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示教學法在幼兒園歌唱活動中的運用

2018-07-03 07:05柯三苗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18年5期
關鍵詞:幼兒園

柯三苗

【摘 要】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十分注重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利用身體各種感官來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幼兒歌唱教學的效率,可以在教學中加入圖示材料,具體表現為說唱型圖示、創編型圖示、提示型圖示和對比型圖示等。在運用圖示法進行教學時,還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和規律,以此真正為幼兒學習歌曲、感受音樂作品提供切實可行的輔助工具,有效促進幼兒園歌唱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圖式教學法;歌唱活動;幼兒園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開展對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早期兒童音樂教育家約翰先生曾提出:讓兒童感到加入音樂活動是一種獲得快樂的途徑,而不是苦行。這就要求學前工作者必須在歌唱教學中植入“用心歌唱”的理念,讓幼兒體會到音樂愉悅身心的自然本質。在傳統的歌唱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目的只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模仿自己教過的歌曲,而在培養幼兒的智力、情感、個性和社會化能力等方面卻無更多目標,這就導致教師的操作手段只是以機械訓練為主,缺乏對培養幼兒全面素養的關注。鑒于此,我園在樹立正確觀念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歌唱教學的最佳方法。其中,圖示法在歌唱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教學輔助作用。通過本文,筆者將與同行分享圖示教學法的具體做法以及獲得的成果。

一、“輔樂有方”,圖示在歌唱教學中的意義體現

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對象是幼兒,幼兒的音樂趣味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起點。因此,幼兒園音樂教育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探討歌唱教學的規律,并且能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和復雜的音樂原理具體化、形象化,最后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表現,以此激發幼兒學習的音樂興趣。實踐證明,在歌唱教學活動中運用圖示手段來輔助教學,可使無形的音樂變得有形,還可使幼兒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又學會美的表達,因而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促進學習內容的持續和遷移。

學前兒童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發展趨勢是從籠統、模糊、單調、膚淺逐步向比較細致、清晰、豐富和深刻過渡的。遵循這一規律,圖示教學法在幼兒園的歌唱活動中逐步推行,體現出以下幾方面的意義:首先,在歌唱活動中運用圖示,便于幼兒反復觀察,精確感知和記憶教學內容;其次,圖示和歌唱同步進行時,有助于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歌曲的結構;最后,當幼兒參與創編和操作圖示時,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熱情。

二、“學聲繪形”,圖示在歌唱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然而,在所有藝術符號中,音樂最為抽象。這是因為,通過音響所呈現的音樂符號很難在客觀世界中找到參照物。因此,教師要尋找適合幼兒的音樂作品,并以幼兒的經驗為參照物,將這些作品圖示化,使之更為簡單、生動和直觀。筆者以成功轉化為圖示的音樂教材為例,闡述圖示法在歌唱教學中的運用。

(一)說唱節奏型圖示的運用

說唱節奏型歌曲生動而有趣,但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難點恰恰就是富有節奏性的說唱部分。課堂中,幼兒很難把握說唱的節奏,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幼兒反復跟唱練習,幼兒不僅難以感受到說唱帶來的愉悅,甚至還會對說唱練習感到厭倦。此時,采用圖示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例如歌曲《小青蛙回蹦蹦呱家》的說唱部分,具體如下。

××︱××︱××︱××︱×××︱×××︱

蹦蹦︱呱呱︱蹦蹦︱呱呱︱蹦蹦蹦︱呱呱呱︱

設計圖示如下。

■■︱○○︱■■︱○○︱■■■︱○○○︱

其中,“■”看起來有些垂墜感,正好與小青蛙蹦起來后落地的感覺相符;“○”和張開的嘴形相似,可以理解為小青蛙“呱”的叫聲。這樣的圖示教學使幼兒不僅可以進行練唱,還可以進行角色互換,分別在“蹦”和“呱”處默唱,最后在曲調的累加中輕松學會歌曲。

圖示教學雖然不是影響幼兒節奏感和操作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但這兩種能力的發展確實依賴于多種感官的參與。將歌曲中的節奏型分解出來,并轉化為簡單明了的圖示,有利于幼兒運用視覺進行多種方式的練習,最終掌握歌曲的節奏,享受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

(二)創編節奏型圖示的運用

創編節奏型圖示的運用可以使歌曲節奏型形象化、具體化,以激發幼兒創作歌曲的熱情,并能進行簡單的操作。

例如歌曲《在農場里》,部分節奏型如圖1、圖3所示,利用圖示法可改變歌曲主角叫聲的節奏,如圖2、圖4所示。

由上圖可見,幼兒既可利用圖示學唱歌曲,又可通過改變小熊的位置進行節奏型創編。對幼兒來說,圖示能起到暗示作用,為幼兒提供創造和再造想象的機會,促進其節奏型創編的成功。由此可見,節奏型圖示的運用對幼兒的節奏感和操作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能夠促進幼兒節奏感發展的音樂訓練,必定是一種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多種感官參與的綜合性音樂活動。

