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一般心理問題的咨詢案例報告

2018-05-10 09:49魯海明
關鍵詞:認知療法

魯海明

摘要:一般心理問題是指在近期發生的,內容尚未泛化,反應強度不太強烈的情緒問題,常能找到相應的原因,思維合乎邏輯,人格也無明顯異常。它必須滿足下列條件:1、由現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的內心沖突,并因此體驗到不良情緒(如厭煩、后悔、懊喪、自責等);2、不良情緒不間斷持續一個月,或不良情緒間斷持續兩個月仍不能自行緩解;3、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基本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激發因素僅僅局限在最初事件,即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本文運用認知療法、模仿法,經過5次咨詢,求助者走出了心理困境能,能夠正常生活和學習。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泛化,認知療法,模仿法

一、一般資料

小明,男,11歲,四年級學生。父母在兩月前離婚,自此跟隨父親和奶奶生活。父親出外打工,吃住就由奶奶負責。奶奶沒有文化。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我不想上學。

求助者自述:我以前和其他同學一樣有個幸福的家庭,那時候我放學回家爸爸媽媽給我輔導功課,我的學習成績也很好??墒堑搅怂哪昙壓?,爸爸媽經常吵架,后來媽媽離開了我們。從那以后我上課就經常走神,無心聽講,總想做小動作,回到家不想做作業。反正奶奶也管不了我,爸爸又不經?;貋?,所以放學回到家我就想玩。慢慢的我的學習成績就下降,老師和同學們都不愿意理我,有的同學說我“笨”、沒出息”,我開始討厭他們,我不喜歡和他們一起,我討厭上學。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從求助者班主任了解的情況:求助者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喜歡長跑并且在學校運動會取得了好成績,比較積極,四年級下半學期開始,近兩個月以來,情緒有些波動,開始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測驗成績經常不及格,總跟一些有相似家境的孩子一起玩,養成了許多的不良行為。

求助者的父親了解的情況:求助者父親一直在外地做服裝的生意,以前對他關懷較少,主要是他母親在教育他,自從上學期期末父母離婚后,開始由奶奶撫養與教育,學習成績開始下降。也不愛說話,總喜歡一個人玩。

四、評估與診斷

(一)對來訪者心理狀態的評估

1、生物原因

來訪者身體健康,沒有疾病。

2、社會原因

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父母離婚,對他有一定的影響。由奶奶和父親撫養與教育,而父親長期在外做生意,接觸時間較少,奶奶對他十分溺愛,使求助者放松自已,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缺乏老師和同學的關心與鼓勵,對學習失去興趣。

3、心理原因

(1)存在的錯誤認知:學習是為別人而學,奶奶管不了他,就可以不學了。

(2)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動機不恰當,把學習的動機歸結為父母親的輔導,與別人的監督與鼓勵上。

(3)失去了母愛,自信心喪失,自卑心理較強。

(4)歸屬感不強,感受不到集體和家庭的關愛,經常受到同學們的鄙視。內心較為孤獨,恐懼。

(5)不能處理好自已的情緒問題。

(二)對來訪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1、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求助者有自知力,主客觀統一,有主動求助的行為,邏輯清晰,可排除精神病。

2、根據求助者表現的癥狀有明顯原因;是近期發生,不良情緒間斷持續兩個月仍不能自行緩解;反應強度不重,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基本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激發因素僅僅局限在最初事件上,沒有泛化,因此可以判斷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3、最終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三)診斷依據

對求助者診斷依據如下:

1、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求助者有自知力,主客觀統一,有主動求詢的行為,邏輯清晰,可排除精神病。

2、根據求助者表現的癥狀有明顯原因;是近期發生,不良情緒間斷持續兩個月仍不能自行緩解;反應強度不重,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基本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激發因素僅僅局限在最初事件上,沒有泛化,因此可以判斷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3、最終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首先和求助者共同探討,制定有效的咨詢目標,這個目標要滿足屬于心理學性質的、積極、具體、可行、可以評估、雙方能接受的,多層次統一的目標。

具體目標為:改善求助者的錯誤認知,指導求助者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最終目標:促進來訪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發揮潛能,完善人格。

近期目標: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取得來訪者信任,共同制定咨詢方案。

長遠目標:使求助者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調控。

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根據小明的情況,我對其實施了一個月的多渠道、綜合性的輔導,先后進行了5次談話。

(一)引導求助者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尋找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錯誤認知和不良行為習慣(自私與懶惰),幫他改變認知。

(二)幫助求助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與他共同分析他在以往學習中的學習動機,是為了父母與奶奶、老師與同學的鼓勵,并指出這種動機是不恰當的,應建立恰當的學習動機。

(三)指導他學會解決自我情緒問題,遇到情緒問題積極尋找適應自己的處理方式。比如,向老師和好朋友訴說。

在咨詢之前,依據心理咨詢的相關規定,向來訪者介紹了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并規定每周咨詢一次,每次一小時。因為學校把對學生的心理咨詢算課時,所以學生不需支付費用。

七、咨詢過程

本案例咨詢預計進行5次,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一)診斷階段:此階段為咨詢的第1次

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集相關信息。調整求助動機,進行心理診斷,確立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通過這1次的咨詢基本完成了本階段的任務。

(二)咨詢階段:此階段為咨詢的第2、3、4次

1.根據制定的心理咨詢方案,運用心理咨詢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糾正錯誤認知,激發學習動機、建立自信。

2.布置咨詢作業:第2次:思考三個問題:第一,我將來想干什么?第二,奶奶在家、爸爸在外,他們的工作辛不辛苦?第三、看故事,思考匡衡為什么后來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第3次:在班級里,你的強項是什么?

3.與任課教師溝通,上課時有意識地關注他,給予他盡可能多且恰到好處的鼓勵。請班主任老師要求里學生干部主動接近他,與他進行交流,邀請他參與班級的各類活動。與家長聯得聯系進行溝通。在小明教育的問題上,我們逐步達成一致意見;家長無論多忙,也要盡可能多和孩子相處、交談,用溫情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4.通過這2-4次的咨詢基本達到了這個階段的目標。

(三)結束與鞏固此階段:為咨詢的第5次

心理咨詢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幫助求助者解決了心理問題,通過這個階段監督來訪者在學習的進步。并結束心理咨詢。已經達到本次咨詢目標。

八、咨詢效果評估

(一)求助者對咨詢的自我評估

通過咨詢,求助者感到解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有了正確地學習動機,找回了自信,情緒平穩,積極參加班里的各項活動。并且學習成績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二)求助者周圍人的評估

在隨后的隨訪中,據來訪者老師和同學們反映,小明自覺性提高了,課上小動作少了,能夠參與到互動的教學活動中,作業基本上能夠獨立完成;據求助者爸爸和奶奶反映,求助者比以前懂事了,性格開朗了,而且愛說了,在家里玩游戲、看電視的時間少了,并能積極主動地做作業了。

(三)咨詢師的評定

通過咨詢我發現求助者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了正確地學習動機,走出了自卑的陰影,對學習與生活充滿自信。兩個月后隨訪,期末考試第五名,有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M]. 民族出版社, 2005.7

猜你喜歡
認知療法
小學生恐懼心理輔導個案探析
積極認知療法對高職學生手機依賴的干預效果分析
認知療法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規劃輔導中的運用
一例高三學生考試焦慮的咨詢案例報告
他為什么害怕吞咽
喚醒心中的“齊達內”
一例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的案例報告
人際關系適應不良案例分析反思
我的眼神有問題嗎?
喜歡給自己“挑刺”的女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