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我國城市水災害問題的探討

2018-07-10 12:34唐雯雯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特點對策

唐雯雯

【摘 要】我國城市大都臨海而建,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江河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的侵蝕。尤其是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的不透水面積急劇減少,造成城市水災害問題發生頻率高,城市防洪排澇任務更加嚴峻。如此頻發的水災害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下面本文從我國城市防洪的現狀,城市水災害發生原因及對策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城市水災害;特點;對策

一、城市洪澇災害特點

(一)發生突然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顯著,導致城市暴雨頻發、強度驟增。另外人口增加導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河經濟發展使得“熱島效應”加劇,“熱島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暴雨災害的發生,使我國城市遭受突發強暴雨襲擊的頻次顯著增多。而且,歷時短、強度大的局部暴雨預報難度較大,技術研究還不完善,還不能進行準確的預測,給城市防洪帶來很大挑戰。

(二)次生災害多、損失重

城市洪澇次生災害多,損失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出現了大量密集的高層建筑和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鐵路、隧道,使得城市空間立體化,并且對供水、供電、交通、通訊等生命線系統依賴性很高,高度集中的基礎設施關聯度高,增加了城市的脆弱性和易損性。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往往會產生連鎖反應,發生水電中斷、交通癱瘓等一系列次生災害,導致工廠不能正常運營,很多生產部門不能正常運作,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有可能造成生命安全問題。

(三)防洪排澇體系不完善

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城市洪澇災害損失難以降低。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常住人口急劇增加,而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進展較慢,難以滿足實際需要。目前仍有300多座城市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占有防洪任務城市總數的1/2;70%以上的城市管線系統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90%以上老城區的排澇能力甚至比規范規定下限還要低。調研發現,城市排水設施不足、治澇能力較低,主要問題在于:一是排水管網體系建設標準低,主次管線承接不協調,排水主管難以及時排泄匯集的積水;二是城區內排水與滯澇設施不配套,或缺乏城市河湖滯蓄澇水,每遇高強度降雨,積水匯集于低洼地帶,造成居民小區受淹或交通受阻;三是城市排水河道淤積堵塞,外排不暢,平原地區城市更為突出?!?】

(四)城市化加劇,不透水面積加大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大規模城市建設大大減少了城市透水面積,極大程度上減少了雨水下滲,雨水形成地面徑流。且城市地面較為平順,大大加快了地表徑流的匯流速度,雨水快速聚集,大大超越城市排水能力,容易形成內澇災害。

二、對策

(一)加強城市排水管網建設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重視城市經濟與商業的發展,輕視城市作為自然綜合體自身功能建設越來越嚴重。地表硬化成了城市的一個主要特征。城市排水管網就成了雨水的唯一出口。想要治理內澇問題,首當其沖的是要加強對城市排水管網的建設。第一,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盡可能多留綠地,規劃湖泊、公園等滲水地面及雨水收集系統,增大透水面積,讓地表徑流能夠順利進入土壤,減少地面積水。第二,政府要加大城市中心區、市政道路、公路地下排水管網的建設和投入力度,提高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等級標準。最后,我們必須保證內部排水系統、外部排水系統、銜接系統之間的銜接關系,保證設備之間銜接良好,并且定期檢查和疏通城市排水管網,確?,F有設施功能完好,運行正常。

(二)加強水信息化系統的建立

在信息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網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更好、更快、更精確的將實時數據與水信息管理系統相結合,水務部門與氣象部門數據共享以建立完善的非工程型的城市防洪、澇機制,在洪澇預警,及時轉移,災時快速、準確的進行救援,災后及時作出補救措施等方面都極為重要。劃分不同等級的防洪澇區域,對重點區域降雨、水文等數據進行實時數據更新,以更好的監控城市洪澇災害的動態,進行防治與救援工作。將“互聯網+”技術在水利事業中進行廣泛應用?!盎ヂ摼W+”作為近些年來興起發展的一項新技術,順應了潮流的發展,使得水利事業更加的智能化、高效化。這一項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水利事業向更加完善便捷的方向發展。

(三)加快海綿城市的建設

想要從源頭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必須要構建低影響城市開發雨水系統。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途徑,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首先,我們需要保護現有的濕地、公園、綠地、河道等城市雨水滯納區,保證它們不因城市化進程而遭到破壞。其次,我們要對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對于在城市建設中已經遭到破壞的城市雨水滯納區,我們結合現在的城市建設狀況運用生態手段對其進行修復。第三,我們應該通過低影響開發構建更多的城市雨水滯納區。通過綠色屋頂、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被淺溝、綠色街道、生態濕地、透水鋪裝、雨水調蓄池等低影響技術措施,強化雨水的積存、滲漏和凈化?!?】

【參考文獻】

[1]城市防洪問題與對策調研組:我國城市防洪問題與對策

[2]王國榮: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踐構想

猜你喜歡
特點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高中生道德價值觀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