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2018-05-14 16:20徐承亮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10期
關鍵詞:招工信息工程崗位

徐承亮

[摘 要] 結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在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實施中,應從協議約束、師徒關系、考核評價等幾方面著手,保證新型教學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應以成果為本進行教學課程設計和開展課程質量評價。結合專業特點和多年實踐,提出“異步一體”是適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最后,現代學徒制對以往高職人才培養工作存在的校企熱冷不均以及能力培養與就業、社會服務等方面問題的解決有所突破,但在實施中遇到的政校行企聯動和企業規模制約等問題也需要重視。

[關 鍵 詞] 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電子信息工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040-03

一、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與意義

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強調的是與企業深度合作,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出與企業崗位需求“零距離”的人才,實現招生與招工互通,上課與上崗融合,畢業即就業,實現企業用人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自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辦以來,堅持走校企合作之路,本著“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原則,2014年與大型國有企業——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招生即招工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協議,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合作辦學的意義、合作方式以及內容,率先在校內開展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專業試點工作,提高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文章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探討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的實踐模式。

二、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一)校企合作,工學合作,構建雙主體育人模式

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把學校和企業聯系起來,把教學場地和實際情境聯系起來,同時培養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培養的學生是雙主體,學生既是學生又是企業的學徒,老師既是老師又是企業的師傅,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特征是雙主體育人。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調整校企合作協議機制,實現招生即招工的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實現學生和學徒身份、學業標準和學徒標準、學歷文憑與職業證書等方面的融合,建設“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建設以成果為本的課程設計和質量評價體系,以異步教學模式為主線進行電子新工程專業建設,提升高職學生的培養質量,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簽訂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協議

為了明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中學校、企業和學徒三方各自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三方應簽訂合同或協議予以保障。學校、學生同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協議,協議中明確學生即企業學徒,對學生的權益進行了明確規定,包括薪資待遇、意外保險購買等,對合作開發的產品權益歸屬也有明確規定,以協議作為雙方合作的法律保障,保障校企合作長期有效進行。

2.實施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

合作育人是本專業的重要特色之一,校企雙主體育人,也是現代學徒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企業將從單純的“用人”轉變為“主體育人”。學校以培養優秀的畢業生、促進學校發展為利益訴求;企業以參與員工培訓、提高企業效益為利益訴求,雙方以人才培養這一共同利益點為基點,突破校企合作瓶頸,實現學校和企業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和人才共育。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也提高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

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課程設置依據學生即企業學徒工作的崗位來決定,同時制定課程標準和崗位標準兩套標準,以崗位標準為基準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結合崗位標準制定課程標準,企業老師側重負責學生頂崗的崗位技能知識的培訓,專業課老師側重負責崗位理論知識的培訓,而某一個崗位的理論知識的組成不僅僅是某一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而且涉及相關的課程理論知識都要同學生講透,例如對交換這個知識點,我們學生接觸多的是移動交換,但是老師要同學生將對數據交換、程控交換講透,提高學生將來的崗位變遷能力。

3.實現學生與學徒身份融合,教師與技師身份融合,考試與考核融合

在本專業建設過程中,重視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融合,學校教師和企業技師身份融合,考試與考核相融合。我們采用的考試與考核方式是基于雙主體培養形式確立的,制定了“課程標準”和“崗位標準”,將二者結合起來形成評價考核體系,明確企業頂崗實習內容,制定企業學徒考核標準。實現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制度,學生畢業時獲得學歷文憑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要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在教學中引入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對接。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推行“雙證書”制度,把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相關專業教學中。

在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習基地,學生的學習地點雖然已經由學校轉到企業,主要身份還是沒有離校的學生,在實習基地,又是接受企業的管理,主要由企業師傅傳授崗位技能,同時又賦予了學徒的身份。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課程考核標準,以企業制定的崗位標準來進行考核,同時學校也要參與考核標準的制定,實現課程考試和崗位考核的融合。崗位標準的制定以企業老師為主,學校老師為輔的原則共同制定,而這些崗位涉及的課程標準以學校老師為主,企業老師為輔的原則來共同制定,而一些崗位往往涉及幾門課程標準,例如勘測、繪圖、路測等崗位,這就需要學校老師以崗位標準為基礎來完成相應課程標準的制定。技能的考試由企業老師負責,而相關理論的考試由學校的專業課老師負責,技能考試和理論考試同時通過才能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習。學校不僅僅要求學生去考電工證、通信終端維修證等職業資格證書,還會積極鼓勵學生去參加華為公司的認證考試,學生畢業時,不僅僅擁有學歷文憑,同時也有了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實現學歷與證書的雙證制。學校的專業老師與企業工程師相互溝通、交流,通過對崗位技能的熟悉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從而在實習基地實現教師與企業技師身份的融合。

4.建設“雙師型”結構的教師隊伍

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研究能力提升,提高具備“雙師”素質的專業課教師比例。新任教師在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習基地先實踐、后上崗;同時加強專業骨干教師培訓,加強兼職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與教學方法培訓;支持兼職教師或合作企業牽頭教學研究項目、組織實施教學改革。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同時成為企業培訓師,駕馭學校、企業“兩個講臺”。在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習基地,學校專業課老師除了給學生講授相關崗位理論知識以外,同時也接受企業的培訓,參與崗位教材的編寫。由于一些崗位涉及的知識比較多,并不是一門課程可以涵蓋的,比如路測這個崗位,涉及通信原理、移動通信、LTE等多門課程,要求專業課老師專業知識要寬,而且還要深,要“能說能做”,能上兩個講臺。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雙師素質,也建立了一支合理的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

