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盎ヂ摼W+”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探析

2018-05-14 16:20錢惠新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10期
關鍵詞:院校互聯網+高職

錢惠新

[摘 要]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技術型人才的基地,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企業的關注。高職院校教師理論強、技能弱,而當學生就業時,企業需要理論實踐并重的學生,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現在企業的用工需求。使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遠程視頻教學、仿真軟件、智慧校園等互聯網技術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職院校的各個環節教育中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點為切入點,分析高職院校實行“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高職院?;凇盎ヂ摼W+”背景下可開展的教育模式的類型。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互聯網+”;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012-02

2012年,易觀董事長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它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2015年3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的解釋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教育是指以互聯網為渠道和平臺,發揮互聯網教育資源優勢,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戶開展數字教育內容傳播,隨時隨地提供優質教育服務。教育作為互聯網行業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將成為教育變革的一個新契機。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理念的支撐下,傳統教育模式將發生顛覆性變革?;ヂ摼W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已不再局限于書本和課堂;在互聯網上,知識的碎片化也讓大家獲取知識變得越來越便捷,并且不受時空的限制,大家形成一種習慣,有問題找“度娘”而不是傳統的思維有問題找老師?!盎ヂ摼W+”教育相較于傳統教育則更具人性化與個性化?!盎ヂ摼W+”教育與傳統教育在模式、方式、形態、方法等諸多方面有本質的區別。

一、“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點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領域在觀念更新與變革的同時,教學形式與教育模式也在產生巨大的轉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百度傳課、白板、iPad、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各種新興信息技術不斷融入課堂,使得教師的授課方式及課堂組織形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基于數據庫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其主要表現:首先,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有效改變教師因專業限制而知識結構不全面的狀態,也有效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因教育發展不平衡而導致學生享受不到公平教育的狀態;其次,“互聯網+”教育模式以網絡為載體進行教學,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數據了解各種信息及技術,同時因為互聯網課堂形象生動,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元素均可融入教學中去,借助仿真軟件學生還可以通過虛擬網身臨其境教學體驗;最后,接受互聯網教育的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來安排學習,比如學生可以在路上、在餐廳、在寢室隨時隨刻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學習,大大方便了學生。教育部最新推出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項目,對“互聯網+”教育模式做了很好的詮釋。學徒制班的學生可以做到邊工作邊學習,完全按照企業的崗位要求及自己的時間來合理安排工作和學習,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或者通過遠程視頻完成課堂的教學。對試點“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大的作用。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習和工作已經成為一個整體,達到了傳統教育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二、高職院校實行“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高職教育模式和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課程體系設置局限性大。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高職學生在高考的獨木橋上往往是掉下橋的這一部分學生,他們的主動學習意識不強。相較于網絡信息的豐富多彩,傳統的教育模式因課堂內容陳舊更新緩慢、教師上課大都是板書、教學形式呆板且單一,面對現在的高職學生傳統教育模式往往顯得非常乏力,課堂上玩手機的學生較多。由于學校跟外界相對隔離,所以教師知識更新往往不夠及時,這也很難吸引高職院校學生認真聽課。另外,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都從學校畢業直接到學校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而實踐能力則略微薄弱,這也導致高職院校的一些教師重理論輕實踐。而現在社會上多數企業在招聘學生時都希望學生能最快速度地適應崗位需求,尤其是在招聘高職院校學生時基本上都是安排在技術崗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強化實踐能力,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現在社會的用工需求。再者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知識結構對學生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往往由教師的教學水平所決定。由于技術的瞬息萬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設備不可能隨時更新,學生所學的技能可能在學習時期是滿足社會需求的,而當學生畢業進入崗位時所學技術則已經被企業淘汰,而“互聯網+”教育下學校完全可以規避這種情況,使得學生能與時俱進學習知識和技能。因此,高職院校探討“互聯網+”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高職院?!盎ヂ摼W+”背景下可開展的教育模式分析

