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類招生和新工科背景下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2018-05-14 16:20趙書玲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10期
關鍵詞:電工工科電路

趙書玲

[摘 要] 電工和電子技術發展十分迅速,應用非常廣泛,現代一切新的科學技術無不與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新工科”和“大類招生”的背景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與實施三方面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質量。

[關 鍵 詞] 新工科;大類招生;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088-01

一、前言

大類招生也就是按照學科的大類招生,指高校把相近或相同的學科及同院系的專業進行合并,統歸為一個大類進行招生。學生入學后先學習1~2年的基礎知識,之后再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業雙向選擇進行分流。相對于傳統的根據專業進行招生,大類招生是高?!巴ú沤逃钡母母锬J?,更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實施內涵建設的創舉。

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中提出: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一帶一路”“互聯網+”等重大戰略實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創新,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撐產業轉型升級。而高等院校開設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擔負著使學生獲得電路、電子技術及電氣控制等領域必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任務。為了助力學校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改革,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與實施方面進行探索改革。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現有的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內容容量過大,理論太深,與“大類招生”“新工科”背景下學生的培養目標及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錯位。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提煉。

涵蓋了模擬電子、數字電子技術及電機、電工學和電氣控制等各個學科基礎知識的電工電子技術是理工科的基礎專業理論課,該課程知識面較寬,學時卻很少,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降低難度,在理清概念的同時盡量做到對問題的定性分析和必需的定量計算、刪除啰嗦的推導過程和無大用處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必需、夠用為尺度進行適當取舍。

三、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

成功的課堂教學導入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興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效。課堂導入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設計。

1.舉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選擇合適的事物作為開課切入點,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提問或者和學生的對話,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聯想力,自然切入本節新課。如,在認識和學習三極管的作用時,可以用老師上課用的擴音器為例進行提問:

師:擴音器為什么能放大我的聲音?

生:因為擴音器中使用了放大電路。

師:不錯,那放大電路的核心元件是什么呢?

生:是三極管。

就這樣通過師生的深入問答,舉我們身邊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課上所學的知識是身邊實實在在的事物,進而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為學生設置懸念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枯燥無味,缺乏趣味性的,教師講授時空洞、學生學起來無趣。對這些內容,教師就要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懸念,營造出一種此中包含問題奧秘的神秘感,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變壓器的應用和構造時,可以先介紹生活中用到的升壓變壓器及降壓變壓器,以提問的形式引發學生對變壓器相關工作原理的好奇,之后再進行本堂課的講授。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網絡資源

現代多媒體手段的應用,使教學過程中一些無形或者不可觸摸的東西借由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手段來展現和講授,進而增強授課的生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引入來自美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所謂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核心,教師在課前明確自主學習的內容、目標和方法,并將事先準備好的學習資源(如視頻、文檔、PPT等)提供給學生。由學生先自學,記錄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可進行互動。老師可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也可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問題回答,補全自學中可能遺漏之處。最后老師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總結,歸納出重點、難點。課后,通過作業、測試、考試等方式了解整體學習情況,為今后的教學總結經驗。

四、對教學組織與實施進行改革

在教學組織和實施的改革方面,筆者從另一方面提出了電工電子課程的改革思路,具體如下。

第一,在課程導入方面:開課之初,可先從直流電流進行導入。提供干電池、燈泡、電線、開關等,讓學生親自動手設計一個簡單的電路,由此引出課程的基本物理量、電路結構及歐姆定律等知識。

第二,借學生設計的簡單電路引入繼電器,再導入電磁感應的概念。之后對電磁感應進行分析,得出正弦交流電及相關的知識。

第三,由繼電器線圈的保護電阻可由一個二極管替代,起到續流作用,引入二極管的相關知識。

第四,通過設計延時照明電路,引入電容器,通過電量計算,說明電容器并聯在繼電器兩端不能提供足夠的電量保持電路的接通,采用一個三極管替代繼電器,從而引入三極管的知識,進而引出集成運放。

五、結語

“大類招生”“新工科”背景下,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地進行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出新型的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是十分重要而且有必要的。今后我們將結合實踐繼續探索,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提高創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鳳玲.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7):64-65.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猜你喜歡
電工工科電路
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究
行列式在電工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Multisim仿真在電工電子教學中的賦能
新工科背景下課程建設研究
電路的保護
基于用戶和電路的攻擊識別方法
淺談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在H公司電工產品戰略上的應用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簡化法”巧解電路問題
糊涂的維修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