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性 多維度”應用型本科教師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2018-05-14 16:20邢琦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10期
關鍵詞:師資隊伍應用型校企

[摘 要] 針對師資隊伍工程能力現狀與學校轉型發展中的不適應性,注重問題驅動,突出需求導向,以“引培并舉、分類發展、校企合作、理實一體”為指導,開展相關研究,實施系列改革,制訂“導師引領、知識培訓、實踐提升、考核激勵”的培養措施,突出“青年、團隊、創新”三大重點,構建全程性、多維度的應用型本科教師工程能力培養體系并加以實踐。

[關 鍵 詞] 應用型本科;工程能力;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066-03

為更好地適應社會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發展,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地方本科高校紛紛向應用型轉型,教育部、發改委和財政部也于2015年聯合發文,明確指出要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南京工程學院作為一所具有百年傳承和深遠行業背景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國內首先提出了“應用型本科”的概念,確立了高水平應用型本科質量名校辦學定位,樹立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實施了校企產學研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而實現這一切的關鍵則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應用型師資隊伍。

一、應用型師資隊伍工程能力發展現狀

經研究分析,師資隊伍工程能力水平與學校轉型發展的不適應是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提升教師工程能力則成為當前最迫切的任務,但現階段教師工程能力發展狀況堪憂,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

(一)數量和結構的短板導致師資隊伍整體工程能力薄弱

應用型本科教師中大多數基礎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真正有效的工程實踐鍛煉,從學校到學校的模式,再加上毫無實際企事業單位工作經歷,使得他們工程思維、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都不強,因此師資隊伍中“雙師型”教師無論從數量還是結構上都未達到應用型本科的需求,從而限制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目標的達成度。

(二)相關制度的缺失導致教師工程能力發展受限

在當前轉型發展背景下,絕大多數高校更多地將注意力傾注在學校辦學規模和硬件設施建設上,相較之下對教師能力發展的關注度還不夠,更別提制訂有針對性的制度來培養師資隊伍的工程能力,已有的制度在教師聘任、培訓和評價上則更多關注教學能力,甚少考量工程能力,如此必然導致教師工程能力發展受限。

(三)評價與激勵的偏頗導致教師工程能力發展動力不足

目前,高校對教師的評價激勵措施中較為共性的主要是對教學工作、科研情況、教改情況等的考量,對教師工程能力的發展情況甚少考慮,少數開展考核的高校也主要是看教師有無工程實踐經歷,對實踐過程的監督與管理,工程進修的實效性未做細致考量,沒有具化的指標體系,考核激勵易流于形式,無法真正調動教師主動發展的意愿,導致發展動力不足。

二、“全程性 多維度”培養體系的構建和實踐

針對目前教師工程能力發展中的問題,結合轉型背景下應用型本科現狀,以南京工程學院為實例,彰顯學校特色,注重問題驅動,突出需求導向,以“引培并舉、分類發展、校企合作、理實一體”為指導思想,構建了全程性、多維度教師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突出“青年、團隊、創新”三大重點,采取了“導師引領、知識培訓、實踐提升、考核激勵”的系列化培養措施。

(一)培養體系的構建

1.引培并舉——以南京工程學院為例,學?,F有專任教師1342名,45周歲以下中青年教師911名,占67.9%;而“雙師型”教師只有346名,僅占總人數的25.8%;2015、2016兩年學校共聘任128名專任教師,其中有企業經歷的僅49人,只占聘任總人數的38.3%,而這49人中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只有9人,僅占聘任總人數的7%,具有高水平工程能力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影響了學校高素質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面對如此數量和結構的短板,學校應以“引培并舉”為重點,加強頂層設計,加快補齊短板,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和內部培養機制。從數量的短缺方面考慮,一手抓引進,加大從企業行業優先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和團隊,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從結構的失衡方面考慮,另一手抓自身,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人才培養機制,著重現有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切實提高師資隊伍整體工程能力水平。

2.分類發展——教師發展不可能一概而論,學校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的影響以及處在各自不同的發展階段,使得每位教師都有不同的發展訴求,學校在構建培養體系時應給予充分考慮,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教師在工程能力、科研創新等方面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遵循“分類發展”的原則,確立各自發展的方向和措施。依托學校高水平工程教育實踐中心、實驗室、教學科研團隊和良好的校企合作平臺,面向全體教師,重點突出中青年教師,分新入職教師、工科專任教師、非工科專任教師和實驗實踐崗四類,主要以新入職教師實驗室鍛煉、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專業實踐與掛職鍛煉、非工科教師社會實踐和實驗實踐教學崗位培養五種形式開展工程與社會實踐進修培養。