(二)建設以成果為本的教學課程設計和課程質量評價體系

根據成果為本的課程標準制定相應的學習成果評價路徑,達到評價標準與預期學習成果相對應,每一個專業、每一個教學單元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都要對應準確的預期學習成果。要打破原有教學質量評價從教開始的路徑,重構教學質量評價從預期學習成果開始的路徑,即制定階段性預期學習成果—基于預期學習成果的教學設計—教學投入—教學產出—基于階段性預期學習成果的教學質量評價路徑。以成果為本重新設計該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構建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摒棄“平時表現40%+期末閉卷考試60%”的考核方式,考核主體除了教師、學生本人、小組成員等,做到評價主體多樣化,使考核結果更加客觀和合理。

下圖為成果為本的課程設計與質量評估雙循環流程結構圖,以本專業通信工程概預算課程為例。(圖見本文末)

(三)實施異步式教學組織形式

傳統的教學組織單位班級一般采用固定的班級,按部就班完成教學課程。這種方法是靜態的組織方式,人才培養方案在學生入學時制定,學生到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經過3年的時間了。隨著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3年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已經很難跟上技術發展的變化了,企業人才需求預測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發展課程設置不同步,異步式的教學組織形式無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模式。

1.一年級的基礎技能訓練

根據學生報考志愿錄取而組建的一班、二班,在一年級,學生將遵照專業教學計劃安排的基礎課程(如計算機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電路基礎等)進行基礎技能訓練,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本專業的知識打下基礎。

2.二年級的專業技能培養

我們大二上學期開始按專業方向組建技能組(如移動通信建設、網絡優化、網絡設計等),學生可按興趣進行選擇。項目來源主要為專業建設資源庫中的企業真實項目,其中有完整的設計規范、設計文檔、項目教學視頻等供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

在大二下學期組建項目組,借助專業建設資源庫中的項目資源子庫進行仿真學習,逐步過渡到后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

3.三年級崗位技能強化與頂崗實習

在大三組建崗位組,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學生按崗位分派項目任務,并與團隊協作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根據崗位任務,學生需要掌握任務學習,與其他崗位人員溝通、協作,按計劃進度完成崗位任務。

4.實現零距離就業上崗

實現零距離就業上崗,學生經過大一基礎技能訓練,大二專業技能培養班、項目訓練,大三企業頂崗實習的階梯式培養,已經具備與企業需求零距離就業上崗的實力,畢業即就業,從而實現了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目的。

與一站式訂單班相比,通過多形態、多來源班組組建,采用不同難度的項目案例和項目任務進行教學實踐,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綜合能力,并減輕企業的再培訓成本,實現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全面訓練與提升。具體如下圖所示:

異步式教學組織形式

三、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的現實意義及其存在問題

(一)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有效解決了專業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有效結合的問題

企業依據行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來規劃企業未來的人力資

源,招工的人數、學生未來工作的崗位、崗位技能要求等都反映到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方案里,培養出的人才適應了企業的發展,也適應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實現了人才需求預測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動態調整機制

職業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效人力資源供給,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矯正人力資源配置要素,擴大有效供給,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是雙主體的培養模式,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變化動態調整課程設置,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課程設置要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與電子信息行業企業對接,及時調整,提前調整。例如隨著4G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要相應增設4G網絡建設課程、4G網絡優化課程和4G網絡設計課程等。

(三)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解決了“企業冷”的問題

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的辦學主體是二元的,企業出于人力資源配置的考慮,感到有責任和義務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其學徒進行教育和培訓,愿意提供場地、設施、設備給學生實訓,企業師傅不僅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等顯性知識,同時將自己的經驗、技巧等隱性知識也傳授給學生,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工作作風等。

(四)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解決了企業“用工荒”和學生“就業難”“就業質量低”的矛盾

企業按照自己的人力資源需求,同學校簽署招生即招工的現代學徒制協議,解決了“用工荒”的問題,提升了企業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學校在三年的人才培養中,與企業作為培養學生的二元主體,針對崗位技能需求改革課程體系,安排本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術技能的學習,學生畢業即就業,解決了學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

(五)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并沒有有效解決政校行企的四方聯動問題

政府沒有形成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的法律體系與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體系,缺乏頂層的制度設計。電子學會、通信學會等行業學會在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中的指導作用和中介作用沒有制度化、法律化,行業學會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指導作用甚少。政、校、行、企間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沒有有效建立,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互補性資源。成熟的政校行企間協同育人平臺也在期望之中,高效聯動的立體育人格局沒有形成。

(六)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受企業規模限制

企業對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的吸引力來自于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但是受用工數量和經濟成本的限制,也只有向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大型企業才能同時完成招工與招生工作,而高職學生主要面向的就業群體就是中小企業,中小型企業同時完成招生與招工有一定困難,限制了招生即招工現代學徒制的推廣規模。

參考文獻:

[1]陳爽.四方聯動共筑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4(1).

[2]陳海峰.現代學徒制多元主體利益平衡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3).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Z].教職成〔2014〕(9號),2014-8-5.

[4]李玉珠.教育現代化視野下的現代學徒制研究[J].職教論壇,2014(16).

[5]蔣新革,蔡勤生.政校行企協同共建特色專業學院的實踐探索[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5(2).

[6]歐陽恩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理性思考與現實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15(19).

[7]武智.高職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5(9).

猜你喜歡
招工信息工程崗位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研究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發展應用探析
留守媳婦
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及保障措施
一份沉埋的孤證與文學史結論
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應用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我為什么不能享受事業單位八級崗位退休待遇
永春縣多措并舉協助企業做好招工工作
招工廣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