(三)提示型圖示的運用

1.提示型圖示在學唱歌曲中的運用

教師在教學中常會碰到某些藝術性很強,但唱詞奇特難懂的民歌。一味枯燥地講解常常會出現教師費盡口舌,幼兒卻不知所云的結果。如歌曲《打漁歸來》的歌詞:“一拉金來嘿呦,二拉銀來嘿呦,三拉珠寶亮晶晶……”由于缺乏感性經驗,幼兒對歌詞中的“金、銀、珠寶”等詞一時難以理解,這時可出示下圖,如圖5、圖6、圖7。

教師利用圖示提取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幼兒在圖示的引導下達到“經驗回放”的狀態。此時幼兒就能明白歌曲中“金、銀、珠寶”等的具體含義:金——黃魚;銀——帶魚;珠寶——貝殼。由此在較短時間內理解歌曲的內容并記憶諸如《打漁歸來》這類較難理解的歌詞。

2.提示型圖示在創編歌曲時的運用

在創編歌曲尤其是單段旋律多段歌詞的歌曲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出現所創編歌曲內容混亂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采用提示型圖示,如在黑板上畫出一條豬的小尾巴,幾根貓的胡須等圖示。隨后,幼兒根據已有圖示創編出多種事物,教師及時做下標記,師生可根據黑板上所畫事物的順序進行演唱或表演。這一做法有助于幼兒加深理解,減輕記憶負擔。

(四)對比型圖示的運用

教師在幫助幼兒了解音樂中催眠曲、歌舞曲、進行曲等不同表現題材風格的教學活動中,可采用對比型圖示法。例如《蜜蜂做工》是一首二拍子歌曲,歌曲《輕輕搖》是根據《蜜蜂做工》改編的三拍子歌曲。為了讓幼兒準確感受和表現兩首歌曲,教師根據不同表現手段做了以下標記,如圖8、圖9所示。由此引導幼兒尋找二者的不同,并根據圖示進行歌唱。實踐證明,利用線條圖示引導幼兒對歌曲形象產生情緒反應,能夠啟發幼兒認識歌曲中的不同表現手段,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表現歌曲內容。

三、“教中成規”,運用圖示須注意的幾點

在歌唱教學中,選擇圖示輔導材料的首要條件是從歌曲出發,為達到教育目標服務。這里所講的服務是指圖示的構圖、內容與歌曲一致,以此挖掘幼兒的內在感受力。由于幼兒有著好奇、好問、好動的天性,圖示使用的實用性、有效性有時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利用圖示教學時,須全面觀察,及時調整自己的指導策略。

(一)注重畫面的精致,制作藝術性圖示

受年齡影響,幼兒對于美的畫面更容易接受。圖示制作是否整潔、美觀,直接關系到圖示能否為幼兒所理解和喜愛。因此,教師在選擇運用圖示輔助法的同時,要關注圖示制作的藝術性、欣賞性和直觀性。

(二)積極引導思考,有效利用圖示

圖示是為整首樂曲甚至于整個教學活動服務的,它之所以能作用于歌唱教學,正是因為其特有的可讀性。因此,教師在出示圖片的同時要給幼兒足夠的思考空間,使其真正理解圖示,懂得正確識別圖示,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獨特感受。

(三)多種感官參與,快速理解圖示

教師在使用圖示時應輔以具有具體指向性的語言、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以便更快地使幼兒進入歌曲意境,逐步感受、理解歌曲,而后將這些感受與具體的動作、節奏和聲音融合,真正實現圖示的輔助作用。

(四)正確分析教材,適當利用圖示

在運用圖示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明白圖示只是輔助性的方法,應適當使用,而不應過度依賴。對于幼兒來說,并不是每一個歌唱活動都需要運用圖示,教師要正確分析教材,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擇和利用圖示,最大限度地發揮圖示的作用,從而提高活動的整體效果,避免造成喧賓奪主的結果。

總體而言,幼兒歌曲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也反映著幼兒的生活。利用圖示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還有助于增強幼兒對歌曲感情的理解,提高歌唱的興趣和表現力。當然,教師在出示輔助性圖示的同時,要依據一定的規律,使圖示的形成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適應,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拓展。只有遵循這樣的原則,圖示教學才能發揮其獨特的輔助作用,為幼兒歌唱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4) .

[2]唐淑.幼兒園課程研究與實踐[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

[3]曹冰潔.音樂教育與幼兒的發展[J].幼兒教育,2000(12).

[4]王麗萍.學前兒童經驗音樂教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9(2).

[5]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唱活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

(浙江省溫州市第五幼兒園 325002)

猜你喜歡
幼兒園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愛上“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