3.校企合作——教師工程能力的提升不同于教學能力,只靠學校自身是無法有效實施的,必須有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參與合作,因此體系構建中的重點之一是“校企合作”。南京工程學院立足高水平應用型辦學定位,通過建立校企協同制度,與相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基于不同關鍵因素的合作,現已與西門子、施耐德、三菱電機等10家世界500強、國內30多家知名企業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在校內外設立實訓基地或培訓中心,為學校教師提供骨干人員、生產管理、技術研發互融共通、多元結構的發展平臺支持,與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和互利共贏。同時通過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厘清學校和企業在教師工程能力培養方面的職責,共同對教師實踐進修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保證工程實踐進修的實效性和持續性,實現企業全程參與,校企合作共管。

4.理實一體——提高教師工程能力的目的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出現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現象并不是學校所期望見到的,因此“理實一體”必然是體系構建的重點。學校一面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等實踐進修措施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能力,一面通過讓教師參與各類教學科研團隊,進行CDIO教學,編寫實踐教學教材,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參與實踐教學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教師在日常的實踐培養和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過程一體化,促使工程實踐成果反哺理論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反過來理論教學又驗證實踐成果,進一步提升工程能力,最終達到工程實踐能力與教育教學能力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

(二)培養體系的實踐

鑒于目前有效的應用型本科教師工程能力培養體系可供參考的實例幾乎為零的情況,學校采取邊研究、邊實踐、邊完善的策略,對該培養體系進行了實踐驗證,具體實施了“導師引領、知識培訓、實踐提升、考核激勵”的系列化培養措施。

1.深化制度建設,大力提升政策引導和支持度。學校出臺《南京工程學院“中青年教師隊伍工程與社會實踐能力提升計劃”實施辦法》《南京工程學院優秀教學團隊遴選與管理辦法》《南京工程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業(校企)合作的意見》《南京工程學院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到一切制度先行,一切有章可循,立足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從應用型教師勝任視角,以學校層面統籌教師工程能力發展路線。

2.引進高技術人才和團隊,提升師資隊伍工程水平。擁有高技術的人才和專業團隊是提升師資隊伍工程水平的關鍵,學校應充分認識到這點,加大從行業、企業引進高技術人才和專業團隊的力度,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僅2015年就特聘了17位省產業兼職教授,“學校為其提供適宜的學習、科研、生活環境,保證請得來,留得住”,建立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應用型師資隊伍和專業團隊。

3.實施工程導師制,充分發揮導師的引領作用。青年教師是學校持續快速發展的希望和后備力量,為了培養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除了為青年教師配備教學導師外,學校還為他們配備了工程導師,導師人選都是工程經驗豐富的校內外教師或技術人員,采取雙向選擇的原則,但前提是必須與結對教師的專業領域相同或相近,為青年教師量身訂制個性化的培養提升計劃和方案,并督促實施,充分發揮工程資深人員的“傳幫帶”作用,近三年就有173名教師參與工程導師制培養并從中受益。

4.組織工程知識培訓,完善教師工程知識體系。隨著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工程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迭代,若要教給學生最新、最前沿的知識,那么教師本身就必須跟上時代和技術的發展步伐,學校相關部門單位采用多種方式,如學術報告、教學沙龍、工作坊等,邀請校內外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而且掌握先進工程理念和技術的專家學者,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培訓,使教師不斷掌握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前沿發展動態和專業知識,完善相應知識體系。

5.落實實踐進修培養,切實提升教師工程能力。遵循“堅持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在實踐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的原則,突出“青年、團隊、創新”三大重點,分類、分模式進行培養。對新入職教師來說,在實驗室進行鍛煉是試用期考核的必需內容,因此入校首年新教師必須到相關的校內實驗室鍛煉;鼓勵工科專任教師參與工程項目開發研究,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為前提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學校也會定期選派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或科研院所參加頂崗實習或掛職鍛煉,了解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倡導非工科專任教師以加入專業團隊參與工程實踐活動,對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利用實踐教學活動等形式參與社會實踐;對實驗實踐教學崗位的教師,鼓勵其致力于實驗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通過產品研發及成果推廣等活動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僅2016年,就有64名中青年教師遞交了工程與社會實踐進修申請并順利通過審核,參與進修活動。

6.考核與激勵并進,有力促進培養實效。只有培養沒有適度的考核無法衡量培養實效,沒有合理的激勵措施則無法激發教師更大的發展動力,學校采用多維度考核、多形式激勵來促進培養實效。首先,增設工程業務考核,把教師工程與社會實踐進修情況納入年度考核指標;其次,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加強實踐過程監督和管理;再次,改革職稱評審制度,將工程與社會實踐情況納入職稱評審體系;最后,制訂獎勵政策,對參與工程實踐進修的教師給予相關補助,并對獲得實踐優秀教師稱號的人員給予獎勵。

