寄宿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成因、對策的一些看法:

一、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不善交流、性格孤僻

有些人認為,在寄宿制學校就讀的孩子自理能力有所增強,殊不知,這種自理能力的增強往往是以犧牲孩子身心健康和情感為代價的。對于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父母的關懷和情感的交流是撫慰他們心靈的精神食糧,他們對父母長輩的依賴是必然的,正是這種依賴,才能伴隨孩子健康成長。而農村地區大多數孩子的父母以農為生,受教育程度又不高,他們更多的只是從物質方面去滿足孩子,而這種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卻很少。而現在,孩子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這樣就導致一部分孩子因過分想念家人而與家人更加親近,還有一部分孩子卻與家人更加生疏,變得無話可說,甚至敵意相對。因此,過早地隔斷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以及他們之間的情感,就會導致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缺失。長期如此,自然會出現情緒異常,如憂郁、膽怯、孤僻、冷漠,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易溝通等問題。

(二)環境適應能力較弱

有些孩子在寄宿之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養成了嬌生慣養的習慣。一旦離開父母的呵護,他們就不知所措。而實際上,每個孩子在他人生的不同時期,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人際交往的范圍和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如果在短期內不能很快適應,就會出現環境適應障礙,有的變得煩躁不安、喜怒無常,有的變得沉默寡言、孤僻任性。針對這一點,還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1.過早獨立生活,導致情緒波動大。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寄宿生,他們突然離開了家庭、親人,很容易產生膽怯心理,行為上表現為孤獨、羞怯。當他們獨自面對問題時,經常會消極、不自信地面對周圍的一切,因缺乏安全感而變得情緒焦慮。我曾遇到好幾個低年級學生,剛住宿因為不適應周圍環境,每天都在哭,甚至要跟家長回家不再上學。

2.監護人自身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恰當。當孩子寄宿于學校后,家人一般不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一旦孩子學習上有了問題,他們不但不給予關心與鼓勵,反而辱罵、體罰孩子,從而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還有一部分孩子,在寄宿之前獨來獨往,不善于交流,再加上習慣了以往的家庭生活,剛住在學校就和宿舍的其他人鬧別扭。曾有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就是如此。她和宿舍其她人相處不太融洽,想去別的宿舍住,她的父母也想讓我們給調換一下。當時我沒有立刻答應,只是給孩子和她的父母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嘗試著去適應我們周圍的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適應我們?,F在的學校只是一個小環境,如果連這樣的小環境都不能適應,將來我們怎樣去適應社會這個大的環境呢?每個人遲早都是要走向社會的。聽了這些話,她的父母也開始勸說孩子。后來,這個孩子再也不說換宿舍的事了,因為她已經和宿舍的其他人相處的很好,這樣的結果也讓我們很欣慰。

3.寄宿制學校規范化的管理與無形的競爭給他們帶來的壓力。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的考試成績成為評斷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標準,也成為老師、家長的聚焦點。這一點對寄宿制學生而言危害更大,因為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習,又經??荚?,學習一旦出現問題,缺少不良情緒的緩解渠道,缺少放松心情的時間和空間,求勝心更切,壓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

(三)行為習慣與自我約束力較差

住宿后的孩子遠離了家長的監管,自我約束力和控制力較差,攀比和模仿的心理較強,易出現亂花錢、說臟話、衛生習慣差、偷竊、打架等行為。尤其是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家長對其過分溺愛,疏于管教,甚至對孩子聽之任之。他們更多的是從生活方面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二、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長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現代社會教育體制與方式的改變,致使許多家長對教育的功利性與目的性增強,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學生的成績直接成為評斷孩子好壞的標準。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家長就到處炫耀,孩子也被這種光圈包圍著。一旦孩子的成績不再那么理想,家長不加分析就一頓辱罵或暴打,而此時的孩子也自認為自己是個笨蛋、沒用的人,情緒也失落到了極點。家長如此的行為,極度損傷了孩子的自尊,會讓孩子產生不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寄宿在學校的學生雖然在學校度過了大部分時間,但對家庭仍有極強的依賴感,家庭教養方式不當,過高或過低的成就期待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2.家長過分溺愛,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著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有的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過分溺愛。而這樣的孩子自理能力卻較差,寄宿后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父母離異對子女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寄宿制小學生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離異,他們長時間見不到自己最親的人,所以他們變得異常敏感、、脆弱、膽怯。我曾在一次家庭情況摸底調查中,碰到了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她的母親去世了,父親進了監獄,現在由她姑媽照顧。當她戰戰兢兢地告訴我這些情況的時候,我的內心為之一震,不由后悔了起來,我當時問她話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再溫柔一點,給她一種母愛的關懷。想到她這么小就失去了家的溫暖,現在還要獨自面對生活,可想而知,她的內心世界是多么孤獨、無助,以后她能健康地成長嗎?

