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路徑分析

2018-05-14 16:20齊蓓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10期
關鍵詞:職場培育思政

齊蓓

[摘 要] 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對促進人力資本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而提升職業素質,需要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擁有優良的職業理想。這有賴于學校、社會、企業等社會各界的支持。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角度探討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路徑,主要分為縱向階梯和橫向模塊兩種方式。

[關 鍵 詞] 思政教育;職業素質;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204-02

近些年,就業難成了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據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人數已達820萬人,再創歷年新高,“畢業等于失業”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但與之伴隨的一個現象卻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由此可見,大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匹配度并不高,出現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學生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一、大學生職業素質的現狀

職業素養表示一般勞動者經過特定的專門訓練和培養,在職場活動和自身提升中持續開展成形的,在職場生活中扮演著關鍵作用的素養,包含進行某個業務所應當具有的基礎能力和潛能。職業素養是個人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大學生職業素質則是指大學生在邁入職場時所應具備的必要的綜合素質,體現了大學生對職業的適應能力。但從目前的就業情況來看,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尚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大學生職業觀念不強。大學生普遍不能明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且具有明顯的理想化傾向。自我定位不清晰、工作經歷不夠、職業身份和背景認知等因素都使得大學生缺少職業計劃。

其次,大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不強,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在擇業時內心也會有大的動蕩。比如在面試中失敗,極易造成畏懼、自卑、抑郁等狀況。另外還會存在跟風、從眾等心理。

再次,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有待提高,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也存在一些不誠信的行為。例如“簡歷注水”“偽造證書”“面試虛夸”“頻頻違約”,大學生的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個人的職業形象,對學校、用人單位也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不利于構建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

最后,大學生缺乏應有的社會實踐活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前大學生掌握了充分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但受限于課時安排、學分要求等因素,沒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制約了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

二、積極推進思政教育,提升學生職業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再次提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習總書記的那些談話內容告訴我們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思想政治訓練就是要求教師按照特定的職業和學生的需求,遵照思想政治品質樹立的規則,采取言傳身教等方法,經過內在和外在轉換,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法律、品德、心靈各個方面素養的提高。它一方面繼承和發揚了黨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另一方面又肩負著培育大學生建立完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促進了大學生身心的整體發展。盡管職業素養和思政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但兩者具有極大的關聯。主要體現在:(1)二者具有相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職業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方面,而思政教育則著重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二者的落腳點都在培養人才上。(2)二者的教育方法相似,均要求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來增強教育時效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3)二者的培育規律相近,職業素養培育的多為職業理念、職業價值、職場原則等,而這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也有充分體現。

通過思政教育對大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行培養,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本文嘗試通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來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質。

(一)通過縱向階梯式的課程開設模式,培養高質量畢業生

高??梢酝ㄟ^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列教育課程,培養符合社會需要、具備相應職業技能的高質量畢業生,吸引大學生在各個學習期間做好對應的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在低年級時期,可以展開職業普及教育,喚醒學生獨立自主、積極向上的個性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這一階段的大學生,很容易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中迷失自我,從而出現游戲上癮、自我放棄等難題。學??梢跃偷湍昙墪r期學生的特征,引進職業理念培育。職業理念是個人對將來職場的理想和追逐,為自我的上進提供推動力。經過設置職場規劃教程,可以有助于大學生提升認知自我、認知職場、計劃好學生生涯的能力。經過思想政治培育,協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構建切實有效的職場理念,破除職場理念帶來的偏執解讀,把職場意義與國家的未來、人民的希望聯系起來,使職業理想既崇高又現實,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在中低年級階段,推行崗位實訓教育。這一階段的大學生已逐漸走上大學生活的正確軌道,能夠進行一部分課內外的社會實踐。崗位實訓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志愿服務等形式展開,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展開,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職業環境,逐漸加強自我的職業規劃,明白今后的進步道路。

第三,在中高年級階段,開展就業創業教育。一方面,通過開展講座等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知識積累,也能夠進行創業規劃比賽,經過競爭的方式全方位培育大學生的競技觀念、創造觀念、風險觀念、團體合作觀念。另一方面,構建完善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除開設常規課程外,可大范圍采用實例探討、綜合探討等方式,更深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職場素質。

