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018-07-10 12:34邵成才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政治大學生信息

邵成才

【摘 要】當今信息化時代,智能手機和電腦的普及加速了網絡的平民化和生活化,人人都可以上網,人人都可以參與,網絡平等,這是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大學生是互聯網上較為活躍的群體,能夠利用網絡各種平臺參與社會生活,參與政治生活。網絡信息的發達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互聯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有必要。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

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這一群體的網絡政治參與影響全社會的政治參與,激發社會成員政治參與的效能感,對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政治參與行為存在一定程度的從眾性和盲目性

大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獨立的辨別力,未能完全形成獨立的觀察力和決策力,對于網絡政治參與存在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和盲目心理。46.1%的大學生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的動因是湊熱鬧,很顯然受到他人影響,一定程度上存在從眾心理和盲目心理,這不利于大學生進行積極健康有序的網絡政治參與。個體只有對相關信息進行科學全面的了解,才能對這方面的行為形成科學而獨立的判斷,進而形成理性決策?,F實生活中,大學生上網的很大部分時間是看電影、打游戲等娛樂活動和購物,這也導致其對網絡政治信息了解不夠全面,不夠細化,很難形成正確的網絡政治意見。另一個方面,互聯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各種信息和理念遍布整個網絡,好壞不均,魚龍混雜,難免存在一些非主流、激進甚至極端的價值觀念,缺少閱歷的大學生很難辨別真偽,容易受這些觀念的影響,從而影響學生進行健康有序的網絡政治參與。

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盲目性和從眾性停留在瀏覽時政新聞層面上,處在淺嘗輒止的狀態,不能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加劇了政治冷漠。大學生面臨就業和學習雙重壓力,對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有訴求,比如就業政策、生活補貼等政策,如果制定的這些政策不能有效反映大學生的切身需求,會打消這一群體參與網絡政治從積極性,也就加劇了政治冷漠。

(二)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行為具有一定局限性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網絡媒介、平臺不斷出現,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政治信息的平臺和渠道很多,另外,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化為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提供了硬件條件,智能電子設備的價格優勢也促使其進一步大眾化,從而為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網絡政治參與不僅表現在是否愿意關注時政要聞,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種政治行為,是參與式民主的一種形式,是基層民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行為具有一定局限性。在網絡政治參與意愿方面,大學生表現出一定積極性,但是很少能真正參與網絡政治的核心活動。在調查中,有近50%的學生主動參與網絡政治,但是大部分是湊熱鬧的狀態。參與網絡政治的活動主要是停留在瀏覽網絡時政新聞方面,有的更進一步參與時政討論,更高層次的網絡政治活動很少觸及。參與網上民意調查,意見征求和官民在線互動等深層次高層次的活動較少,而網上民意調查、意見征求和官民在線互動是網絡政治參與的核心,能真切的體現網民參政意識,更能體現參與式民主。在表3-7中,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缺少參與渠道、擔心言論不當被追究、網絡意見被忽視、與自身切身利益無關、政府信息公開化程度不高、信息安全性不夠強等原因,其中,缺少參與渠道、網絡意見被忽視和政府信息公開化程度不高是主要原因,久而久之,大學生就表現出一定的政治冷漠,降低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積極性。

大學生還沒有完全成熟,容易沖動,特別是受到網絡上錯誤的輿論誤導時,容易發生不理性的行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渠道和平臺多樣化和零碎化,個體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面臨信息真實性和可靠性的挑戰。同時,互聯網缺乏完備的信息審查和監管機制,使得虛假何低俗信息有機可乘,互聯網上充斥著暴力、色情和虛假等信息,大學生特別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侵蝕,做出一些不當政治行為。

二、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能力不足

青年大學生作為新時代最有朝氣、思想最為活躍的群體,往往對社會熱點話題和時事政治具有較大興趣。然而,由于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局限,社會交往不夠成熟,網絡政治參與的政治心理不成熟,這一群體的網絡政治參與能力存在一定問題。

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度過了18周歲生日,屬于成年人,但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三觀”正處于逐步定型階段,心理發育不完善。這個年齡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對學校社會的正面宣傳很多會產生逆反心理,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不利于形成正常的政治心態?!半S大流”心理也是影響大學生科學參與網絡政治的因素,網絡給大學生群體雖然提供了多種自由選擇,但是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和各種政治思潮,大學生很難辨別真偽,很難形成自己獨立的看法。另外,大學生還沒有走出校園,缺乏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網絡政治參與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面臨學業和就業雙重壓力,有的農村生源大學生還面臨經濟壓力,既要學習還要做兼職掙生活費,同時還要為就業考各種證書,沒有過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和社會實踐中。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實踐出真知,一切能力來源于實踐,政治參與能力也同樣來源于相關實踐,實踐的缺少影響大學生政治參與能力,容易使學生的網絡政治參與行為停留在瀏覽新聞等較低層面,很難參與在線網絡調查,官民在線互動活動,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效能感。

(二)政府的網絡回應機制不夠健全

互聯網出現之前,普通民眾參與政治的途徑比較少,表達意見的機制相對比較狹窄,政府缺少反饋機制。在互聯網大眾化家庭化的今天,政府和民眾可以體會到網絡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民眾可以相對自由地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參與各種社會熱點話題的討論,網絡傳播瞬息萬變,有些信息一旦曝光就會引發大范圍關注,甚至撕裂社會階層之間的關系,現實社會中仇官仇富心理有一定市場的原因就是網絡擴大作用,一件不合理的行為或者事件一旦曝光就會被擴大,而政府有關部門網絡應急反應不足,對民眾的質疑回應不足,進而將事件推向非正常的影響范圍并產生非正常的影響力。

互聯網的發展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巨大,人們的價值觀也呈多元化,西方社會一些價值觀對我國造成一定影響,有些人沒有立足國情而盲目相信西方價值觀念,西方社會宣傳的民主和權力更多的通過網絡影響著國人。不論盲目相信西方價值觀念還是有選擇接受,都有這樣一個事實,人們更多的開始關注民主和權利。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來關注政治,通過網絡表達述求的意識越來越強,原來舊有的政府和民眾的互動機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然而,由于受我國互聯網發展時間段、技術手段落后,高素質人才匱乏等方面的限制,我國在政府信息公開,網絡輿論回應和民眾意見反饋的體制機制建設發展滯后,雖然不少地方政府都設置了政務信息公開,市長信箱,網民留言等板塊,但及時回應和協調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并且存在有選擇的回復。政府網絡回應機制不健全,這勢必會影響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政治大學生信息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