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操作體驗構建空間觀念

2018-07-05 09:11趙永康袁昌和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頂點正方體長方體

趙永康 袁昌和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8至20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教學活動,自主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關于面、棱、頂點的特征,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含義。

2. 立足想象和操作,自主探索并發現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之間的關系,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3.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摞紙成體,導入新課

1. 教師展示A4紙。

師:看到A4紙(一張),同學們想到了什么圖形?(長方形、長方體)

師:意見不統一,我們上完這節課再來討論。

師:如果我把100張紙摞在一起,會出現什么圖形呢?(長方體)

2. 列舉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的實物。

師:你能找到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的物品嗎?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一張A4紙過渡到一摞A4紙,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列舉生活中帶有長方體特征的實物,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提高學習興趣。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 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

課件展示冰箱、柜子和書桌的圖片。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操作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

師:大家用數學的眼光看到了什么?

2. 播放微課,認識面、棱、頂點。

課件出示茄子圖片。

師:大家看,這是一個茄子,它是長方體嗎?那我們能想辦法把它變成一個長方體嗎?

師:用刀切是一個好辦法,在切茄子的過程中,還蘊含著數學知識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微課)觀看了微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呢?

師:你能在長方體的模型上找到面、棱、頂點嗎?結合模型,介紹給大家。

設計意圖:借助切茄子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認識、理解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直觀形象,微課的適時介入鞏固了學生對長方體認識的表象,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 觀察模型,自主探究面、棱、頂點的規律。

(1)師:我們認識了面、棱、頂點,結合長方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議一議,自主探究長方體的特點,將結論填寫在表格中。(表1)

(2)學生結合長方體模型合作探究,填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反饋討論,相互補充,不斷完善對長方體特征的認知。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4. 體驗游戲,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你能想象出一個長方體嗎?我們運用長方體的特征來做一個游戲。(課件出示一個由12條棱搭建成的長方體)

師:如果我拿掉了一條棱,你還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嗎?如果再拿掉一條棱呢?最少用幾條棱你依然能確定這個長方體的形狀?

學生的猜想不一,合作探究,不斷完善。

生:用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即可。(圖略)

設計意圖:以減少長方體棱的數量,引導學生想象長方體原來的形狀,逐步完善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由此自然地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這三條棱的長度也就是長方體的長、寬、高。請指出課件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師:如果將這個長方體豎起來擺放,這時長方體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厘米?

師:隨著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長方體的長、寬、高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一般情況下面對長方體,把水平方向上的棱的長度叫作長,前后方向的棱的長度叫作寬,豎直方向的棱的長度叫作高。

5. 自主探究正方體的特征。

(1)故事引入。

師:這位長方體兄弟(長5 cm,寬4 cm, 高3 cm)覺得自己長得太普通了,就想通過整容手術把自己變得特殊些。大家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利用課件展示變化過程。(圖略)引導學生觀察,提醒它們注意長、寬、高的變化。

課件中的長方體寬和高都變成3厘米,這樣就變成了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特殊的長方體。

師:這樣引起了哪些面的變化?(上、下面和左、右面變了,前、后面沒有變)

課件中的長方體長、寬、高都變成3厘米。

師: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叫作正方體,也叫立方體??磥?,棱的變化引起了面的變化,而面的變化引起了形體的變化。

(2)探究正方體的特征。

師:請大家結合正方體的模型,參照長方體的特征,自主探究正方體的特征,并快速完成表格。(表略)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結合模型自主探究正方體的特征,并完成表格。

集體反饋討論,相互補充,不斷完善、總結長方體的特征。

總結: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有12條棱,每條棱都相等;有8個頂點。

6. 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異同呢?

師:能用韋恩圖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嗎?

(強調: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通過將長方體的高和寬加以變化,最終成為正方體,讓學生經歷正方體的形成過程,從而感悟到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揭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并參照之前已探究的長方體的特征,探究正方體的特征,完成知識的遷移。

三、學以致用,進階練習

1. 去偽存真,下面哪些圖形是長方體?(圖略)

學生逐一判斷并說明理由。

學生完成練習并匯報答案。

2. “面面”俱到。

(1)觀察下圖中的長方體,說一說下面圖形分別

是從什么位置觀察到的。

(2)根據圖中的數據,猜一猜,這可能是什么物品。

3. “棱”靜思考。

(1)要搭建一個長方體,需要(?搖 ?搖?搖)根小棒,需要(?搖 ?搖?搖)個接頭?

(2)下面哪些方案能搭成長方體,哪些方案不能?

學生分組動手搭建并展示匯報。

師:哪種方案不能搭建成長方體,該如何改進呢?

師:課后思考,如何求出你所搭建的長方體框架的棱長總和呢?

設計意圖:該環節,學生調動了本課所學的所有知識,靈活運用了長方體的特征;知識指導實踐,學生搭建了長方體,并且在搭建的過程中再次感受和驗證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經歷了立體圖形的構建過程,再次從不同的角度內化了知識。

4. 拓展延伸。

師:你能根據這個長方體(長24 cm,寬17 cm,高0.1 mm)的長、寬、高判斷這是什么物品嗎?(圖略,一張紙)

師:那我們再來想想一張紙是什么圖形呢?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由易到難遞進展開,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構建了與其他知識的聯系,發散了學生的思維。練習首尾呼應,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了課前留下的懸念,內化知識。

四、全課總結,分享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帶著你的收獲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吧。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實驗小學 安徽省銅陵市柳園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

猜你喜歡
頂點正方體長方體
1立方厘米與1立方分米
拆拼長方體
探究組合長方體的最小表面積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體
表面積是多少
“圖形的認識”復習專題
誰和誰搭檔
刪繁就簡三秋樹
數學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