第四,畢業年級的學生通過前期的培養已經明白了個體的職業指向和進展指向,所以,這個時期就應以提高他們的實踐工作能力、幫助其就業為主。一方面,通過就業信息服務系統,指導他們對相應的就業信息進行搜索和篩選,對信息數據進行分辨和處理。另一方面,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能指導和培訓,例如,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普及《勞動法》,為學生就業提供直接支持。

(二)通過橫向模塊式教育,支撐縱向階梯式培養路徑

為配合縱向階梯的培養路徑,需要用橫向的模塊化支撐,也就是從理論儲備、思想教育、能力訓練三方面進行支撐。

1.理論儲備模塊

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是一個體系化工作,是以結果為標準,以適應多類型、個體化需要為目標的運動化培育系統。因此,高校通過開設課程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時,應從課程目標定位、教學設計、育人實效等環節進行系統優化。

首先,在課程目標定位方面,應當遵照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的理念,在整體眼光下,對課堂的各個因素重點做好規劃,把價值引導的精華用在課程設立之處。在局部上,課堂目標設置緊密關心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養和社會適應力,更加明確學業和職場的進步途徑,最后達到個人目標的實現。在實際施行上,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教材或講義的編寫,可以在其中融入實際案例,讓教材有溫度、有觸感、有質量。

其次,在教學規劃上,教育大綱的設置應以價值導向為上層引力,充足發掘概念模型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放進知識講解當中,此外教育綱領里需要設置對應的世界觀培育和道德培育的章節。從教育歷程來看,課堂的復雜度和人群的復雜度引起了課堂教育的復雜度,因此需要明確教學對象,從而做到差異講授,正如前文所說的縱向階梯教育中,要注重對不同的年級開展差異化教育。

最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方法,講求育人實效。職業課程教育是兼具理論性教育和實踐性教育的綜合課程,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訓,因此可以采取案例教學的方式,也就是將案例作為基礎,學生作為主體,而教師則是關鍵。結合價值引導選編合適的實例,凸顯個人的專業化、典型化、先進化、體貼化,展現出主角很高的職場素質。例如,為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可以選編航天領域的發展案例。同時在課堂上也可以結合播放視頻等形式充分發揮案例引導作用。除了案例教學外,也可以通過互動教學、情景模擬等方式增強教學成效。

除了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外,也可以通過在學校開設講座、座談等多種形式進行理論學習,幫助大學生儲備相關知識。

2.思想教育模塊

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有相應的職業道德要求,因此應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軟實力”,也就是敬業精神、工作責任心等。職場道德培育應先培養學員服從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是每一位公民都需要有的基本素養。其次,要關注職場道德的培育,加強專業精神,達到愛崗敬業。最后,增強服從理念,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應遵守法律法規。只有具備良好的公民基本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大學生才是合格的,才能勝任相應的工作。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之一。因此要加強大學生內心健康等有關理念知識的培育,大學生在抗壓、建立交際圈等內容中具有多樣的知識配備也顯得十分有必要。因此高校應當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室,聘請專業的心理醫師。同時,根據大學生各年級階段的心理發展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開設相關課程,設定大學生心理健康規劃。關注大學生完善的心理素養的培育,加強大學生征服難題、承受試煉的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

3.能力訓練模塊

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但高校在對大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行培養時多注重知識內容的傳授,而忽略了一些實踐環節,導致學生參與面遠遠不夠。因此,學??梢裕海?)設計足夠的學時,依托校內外實訓中心、實訓基地,開發第二課堂和素質拓展活動中的職業能力培養途徑,增加學生的鍛煉機會。(2)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通過思政教育可以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而通過校企合作提供實習機會,可以讓學生熟悉職業技能、工作流程,了解行業背景、專業前景,接受企業精神的熏陶,這對塑造學生職業素質具有重要意義。(3)更寬泛地展開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等業余性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校村聯合”“校警演練”“居民聯建”等形式,培育學生與人交互、協助合作、處理問題的能力,加強其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于鑫.如何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體系[J].科技資訊,2017(36).

[2]葉玲,王晨.探討高校思政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契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6).

[3]顏偉紅.高校思政教育與生命教育契合點的探討[J].黨史文苑,2015(14).

猜你喜歡
職場培育思政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職場Z世代為何這么跩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職場要減齡 特立獨行第一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