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探索

2018-05-10 09:49高鵬玉
關鍵詞:學校德育學生會思想道德

高鵬玉

摘要:以德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人、塑造人的過程。德育不僅是一種觀念,它更是一項直接的工作,如何將這種觀念通過教育者去影響教育對象,達到既定的目標,這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德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認真探討其符合學生思想生活實際的德育內容、途徑與方法,遵從德育科學規律和德育的原則。

關鍵詞: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一)對德育工作的理解:

德育是關于“德”的教育,是社會的政治、思想、道德的意識規范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代表社會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它是通過教育著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影響和受教育者主動參與的,積極促進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不斷發展和提高的過程。

學校德育目標指向和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只有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才是我們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德育工作是一個多因素、多方位、多層次、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要使這一領域的部門、人員,為同一目標,按規律、協調一致的運轉,必須設置德育管理的層次,研究德育管理的方法,組成健全、高效的管理體系,才能使學校德育工作的功能得到發揮,德育的效果才能顯現。

(二)問題提出的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它們帶來了是信息的復雜化、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這些社會問題已使大多數人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那么,價值觀、世界觀還處于形成階段的中學生,他們的思想勢必會受到沖擊,再加上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觀念,新事物、新方法必然會讓原來的一些信條,在人們的思想中發生動搖,例如“雷鋒同志三月來,四月走,沒有常住戶口的一陣風學英雄,” 其道德效應已令人質疑。原因是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沒有收到實效。學生的思想不能轉變,行為習慣出現問題,又怎能使學習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取得實效呢?這讓我們不難看出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從規范學生日常行為開始,讓良好的習慣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們在自覺的行動中學會做人,學會處事;其次結合當前教育的契機,構建分級管理的德育模式,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學校的管理,在工作中學會自我管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能力;第三,抓好課堂教學,形成全員德育氛圍;第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第五,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認識社會, 在社會大環境中得到鍛煉,得到啟迪,從而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

二、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學生日常行為評價體系,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

用量化的方法評價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是普遍通行的方法,而以往的評價只是停留在用外在的、數量的眼光評價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又往往忽略學生行動內在思想基礎。雖然使評價的可操作性強了,而又容易形成學生只關注思想道德的外在形式,而忽視道德人格的養成的錯誤導向。因此,我們通過嚴格的制度來規范師生的行為,通過建立嚴格的《學生日常行為評價體系》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行為評價細則中的評價者是學生會干部、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家長、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校團委的老師,他們從學生到校的第一時間的活動和行為開始觀察并記錄所有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會及時記錄下違規學生的名字,做好扣分處理,對于家庭考核我們通過家長會請家長根據我們提供的細則給自己的孩子打分,每月月末將各部門的考核成績匯總,發放給班主任并在校會上進行宣布,及時召開行為評價不及格學生會議,對月評價成績低的學生由班主任和政教處主任專門找他們談話,時刻都有人監督他們,學校的每一個部門都行使著評價學生日常行為的責任,大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師生互相監督,互為促進,規范了師生的言行,我們將日常生活管理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統一 ;將家庭評價與學校評價相結合,從而促使學生內在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斷提高升華。

(二)充分讓學生自主發展個性品質,使學生潛能自然生長,強調學生的參與實踐。

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痹谟绊懯芙逃闹T因素中,有校內的和校外的,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各種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制約,學生的思想品德正是在這諸多因素的影響及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德育過程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思想品德形成的時間性的多因素特點,因此德育途徑必然是多樣的。過去我們曾主張過:德育三條途徑為政治課、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在當今的德育過程中,這已經遠遠不夠用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必須全方位地開拓和利用更多的途徑。

在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過程中,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其他素質的前提,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教育條件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基礎。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廣泛挖掘校本人力資源對于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于發揮獨生子女的優勢、對于搞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校根據地域現狀、根據學校實際、根據學生情況,建立校級學生會組織,充分挖掘學生人力資源,更大限度的放手學生自主管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校園的主人。

學生會作為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生力軍,它的組成、構建的合理性、科學性會對學生會的工作實質、過程、效率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構成模式的科學性就成為學生會組成的一個關鍵問題。學生會成員來自于學校的三個年級、六個班級,每個班級推薦5名學生,組成了學生會的5個部們,分別為紀律部、衛生部、學習部、體育部、宣傳部。他們分別負責學校的學生紀律、學習、衛生、體育、宣傳等多方面的整體工作,各部設立部長一名,副部長一名,成員4名,整個學生會設立主席一名。實行依靠百分賽評價細則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每天從早上到校就開始檢查,一天兩次,當時扣分,并由本班本部門成員馬上反饋給班主任,使班主任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班內學生情況。每周升旗儀式后由學生會主席或者部長輪流講評上一周的問題,調動了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為學校正常的運轉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抓住課堂教學是實現全員德育的必由之路:

“德育首位”是指德育在“教學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方面承擔著首要責任;“德育首位”還應該表現為教學領域中所顯現出來的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發揮。確?!暗掠孜弧钡年P鍵在學校領導決策層,實踐“德育首位”的主要力量是師生,實現“德育首位”的主陣地是課堂。多年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德育首位”與“教學中心”不是一對矛盾體,“首位”圍繞“中心”并服務于“中心”,“中心”依靠和促進“首位”作用的發揮。德育在保證教學秩序,提升教學質量中真正產生“首位”效應,德育才會充滿生機活力,德育才會被師生所接納。為此,我們特別重視教師育人意識、課堂滲透意識的強化,以保證教學領域中“德育首位”作用的發揮。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在學校學習的自然、社會、思維方面的知識是世界觀和正確道德行為的基礎。美國當代德育學家托馬斯·里考納也認為,各科教學對道德教育來說是一個“沉睡的巨人”,潛力極大。如果我們不利用各科教學進行德育就是一個重大損失。課堂是德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要求各科教師充分利用學科優勢,緊扣教材找準結合點,將學科中可以發掘出的德育內涵寓于本學科教學的始終,使德育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我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德育因素。貫穿“激情――明理――活動――導行”主線,通過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創設情境,使學生明白道理,形成感性的道德表象和道德概念;通過親身活動、體驗,揭示萬物之間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突出強化教育重點和要點,啟示學生抓住要點,把握重點;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較穩定的意志品質特征,進而指導學生未來的行為。如在語文課教學中注意“教文教人”、“借文育人”;在政治歷史學科中,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實為載體,通過史實講清“落后就要挨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在數學、物理等學科可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歷史,如“四大發明”、“圓周率的計算”等,以及解放后的科技成就,現在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勉勵學生發奮學習,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這樣,以知識為載體,把德育滲透到各門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在同一時空把知識的傳授、智力的發展與品德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四)加大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在做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時侯,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因此在教育中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尋找且和學生年齡特點,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的教育方式方法。升入初中的孩子,正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時候,生理和心理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例如對環境不適引起的孤獨、郁悶;由于自我定位不準確引起的憂慮、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觀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負等等。這些心理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使學生對各種道德觀念的認識產生錯位,因此要適時的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互動德育模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對互動德育模式內涵的理解是:互動,即學校與家庭、社區在德育工作中共同承擔責任,互相推動、多方溝通、功能互補。通過互動,形成“三結合”的德育體系,構成整體的德育合力。其內容就是“互參互管”“互幫互促”?!盎⒒ス堋?,即在德育工作中互相參與共同管理。社區領導和家長要走進學校參與學校的德育管理;學校教師也要走出校門指導家庭教育,并帶動學生為本地區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盎突ゴ佟?,即學校與家庭、社區在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工作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推動。家庭和社區從精神上、物質上積極主動地支持學校開展德育活動;學校從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指導家長教育好子女,支持社區的文明建設。通過“互參互管”“互幫互促”,把三種教育力量融為一體,達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學生所接觸的社會環境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只靠學校單方面的教育已經不能適應大德育觀的要求,在這種形式下,構建學校、社區、家庭的互動德育模式,也是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

三、加強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帶來的思考:

加強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由當今“大德育觀”的要求決定的,德育教育已經不能只是學校教師一個人的責任了,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必然要求我們培養人格健全,學識淵博的合格畢業生。因此我們要通過學習來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我們要營造一個全員德育,全程育德的德育氛圍,使學生擁有正直的良心和向往崇高、追求至善的心靈;我們要通過體驗來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擁有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學校教育工作者還需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劉秋梅.《學校德育論》.1997年2.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

[2]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靈魂,動情是德育的關鍵》.《道德教育論叢》(第1卷).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學校德育學生會思想道德
甘肅隴西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及對策
學生會,是否真的很丑陋
學生會,是否真的很丑陋?
明確方向標、設計中軸線、提供參照系
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學聯選舉結果名單
試議高校學生會宗旨的意義及確立
學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誤解及澄清
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意義與實施
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