(二)學校因素

1.教育方法不當。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小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需要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然而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只有考高分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往往缺乏理解、耐心,總是覺得他們愚鈍,而老師卻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逐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產生了消極、悲觀的情緒。特別是在后進生的身上體現的更明顯。

2.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特別是寄宿生。他們遠離父母,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遇到問題后他們渴望能在老師那里說說心里話,得到心理上的幫助、理解、關心和疏導。而我們不能拒孩子于千里之外,要和他們打成一片,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孩子那幼小的心靈,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

三、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常見心里問題的教育對策

(一)建立家校聯系制,拓寬溝通渠道,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情況。定期召開家長會或不定時家訪,通過溝通,了解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向家長宣傳正確對待和教育子女的方式,引導家長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心理變化提供寬松、民主的家庭環境。同時,家長也要與孩子多溝通,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家人不只是在生活上要給予照顧,更要在心靈上給予呵護,而老師對這些孩子表現出的不良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要及時引導和教育,還要教育其他的學生不要歧視、諷刺和挖苦這些孩子,多幫助、關心他們,主動與他們交朋友,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因此,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才會使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發展。

(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正視自己成長中的變化

常說“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彪S著年齡的增長,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時期身體和心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關鍵是要讓他們認識到這種變化是自然成長現象,不必焦慮、恐慌,更不要逃避。讓他們懂得人生總要經歷風雨,要有勇氣去面對挫折與困難;指導他們在困境中挑戰自我,在彷徨中尋求幫助;引導他們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感受風雨之后的美麗彩虹帶給他們的喜悅。

(三)營造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習、生活氛圍

1.創造寬松的班級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1)良好班風的營造,班主任是關鍵人物。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用積極向上、謙和開朗的心態,去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更加有自信、活力。

(2)通過人際關系指導,使學生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與沖突、合作與競爭,懂得要多關心、幫助、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身心健康。

(3)引導學生及時宣泄不良情緒,調整心態。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教師要教給學生在心情壓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找好朋友傾訴,可以寫日記,可以找信任的老師談心,也可以通過聽音樂、玩游戲、做運動的形式得到及時宣泄。

(4)積極開展與參加多種多樣的興趣活動小組。學校緊張的學習生活勢必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緩解孩子的這種不良情緒,學??砷_展一些集體活動,如體育比賽、文藝演出、演講比賽等。這樣不但培養了孩子多種多樣的興趣與愛好,還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表現了自己,發現了不足,分享了快樂,增進了友情,使學生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只有這樣,每個孩子才能感受到快樂,才能逐漸形成健康向上、團結拼搏、歡樂溫馨的班集體。在這樣的集體中生活,他們會倍感溫暖與快樂。

2.創設溫馨和諧的寄宿生活氛圍,感受家一般的溫馨

過早獨立生活的孩子,在情感上是缺失的,學校雖然不可能完全代替家庭和家長的作用,但可以努力創建家庭的環境,努力使學生對愛的需求和親情得到滿足,使學生對愛的缺失程度降到最低。無論是代課教師還是生活教師,盡可能要充當起媽媽的角色。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生活中的某一個細節,足以使他們倍感溫暖,比如親切地撫摸與擁抱、整理衣衫蓋被子、傾聽他們的訴說、幫他們解決一個小問題等。老師如果像媽媽一樣去關心、愛護他們,他們的情感如有所寄托,他們怎么會感受到孤獨、寂寞呢?

(四)開設專題知識講座,加強個別心理指導

寄宿制學生的心理是復雜、隱蔽、微妙的,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孩子,父母往往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問題是現實存在的,這個重任只能由學校來承擔。學??梢耘蓪H嘶蚱刚埿睦韺<覟閷W生進行心理方面的專題講座,也可根據實際條件設立心理輔導室,為個別學生提供傾訴的平臺,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開展心理咨詢,交給他們緩解和消除不良心理的具體方法。

總之,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是感化心靈的工作。積極、科學地開展心里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課題,更是時代發展賦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農村寄宿制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心理健康教育應倍受重視,這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創設出共同參與和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只有對寄宿制學生的行為和心理進行及時的把握和引導,才能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猜你喜歡
農村小學生寄宿制表現
淺談城鎮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現狀和改進措施
建優質寄宿學校是撤點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團體心理輔導
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對策
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的研究與實踐
農村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
挖掘語文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