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現狀以及進展分析

2018-05-22 11:14張強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藥物治療

張強

【摘要】由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現象較為急驟,且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因此,臨床中十分重視該種疾病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若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受到及時救治及合理干預,將有利于取得較好的預后成效?,F階段,用于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藥物方法有很多,此文就該病的藥物治療現狀及其進展情況作以下綜述。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藥物治療;現狀及展望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2

1 前 言

臨床中接收的大部分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均因其腦動脈血栓而發病,如果腦動脈出現堵塞現象,腦組織將會隨之發生缺氧、缺血,并在極短時間內出現“缺血瀑布樣反應”的一系列病癥問題。從當前的藥物治療現狀來看,用于治療此病的方法多以降低病人腦部組織損傷程度、延長腦神經元壽命為主要目的,現在就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現狀及其進展展開綜述。

2 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患上缺血性腦血管病后,多數病人都會表現出血液高凝狀態的癥狀,向病人予以抗血小板凝聚的相關藥物,有利于消除因血小板過度凝聚而誘發的血管堵塞現象。阿司匹林是一種環氧化酶抑制劑,其可促使TXA2快速合成,進而阻斷血小板聚集以及釋放反應,同時阿司匹林半衰期在15~30 min內,通常在1~3小時內可使血藥濃度達到峰值,藥物起效較為快速。和阿司匹林的藥效相比,氯吡格雷、噻氯匹定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更加明顯,也受到了臨床醫療工作者的普遍關注,并將其使用于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除此之外,有關研究指出,阿哌沙班用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中,有助減少體循環栓塞、卒中等的出現率及致死率,并且未增加病人用藥期間大出血風險。當前,臨床中以多藥聯用的方法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特別是實施顱內動脈支架置入手術后需要聯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藥物展開治療[1]。

3 溶栓治療

溶栓治療指的是:向病人給予某些藥物以促使阻塞血管的栓子較快溶解,并實現血管再通、恢復血流?,F階段,溶栓治療分為動脈溶栓、靜脈溶栓兩種,當中靜脈溶栓在臨床中的運用時間相對較長,且技術更為成熟,特別是針對遠端性血管阻塞的療效甚為理想。常見的溶栓劑有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激活劑及鏈激酶等。尿激酶一般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病發6小時內的臨床治療中,該藥經大量試驗證實其有效安全,并通過了國家審核批準。重組組織型纖溶酶激活劑用在病人病發3小時內治療中,此藥在血管再通方面的療效較佳,也有助于治療病人的顱內出血癥狀。鏈激酶屬于較常見的溶栓治療藥劑,一般用在病發后3~4.5小時內的治療中,雖然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此藥容易增高血管出血的臨床風險,故此臨床中多不建議使用此溶栓藥物。動脈溶栓是用于緊急救治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醫療手段,通常在放射數字化影像引導下實施介入性動脈溶栓治療。和靜脈溶栓治療相比,動脈溶栓治療后的血管再通率更高,但通常會受到時間延誤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臨床效果大打折扣。腦水腫、再灌注損傷、顱內出血等為溶栓治療的多見并發癥,因此,臨床醫師須合理控制每種藥物的使用劑量,嚴格把握溶栓治療的相關適應證及禁

忌證[2]。

4 抗凝治療

臨床中較為常用的抗凝藥物包括: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華法令、凝血酶抑制劑阿加曲班等,當中的阿加曲班起到抑制凝血酶的作用,且起效較快速、出血風險小、作用時間較短、沒有免疫源性、用藥安全性高。許多臨床研究表示,抗凝治療在治療進展中腦血管病、溶栓治療后再堵塞、肺栓塞及擴展血管等方面具有一定預防效果,但以上效果容易受到其他出血癥狀的干擾影響,進而降低了抗凝治療的實際效果。鑒于此,針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不建議實施抗凝性臨床治療,不過抗凝治療能預防疾病的再次復發。對于未并發嚴重肝腎疾病者存在一定的出血風險,但對于伴有左心房血栓、心房顫動、人工心臟瓣膜、心肌梗死伴室壁血栓以及長期臥床腦梗死病人可以開展抗凝治療。

5 神經細胞保護治療

人體腦細胞處于缺氧、缺血狀態時,氧自由基會持續增多,致使興奮性氨基酸出現毒性作用,誘發細胞內的鈣水平超出正常范圍,進而導致神經元壞死、凋零并發生神經功能障礙。保護腦細胞不受損害,降低毒性物質對神經元的損壞程度,是神經細胞保護治療的作用機理。當前,臨床中用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

常見神經保護藥物包括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劑、鈣通道阻斷劑和自由基清除劑。運用頻率最高的藥物是依達拉奉,其常規劑量是30 mg/次,每日用藥次數為1~2次,1個療程約為1~2周。依達拉奉用于改善腦梗死病人功能方面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6 展 望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機理較復雜,其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影響而誘發的最終疾病表現,因此,用于治療此病的藥物治療法也應具有相應綜合性和復雜性。伴隨著醫療工作者對此病發病機制、誘發因素、病理變化、生理變化等的深入探討,臨床中將逐步清晰的掌握治療靶點,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新藥研究提供有力依據和更多思路。相信在個性化、整體化、程序化臨床治療原則的指導下,將制定出高效、安全的個體化用藥治療方案,使缺血性腦血管病被順利攻克,并對相關并發癥的防治及預后改善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孟慶玲.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2):69-71+128.

[2] 龍翠英,鄭春玲,黃 剛,等.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下神經介入溶栓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近期及遠期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01):34-37.

本文編輯:吳宏艷

猜你喜歡
缺血性腦血管病藥物治療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環缺血中的檢查意義分析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特點分析
不同治療方案對輸卵管妊娠患者妊娠結局影響的對比研究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觀察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術后藥物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甲氨蝶吟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分析
家禽耐藥性大腸桿菌病的藥物治療探討
丙種球蛋白無反應性川崎病藥物治療臨床分析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動脈狹窄的分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