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民藝發展淺談

2018-07-10 12:34劉鈺舜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文化發展民藝

劉鈺舜

【摘 要】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上世紀在日本掀起的民藝運動,徹底的改變了民藝在日本的發展狀態。不僅是實踐上深入的顛覆,還有理論上中肯的探討。上世紀的中國也在這場民藝運動下備受影響,隨之而發展工藝美術專業在大學設立學科,就是很好的表現例子。發展至今,在中國也有了專門屬于民藝的院校專業,社會上也有了民藝的發展空間。當代,民藝在中國是否還能稱之為原來的民藝?中國的民藝是什么?它的生長土壤與日本完全不一樣,我們又應該如何去發展?中國民藝的發展優勢和未來發展價值在哪?我們何去何從?一篇淺談無法道盡中國民藝的古往今來,但愿能激蕩起無數思考。

【關鍵詞】民藝;文化發展;民藝教育

一、新話中國民藝

民藝與中國民藝的區別不能被忽視,后者帶有中國這樣明顯的地域性,其原因一方面是是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域地貌變化多樣,所孕育出來的民族豐富多彩,同一種民間藝術在中國會有若干種不一樣的復雜對比。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中國處于幾百年變革發展的局勢之中,是最貼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時刻,僅僅用一種普遍的、同一性的民藝概念去歸納中國民藝,也許有些偏頗。更應該用一種發展的、變化的、獨特的、多樣的民藝觀點去重新定義中國民藝。當然,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在《民藝論》等著作中所思所想,非常值得中國民藝發展的借鑒和學習,但想要發展好中國民藝必須找尋中國特色。

世界上所有的地理地貌在中國全部可以展現淋漓,正是因為這樣,中國才能成為多民族組合而成的國家。其中有的是多種民族人數及文化相對平衡,有的則是以一個民族為主。后者這種情況則會出現以一種強勢文化為主流,其中不乏星星點點的少數民族弱勢文化符號。同時也會出現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吸收了強勢民族文化的沖擊,更新換代后與之本土不一樣但又傳承在本土之上的風格。還有因為地域比較偏遠,出現滯后于同時期的民藝審美和風格,甚至活態保留至今。中國民藝的發展因為這樣復雜的情況,出現了民藝演化的不統一性,并不能以時期為軸或以地域為界的一概而論。

中國近現代歷史動蕩不安,國家及人民也在一步步發展中探索。在此過程之中,人們或許做了很多改變和顛覆傳統民藝的行為,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都不清楚民藝是什么?;蛟S有些人認為這是中華民族之殤或中國民藝在逐漸衰敗??稍偕钊胨伎?,這也許未必!民藝并不是一個一層不變的概念,它是隨著人民生活勞動所迸發出的生活智慧而產生的民間藝術。古往,當時的生產力決定了當時的生產工具,它也隨著朝代更迭,地域變遷,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化而變化。今來,我們又為何要墨守陳規呢?同一個衡量標準來看,現在的生產力決定了現在的生產工具,體現了現代人的智慧,這同樣也是蘊藏在我們當代勞動人民生活中的智慧和藝術。其實這里面最重要的是,只要是順天造物,達成了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國民藝必然是一個變化、發展的概念和范疇。一個事物的發展是螺旋上升的,既然如此,就要辯證的去看待中國民藝的發展。能反映一個時代或者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生活狀態即可,沒有利或有害,時間和大自然,終歸會去篩選適應時代的中國民藝。

二、中國民藝與西方民藝對比

(一)根植土壤不同

[1]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個“土”基本意思是指泥土,深層意思“土”是中國傳統造物思想,是中國人對于人與自然千百年的思考所形成的思維模式,中國民間藝術便是從這一篇土壤之中植根和生長。中華民族族性的本質以“和”為貴,滿足了中國人民在華夏大地上千年的繁衍生息。所有的勞作工具、針織服裝等等都是就地取材,進行人為加工,絕不會生產或者掠奪別處的材料作品。再加上,接受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兜赖陆洝分小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即表示了中國人認為天的根本德行,就蘊含于人的人性之中,天道和人道在根本上是相統一的,天地萬物都來自于自然,都是自然的產物,又構成自然本身。在這種傳統造物思想的土壤之中孕育的中國民藝,更是達到了“順天造物”的超高境界。例如貴州丹寨蠟染技藝,取自自然之中作物,麻做布,板藍根做染料,蜂蠟做畫筆,經過苗族婦女們的智慧創造,變成了一件件魅力無窮的服裝,當衣服破敗之時,再用其他用途,每一塊布料物盡其用之后,才回歸于自然。