三、理念創新與培養成效

南京工程學院的全程性、多維度教師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盡管仍處在研究、實踐和完善中,但站在學校的角度進行頂層設計、制度建設和方案實施,從一定層面解決了教師發展自發性、無規劃、缺動力的問題,在理念上有較大的突破和創新,實踐以來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理念創新

1.構建了全程性多維度的應用型本科教師工程能力培養新體系。針對教師工程能力不強、學校培養實效不足的現狀,結合學校實際,優化頂層設計,深化制度建設,統籌教師工程能力發展路線,面向全體教師,突出中青年教師和團隊,依托良好的學校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平臺,采用多措并舉的方法,貫穿前期引進、中期培養和后期考評全過程,全面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工程能力,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建立了教師持續發展工程能力的新途徑。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和校內實踐教學優勢,從培養教師工程思維、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四大方面入手,采取工程導師制、引進兼職教師和團隊、知識培訓、頂崗實習、掛職鍛煉、技術服務、技術研發、實驗室鍛煉、社會實踐等培養內容,建立了教師立足崗位,發展工程能力的新途徑。

3.實現了教師工程能力培養中的三個融合。通過讓教師參與各類實踐教學和實驗室鍛煉,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過程”的融合;通過讓教師進行產學研合作培養、專業實踐和掛職鍛煉以及社會實踐,實現“傳統專業與跨界技術”的融合;通過讓教師參與導師制培養、團隊協作、知識培訓及各項科研和創新創業活動,實現“知識傳授與應用探究”的融合。

(二)培養成效

從培養方案實施以來,經過兩年實踐檢驗,有效促進了教師工程能力的提升,進而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在師資隊伍上,學校共聘請220名兼職教授,極大地豐富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團隊建設上,近年共組建了52個教學科研團隊,其中新增優秀創新創業團隊13個,充分發揚傳、幫、帶作用。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實踐期間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產學研合作項目53項,僅2016年全年縱向科研到款1812萬元,橫向科研到款6388萬元。具體到教師和學生所取得的成果和榮譽也是極其可觀的:從教師方面來看,近年共獲授權發明專利380多項,出版專著17部,發表三大檢索論文920余篇;從學生方面來統計,學校本科畢業生獲省畢業設計(論文)獎74項,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近三年,學生在省級以上科技競賽中獲獎1367項,多次在國際大賽中獲一等獎。

四、培養體系實踐中的困難

(一)培養措施的實效性難以保證

一方面,因為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重,大量精力放在容易出成果的教學科研上,造成工程主觀意識淡??;另一方面,高校的二級教學單位顧慮教師參與工程實踐鍛煉會影響正常教學安排,更重要的是高校和企業雙方均缺乏相應的過程監督和管理政策,使得工程實踐進修鍛煉容易流于形式,導致現狀經常是:教師只是按照學校規定到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走一趟,在限期內寫好實踐報告書上交備案即可,至于在進修鍛煉過程中真正做些什么、學到什么、成果如何、達到標準與否難以真正考量。

(二)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難以真正盤活

雖然方案從前期引進、中期培養、后期考評都做了詳細規定,制訂了具體的指標,修訂并完善了原有政策機制,力圖通過政策引導來改變教師主觀發展意識淡薄的現狀,但由于整體大環境仍然更重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工程能力培養在教師的專業學科差異、進修的督查與管理、形式的多元與個性、成果的考量與評價等方面,遠未達到完善的地步,因此無法真正盤活教師的內在發展動力。

(三)培養平臺的建設和支撐還不足

盡管學校已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化項目教學基地、重點實驗室等數量和品質都優良的校本及校企合作支持平臺,但對學?,F有教師的數量以及學科專業種類來說,這些平臺的數量、類型和支持度都還遠遠不夠,達不到全面培養的程度,難以完全滿足全校教師在工程能力發展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徐少明.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中師資隊伍的檢視與制度展望[J].當代教育科學,2016(17):61-64.

[2]邢琦.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中教師工程技術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5):11-13.

[3]邢琦.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工程技術能力現狀及培養體系探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9-82.

[4]薛巖松,梅映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變應用技術大學后的辦學定位探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S2):153-155.

[5]張泳.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9):74-76.

猜你喜歡
師資隊伍應用型校企
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控制工程實驗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產業教授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訂單課程中的實施與探索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關于推進實戰化教學的思考
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困境與革新路徑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制約因素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