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培養策略

2018-05-10 09:49韓露
關鍵詞:分享小班幼兒心理

韓露

摘要:分享,對于幼兒來說或許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所謂分享,就是幼兒能夠和其他小朋友甚至是大人都能夠共用某種資源的行為,這是幼兒在幼兒園或其他環境中應該掌握的一種行為。分享教育是培養幼兒的思想道德,使其在幼兒時期就能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就小班幼兒分享教育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了整體的把握,從幼兒的在幼兒園的日常表現中發現問題,并對問題尋求對策。同時做好與幼兒家長的溝通,達到家園一致積極地教育幼兒,共同培育幼兒積極分享的社會行為。

關鍵詞:小班幼兒;心理;分享

一、小班幼兒分享行為問題現狀

由于諸多方面的限制,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了極其優越的待遇,成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班幼兒在入園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自我為中心表現尤為突出,無論是玩具還是食物,孩子都習慣了一個人獨享,父母和長輩總是以這樣那樣的理由拒絕孩子分享物品,由此造成孩子的獨占心理,他們認為什么物品都是自己的,什么事情都應該以自己為主,這樣特殊的家庭地位讓很多孩子表現出任性、自私的品質。這個階段的幼兒對分享沒有具體的概念,分享這一詞語對于他們來說太過抽象。這些表現出強烈獨占傾向的幼兒大多不會與同伴相處,處處以自我為中。

當幼兒步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其角色、環境、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新環境里,幼兒需要與同伴相處,與集體融和,集體教育生活讓幼兒有機會與同齡人游戲與交流,幼兒社會性開始萌芽。

家園教育不一致也是幼兒不會分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幼兒園老師教育幼兒有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然而,有些家長卻不然,例如:一位家長是這樣教育她的孩子的:“媽媽給你買的新玩具很貴,你一定要愛護它,不要讓小朋友弄壞了?!庇谑?,幼兒為了不讓小朋友弄壞玩具便不愿把自己的東西給其他小朋友玩了。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孩子的利益,但阻礙了孩子社會性的發展,而怎樣促進幼兒的分享行為,家園共同教育十分重要。

二、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引導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進幼兒生理、心理、智力和諧發展,為幼兒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質基礎?!?/p>

幼兒入園后,逐漸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經過老師、家長的引導,已經初步具有了分享意識,但經常表現出樂意接受別人的東西,要求別人給自己分享,卻不愿意將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分享的行為。像這樣“兩面派”的情況有很多,似乎孩子明白要分享,但又無法抗拒玩具、食物的誘惑和占有欲。在和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家長總說孩子什么都不缺,不可能跟別的小朋友搶,但為什么一個不起眼的玩具在幼兒園卻成了“香餑餑”呢?

1、抓住教育契機,激發幼兒分享意愿

《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庇變悍窒硇袨榈呐囵B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比如:活動區環節,讓幼兒了解班上的各個活動區,要讓幼兒知道這些活動區是大家共同擁有的,每個成員都有選擇的權利。通過這些方式,幼兒會意識到這些活動區我可以選擇,大家都可以選擇,這些玩具我可以玩,大家都可以玩。學會怎樣與他人分享,懂得只有和大家一起游戲、共同分享快樂,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孩子生日時邀請親朋好友聚一聚,這其實是一個培養幼兒分享行為良好的載體,教師應抓住此教育契機,充分加以利用。當幼兒提出“過生日”時,教師可以提議幼兒帶來的玩具讓大家一起玩,帶來好吃的東西一起分享,在班級為孩子舉辦“生日蛋糕分享會”,與同伴共享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品嘗蛋糕,一起分享快樂。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分享是相互的,你分享了別人的蛋糕,別人也分享了你的蛋糕;你把愛心給了別人,別人也把愛心給了你。這樣才能達到你快樂、我快樂,大家都快樂的目的。

2、借助文學作品的力量,移情推動分享認知

在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文學作品中故事內容和人物形象幫幼兒理解并體驗分享的快樂。如在中國傳統故事《孔融讓梨》中,孩子們從孔融這一形象中知道了好吃的東西應該與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幼兒會將故事中的內容和人物形象移情到自己身上,逐漸產生分享的意識和分享認知,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及時強化,幼兒的分享意識只有經過不斷強化才能得到鞏固。如:當幼兒在日?;顒又凶杂X產生分享意識或分享行為時,教師都應該給幼兒進行鼓勵,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分享是他們應該努力做的,讓孩子逐漸養成自發的分享行為。在強化訓練時,教師應該注意結合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縱向對比。

3、重視榜樣作用,穩定幼兒的分享意識

小班的幼兒通常會對自己看到的一些行為進行有意模仿,優秀的榜樣會在孩子心目中產生很高的威信,因此樹立榜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影響幼兒的作用。

第一,樹立教師榜樣。老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其一言一行都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平時要善于抓住一切機會和細節為幼兒做好行為、語言示范。這樣一來,樹立起教師榜樣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為了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老師可以在小朋友自己看書或者玩玩具的時候,主動提出一起分享的想法,從而使幼兒體驗到分享的樂趣,進而對老師的行為進行模仿。

第二,樹立同伴榜樣。陳鶴琴先生說:“兒童教兒童,比成人教兒童效果更大,更能教學相長,為兒童獲得發展才能的機會?!蓖橐部梢猿蔀橛變河^察學習的榜樣,老師要在班級中發現有分享行為的幼兒進行積極評價和鼓勵,也會激勵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這樣一來,會使幼兒得到極大的肯定,不但加強了幼兒自身的分享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幼兒做了良好的榜樣。

4、家園共育,鞏固幼兒的分享行為

《綱要》中明確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合作伙伴?!奔彝ソ逃诤⒆拥某砷L中起著很重要的教育作用。在這個獨生子女占多數的時代,要讓家長明白:一時的謙讓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愛他,只有讓他學會了一些生活的本領,使之受用終生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愛他。在孩子最初的成長中,家長能和孩子一起分享每一秒美妙的親子時光,就是對孩子最早的分享啟蒙。有的家長認為分享是孩子之間的事,如果孩子和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分享快樂,又怎能與他人建立分享關系那。

除此之外,家園一致培養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分享行為。為此,我們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本“成長檔案”記錄冊,教師會將幼兒的在園表現記錄下來,請家長們將孩子在家的表現記錄下來,便于家園有針對性地教育。老師有意在班中表揚在家表現出色的幼兒,樹立榜樣作用。同時,還要求家長也要做好榜樣,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幼兒,讓幼兒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都能感受到分享所帶來的快樂。當買了好吃的東西,家人一起品嘗,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分享的快樂。當家中來了客人,家長主動把好吃的拿出來給客人吃,把好玩的玩具給小客人玩等。如此,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分享意識和行為的培養。

分享行為是一種綜合性的行為,也是社會性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還將繼續探索和嘗試,不斷增強幼兒的分享意識,從而使幼兒的分享行為逐步由被動分享上升到主動分享,最終形成穩定的分享品質,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從而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我們也能看出只有家園一致要求、共同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讓幼兒得到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N] 2001.

[2] 李麗云.良好行為習慣培養[J].幼兒教育,2007(1).

[3] 陳麗君.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J].學前教育研究,2001(02);

[4] 王海梅,陳會昌,谷傳華.關于兒童分享的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

猜你喜歡
分享小班幼兒心理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孩子,我們慢慢來
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
心理小測試
炒股心理錯覺一二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