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銘為何故意尿床?

2018-05-10 09:49金燕
關鍵詞:關愛尊重觀察

金燕

摘要:一個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的幼兒是快樂并感到安全的,反之,如果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那么幼兒很有可能采取一些“手段”來引起他人的關注,比如攻擊同伴、破壞物品、故意搗亂等。幼兒教師要學會尊重幼兒、觀察幼兒,用專業的眼光去解讀幼兒的行為表現、分析幼兒的成長需求,才能真正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們的行為。

關鍵詞:尊重;關愛;觀察

尊重、理解與關懷每一個生命個體是綠色教育的核心理念與內涵之一?!懊恳粋€孩子都有其成長的環境、經驗、獨特的個性特質等,綠色教育要求教育者充分了解學生背景與特點的基礎上,懷著同理心真正去理解孩子,真心去接納孩子”。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中也指出,“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成人應為幼兒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本G色教育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與《指南》的目標要求具有高度契合性,每讀于此,便會聯想到不久前在班中發生的一件事情,它也使我更加認識到,用心、用情感去讀懂幼兒愛的需要,真心地接納幼兒,對于幼兒生命的健康成長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讀懂幼兒愛的需要——銘銘為何故意尿床?新學期伊始,銘銘引起了我的特別注意,面對新的環境,他并沒有像其他新入園幼兒那樣出現明顯的入園不適應、分離焦慮的情況,他只是坐在一旁,不哭也不鬧。幾天后,我注意到銘銘每天午睡的時候都會尿床,甚至醒著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盡管每天中午我都會提醒他去上廁所,但他尿床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觀。一次,在他又一次尿床之后,我輕聲地提醒他,“銘銘,有小便時你告訴老師,我們要去廁所尿尿?!彼谷粵]有理睬我,轉過身去留給我一個背影。

這個孩子怎么了?我和他的家長進行了溝通,進而了解他在家中的情況。他的奶奶說,“銘銘的爸爸媽媽離婚了,把孩子扔給了我,銘銘總說‘我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我沒有媽媽,”奶奶又說,“不過他在家可不尿床的,我回去一定說他,您多費心了”。聽奶奶這么說,我立即提醒她先了解情況,不要輕易地責怪孩子。奶奶走后,我的腦海中總會閃現出這樣一幅情景:銘銘站在我的面前,對我一遍又一遍地講,“我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我沒有媽媽?!蓖瓯緫撌强鞓返?,這樣一個不到4歲的孩子身上承受著來自父母離異所帶來的多大的傷痛呀!

第二天,銘銘奶奶告訴我:“這孩子是故意尿床的,他說只要尿床,老師就會給他換衣服,還會跟他說很多很多話?!碧彀?,是我誤解了他,是我以前對孩子了解不夠,忽略了他的感受。

又到了午睡的時間,我坐到銘銘的床邊,“老師今天陪你睡覺,好嗎?”他點點頭,卻一直看著我,不愿睡去。我問他:“小朋友都睡覺了,你怎么不閉眼睛呢?”他輕聲地說:“老師,我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大家都有媽媽,我沒有媽媽,”聽到這番話時,我的心都碎了。我告訴他:“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只是你的媽媽工作忙,沒有時間陪你”,又問他,“你是不是想媽媽了?”這個4歲的孩子撇撇小嘴,眼中閃爍著淚花?!袄蠋煻际悄愕膵寢?,都很喜歡你,你想讓誰做你的媽媽呀?”他不好意思地指了指我,把頭枕在我的胳膊上,一會兒就睡著了??吹剿谒瘔糁新冻龅奶鹛鸬?、輕松的微笑時,我知道這個孩子釋懷了,那時雖然胳膊很酸疼,卻怎么也不舍得抽出來。

離園的時候,銘銘高興地對奶奶說,“奶奶,我在幼兒園有媽媽啦” ……

銘銘的“故意尿床”行為透出他內心對于愛的渴望和需要。一個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的幼兒是快樂并感到安全的,反之,如果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那么幼兒很有可能采取一些“手段”來引起他人的關注,比如攻擊同伴、破壞物品、故意搗亂等。缺少父母關愛的銘銘嘗試用故意尿床的辦法引起老師更多的關注、獲取老師更多的愛,這源于他內心對于愛的需求和渴望。透過銘銘故意尿床的行為,我在細心的觀察和家園溝通的基礎上,找到了銘銘尿床的真實原因,發現了這個缺少成人關愛、十分渴望關愛的男孩。試想,如果當時沒有仔細地去觀察銘銘的異常行為、給予銘銘足夠的尊重,沒有認真地去和他的家長進行深入地溝通,那么,銘銘的尿床行為很有可能被我簡單地歸結為新入園幼兒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應,抑或是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那么,孩子對愛的渴求、對愛的需要也就被我們成人長久的忽視了。綠色教育“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家庭成長環境的基礎上,真正地尊重孩子、接納孩子。作為幼兒教師,用愛守護童年,是促進每個孩子得到理想發展的前提,這些都來源于對孩子獨特生命個體的尊重、對孩子行為表現的細心觀察、家園之間充分有效的溝通以及對幼兒需要的準確分析。讀懂幼兒愛的需要是實現對幼兒生命尊重的前提,幼兒具有愛的需要,需要得到來自家人、老師以及同伴等自己成長中重要他人的關愛。我們只有首先讀懂了幼兒愛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去滿足他們的需要、更有效地去拓展他們的經驗和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生命的健康成長。

那么,如何透過幼兒的外在表現直視幼兒的內心需求?做一名“敏感”的教師是關鍵。敏感于幼兒的需要是讀懂幼兒的前提,它能夠幫助我們從孩子的一個眼神、表情、動作、話語等細微的表現中察覺出孩子此時此刻的感受與想法,并據此判斷出孩子可能的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態度,進一步聆聽他們的心聲、解讀他們的心思。對幼兒需要的敏感、理解和尊重是我們走進幼兒心理世界的“鋪路石”。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會做出一些在成人眼里看似荒誕、執拗甚至不可理喻的行為,當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時,我們不能隨意下結論,更不能給孩子“貼標簽”。應當認識到這些行為表現是由于幼兒受到已有經驗的限制以及自身需要的未滿足而做出的獨特反應。我們應該學會透過幼兒的眼神、表情、動作、話語來分析其內心的真正需求,抓住這些有特殊意義的關鍵事件,把它作為一把“鑰匙”,開啟與孩子之間的“心靈對話”,在此基礎上滿足幼兒愛的需要。

綠色教育的核心價值理念要求我們真正將幼兒作為一個生命、一個人來看待,用心、用情感呵護其生命的健康成長。善于讀懂幼兒的需要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功,只有學會尊重幼兒、觀察幼兒,用專業的眼光去解讀幼兒的行為表現、分析幼兒的成長需求,才能真正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從而真正體現、踐行綠色教育的核心價值理念,真正實現 “尊重的教育”。

猜你喜歡
關愛尊重觀察
寧波旦可韻服飾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
讓關愛成為留守兒童心底的陽光
關于深入開展文化養老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寄宿制學校的班級管理更需要“以人為本”的心靈溝通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試論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教若三“點”成線 注定別開“生”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