(一)“互聯網+教育內容”模式

“互聯網+教育內容”新模式下,課堂學習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已經非常便捷,其獲取知識的來源不再局限于某一個或某幾個老師,可以同時從網上獲取知識,且可以對教師上課知識提出質疑。高職院校的教師教育內容、知識若沒有及時更新,課堂內容不豐富,不運用更多的互聯網技術將吸引不了學生聽課,學生最直接的表現將是逃課或者上課玩手機。在“互聯網+教育內容”模式下,學生更關注誰的理念和資源好,他就向誰靠近,向誰學習。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舊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主動適應現代化的教育。

(二)“互聯網+教育體驗”模式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不是特別愛學習理論知識,相較于在教室持續集中注意力地聽課,他們更趨向于體驗式的教學方式?!盎ヂ摼W+”時代,用戶體驗為王。在互聯網時代要改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狀態而變為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狀態,并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體驗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盎ヂ摼W+教育體驗”強調學生學習時的領悟與體會及在體驗過程中的收獲。比如課堂上利用仿真軟件讓學生身臨其境企業生產的各崗位工作場景及工作狀態,切切實實模擬體驗企業生產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學到知識。比如利用互聯網平臺,學生可以在授課教師規定時間段內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去選擇學習時間、完成課程學習,可以選擇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隨時提出自己的疑惑并提請老師回答,這是以學生感受為中心的一種教育體驗?!盎ヂ摼W+教學體驗”在高職類學校實踐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要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如何讓他們順利快速地從學習過渡到工作是人才培養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所以協調育人,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就顯得尤為關鍵。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積極參與,比如學校專任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內實訓室上課,企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觀看學生課堂實訓情況并提出建議,實時實現校企互動?;蛘邔W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直接從電腦上觀看企業教師的教學。類似這樣的互聯網+實踐教育體驗可以完全不受時空的影響,真正讓學生體驗教學和生產,效果顯而易見。在“互聯網+教育體驗”模式下,學生大都在課前通過互聯網+學習內容預先學習知識,課堂上側重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提問和回答,教師更多起到的只是一種指引、答疑的作用。

(三)“互聯網+教育評價”模式

“互聯網+教育評價”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互聯網+”的技術和一定的評價方法,對學校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任何學校、任何教學形式都需要學生對教師進行教育評價來督促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高職院校也不例外。學生評價的依據是基于自己的教育價值觀,高職院校中不乏混日子、混文憑的學生,因此有時會出現認真上課、嚴格要求的老師得到的評價卻不夠理想,從而大大打擊教師的上課積極性。比如傳統的教育評價往往側重于學生評教而忽視教師評學。一般都是教學管理人員組織學生干部或少數學生對任課老師的教學進行測評。因為只是抽選少數學生來測評,所以測評不具有普遍性。由于缺少“教師評學”環節,因此教師也很少有機會去向教育管理者反映課堂教育的真實狀態。在新的“互聯網+教育評價”模式下,利用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教育評價”體系中,學校從“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兩個體系來開展。學校通過學生網絡評教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態度、課堂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因為運用的是互聯網技術,所以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課程學習情況對教師進行評教,而且學生因為是匿名評教所以可以較為客觀地評價教師而不用擔心教師會有意見,這比傳統的找部分學生現場評教更加客觀真實且具有普遍性。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評學系統”指出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及學習效果,從而讓家長通過“互聯網+教育評價”平臺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當然,這樣的評教也會有缺陷。

四、結語

當然,沒有優秀的師資資源,“互聯網+教育”模式就很難得到實施?!盎ヂ摼W+”時代雖然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教師的積極引導也至關重要?!盎ヂ摼W+”背景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學和學習資源,針對高職院校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強、課堂討論不積極的現象,未來的教育模式必然是要求教師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學生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線上線下多途徑結合,更大程度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左璐.“互聯網+”時代下農村社區教育數字化課程構建[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12).

[2]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

猜你喜歡
院校互聯網+高職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