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收入背景下湖北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研究

2018-07-10 12:34龔鰲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經營權農村土地社會保障

龔鰲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的基礎。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國農業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農業穩定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保障。農民生活得到保障,社會得以更穩定,更穩定地發展。所以究其根本,制度才是關鍵,一個好的制度能頂起半邊天。如何推進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改革、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試圖從我國土地經營現狀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農村土地

就當前看來,湖北農村最大的問題是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導致許多農村土地的荒廢,大部分農村人選擇進城打工而不是在家務農。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務農的收入遠不如進城打工的收入,農產品市場的不穩定性也是導致農民收入過低的原因之一。要保證農民對農村土地使用的積極性,提高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就必須用制度來保護和鼓勵農業生產者對土地投入的積極性,讓農民把土地經營權當作自己真正的財務加以管理、投入、利用和整治。這樣,農民的積極性和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將大大提高,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得到實現。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源,同時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這也是農民最依賴的社會保障。目前,對中國的農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報告首次列入十八次報告。這不但反映了黨和政府對土地的嚴格要求,而且深化了土地改革,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促進農村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有利于實現這一目標。促進農村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明確農村土地所有權的核心,維護農民的權益,積極推動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縮短貧富差距,有利于城鄉經濟統籌協調發展。

中國是一個專注于傳統農業的國家,農業的發展歷史悠久。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農民始終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他們十分依賴土地,不敢去冒一絲風險。據調查,大部分農民離開了土地就相當于絕了他的后路,在社會上無法生存下去,他們將土地看作是自己的一切。這種極其復雜的土地思想雖然談不上有壞處,但卻影響了農民對除土地以外其他東西的認知。他們始終緊緊抓住屬于自己的土地,不會輕易出讓自己的土地。因此,實現當前大規模的土地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農民以往的小農思想,加強其他行業的宣傳,促使農民學會離開土地轉向其他行業。

湖北省始終把轉變思想當成土地管理規?;M展的前提。部分普通領導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宣傳教育工作,通常是在土地流轉,合同土地所有制,農民工返鄉等方面。引導廣大農民轉變以往的落后的觀念,宣傳其他行業的好處,利用事件的對比和好的回報的吸引力等,讓農民的內在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農用地的大規模經營,必然會從土地上解放出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其中一個需要改變傳統觀念,一個是需要在其他產業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有調查顯示,農業大量剩余勞動力主要的去處就是城市打工,當然也有少部分留在農村從事一些副業比如養殖等等。但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會帶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就業壓力大、留守兒童增多、貧民窟的出現。所以,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要多考慮客觀實際情況,而不是盲目的跟風。一半以上賣地的農民在農村經營一些農村副業,解決大規模土地管理問題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在當地招聘剩余勞動力,這當然也會改善產業結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在農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湖北省引進了大量企業,雖然確實解決了一些人的就業問題,但對總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來說,這無疑是杯水車薪。在有關的社會調查中,只有10人在當地企業工作,只有10.2個百分點的比例,所以,湖北省需要吸引更多的企業進來壯大農村企業的規模,最大限度提升農村富余勞動力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也正是如此,湖北省不合理的生產結構引發了一些問題的出現。

農村社會保障的基礎較弱,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存在較大風險。就湖北農村來說,許多農民因為傳統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始終固守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他們覺得,守著土地,先不說能不能富裕起來,至少自己的溫飽問題能夠自己解決。但一旦離開現有的土地,自己現有的生活都不一定能保障,更不提能不能走向小康了。大部分農民都安于現狀,不想去冒更大的風險去打拼對于自己來說虛無縹緲的生活,只有眼前的利益才是最實在的。所以更多的農民不愿意輕易出讓自己的土地,他們要為自己留下最后的生活保障。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不規范化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農民投入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時,文化水平不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觀念薄弱,流轉行為通常以人證和口頭協議等方式出現,書面合同中的不足之處和違規行為較常見,沒有規范的合同指導原則,十分制約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以書面合同的形式轉移。

湖北省合作社作為大規模經營的主要形式,是收取剩余勞動力的重要場所,在農村經濟生活中體現了重大的影響。但調查顯示,合作社發展還有很多制約因素。大規模的土地管理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有必要大量的具有專業技能和實際經營的專業人員。不過,現階段農村人才較缺乏。合作社經常是被認為具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構成,在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中積攢了相應的管理能力,但始終缺乏一些專業性,在經營管理上出現問題時常常無法提出可靠有效的處理方案。這對合作社的健康穩定的發展十分不利,并面臨著許多發展上的困境。

針對我國當前在土地經營規?;忻媾R的一些問題,我個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管理

實行大規模的土地管理,有必要增強農民的觀念認識。農民的觀念認識有時很大程度影響了大規模土地管理的速度和表現。我們應該加強對農民文化素質的培養,定期組織農民進行知識培訓,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加強農民理解土地經營的意義。政府也要出臺相關政策,制定詳細的土地流轉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的規范性,進而促進農村土地規?;洜I的發展。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總體而言,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城市的社會保障已成基本體系,而農村的社會保障才剛剛起步。隨著農村土地規?;牟粩喟l展,這就要求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向其他行業。但由于沒有最低的社會生活保障,許多農民面臨著讓出土地之后無事可做的困境。這就要求我們加緊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終把農民的權益放在農村發展的第一位。湖北省有必要根據自身現實狀態,慢慢加大農村社會保障的規模和推廣范圍,全面體現社會保障體系的效應,讓農民無后顧之憂,從而積極的促進土地規?;洜I。

三、創新農村土地金融制度

土地金融,說的是在土地周圍開展的金融行為,例如土地開發經營,土地抵押和租賃。對于我國來說,土地產權不明晰,自然災害頻繁,土地生產效率底下。土地金融制度必須結合我國國情來制定,切不可一味照搬國外土地制度,對于國外經營好的成果我們應該借鑒,對于國外失敗的地方應該總結教訓。我個人認為要創新農村土地金融制度,應當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法律制約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約束了農村土地金融體系的進展。從外國金融體系的健全運行來看,都有健全的法律支撐。二是體現政府在土地抵押貸款融資中的關鍵影響。政府是土地集資的核心,要全面體現主導效應[1]。為農業發展融集資本,深入地推動農業生產的進展。

【參考文獻】

[1]Tesfaye,t. Factors Affeeting entry intensity in informal rentalLand markets in the southernEthiopian highlands[J].Agricultural Economies, 2004 (20).

猜你喜歡
經營權農村土地社會保障
莘縣農村土地托管的實踐與探索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首次大修的《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健全機制推動農村土地確權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遙感技術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中的應用
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機制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