對比西方的“土”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造物思想及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我們大相徑庭。受《圣經》的影響,西方人認為世界、自然與人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會擁有人的思維,認為地上的走獸和天上的飛鳥都必須懼怕人類,凡是活著的都是可以作為食物。這種凌駕于自然之上的造物觀,讓他們無法將人和自然聯系起來看,甚至是主宰和割裂自然。但中國人在思考天人關系時,往往將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母親、歸屬和故鄉。并且,[3]中國人這種自然與人的關系理解,是在中國社會文明史的開端就有所萌芽的。

(二)發展環境不同

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后,就在各個方面趕超中國。近代更是從學習美國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與改變本國民族設計兩條路著手,全面提升了日本的藝術設計實力。政府對于民間藝術的高度重視,在日本,傳承人們被授予“人間國寶”稱號。在其他西方國家,更是因為多方面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在物質極度充盈的社會之中,人們就會想去保持自己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反觀中國,近現代的中國備受屈辱,在戰爭和貧困中緩慢的康復。艱苦卓絕的生存環境,讓人們吃上一口飯都是問題。再加上后期的社會動蕩,文學、藝術、民間工藝等等各類工作者都紛紛消失。人們都在迷茫和觀望的同時,在這個時代熏陶下成長的人們已經成為了如今社會的中流砥柱。青年時期就被接受癡迷于追逐物質的生活方式,就忽略了對于文化的需求。事物是曲折前進的。十九大以來,習書記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工作,提高軟實力,建設新時代,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這都讓中國民藝發展的環境有了重大契機。相比起西方,中國民藝的發展環境不是一帆風順的,起步晚,路程曲折,這都讓中國民藝的發展充滿的機遇。

(三)多民族文化認同

中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這在世界上并不算民族種類多的國家。亞洲國家之中,印度、菲律賓都擁有五十以上的不同民族。放眼世界,俄羅斯有126個民族,尼日利亞甚至有250個民族。全世界有兩千多個不同民族,其中超過1億人口的民族只有七個,中國漢族便是其中之一。相比起大多數國家來說,中國民族的多樣性造就中國民藝的絢麗多彩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在藝術設計的創作中,設計師通常會用群體中容易產生共鳴的文化符號作為視覺表現語言,希望能夠和觀看者有一定的思維對話與交流,這樣能夠準確的理解設計師的意圖。例如,中國人看到春聯,就會聯想到春節??吹紧兆泳蜁氲蕉宋?。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之中,漢族大多數情況下都作為的是主流和強勢文化的存在,漢文化有時會深入邊陲之地結合及改變當地文化,例如云南紅河建水著名建筑“朱家花園”,帶入建水的漢文化與當地彝族文化,出人意料的出現了三斗拱甚至四斗拱的木建筑。漢文化有時也會被少數民族文化所感染,甚至最后融合了少數民族文化。例如土家族在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土家族的“過早”大多以糯米做的湯圓或者綠豆粉為吃食,這與湖北武漢、襄樊等地區吃早點的方言“過早”如出一撤。文化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交融,三言兩語無法道其盡。

三、中國民藝之路未來趨勢

(一)政策上的高度重視

無論是各大高校響應政策,舉辦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活動,還是重要場合著中國傳統服飾出席,這都多多少少的表現出中國在新時代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中國民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很多發展的機遇。政府持續穩定的利好政策,是中國民藝之路發展的保證。

(二)不同群體的角色扮演

在中國民藝的發展問題上,往往會出現多個不同群體,并且他們之間還要相互協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近幾年國家授予各類傳承人的稱號。他們通常是家庭、個人傳承,或者群體傳承中的一人。非遺傳承人由于成長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對于如何“傳承”也都有著各自的看法。例如,國家級非遺藍印花布傳承人吳元新老師,在致力于傳統手工藝的記憶時,更多的加入新鮮的設計思維,聯合學設計的女兒共同設計。但往往大多數傳承人都只是簡單的起到了一個延續技術的作用。于此同時我們會看到相關專家和設計師的出現,這一類人群擁有著傳承人所短缺的先進設計思想,與社會接軌但又天馬行空的創意靈感。但他們又往往沉不下匠心去學習一門手藝,哪怕只是簡單的理解工序為了便于設計,都無法進行。由于中國民藝設計環境剛剛起步,經濟回報周期較長,這更促使設計師愿意投身商業這樣短期回報的方向。談到經濟回報,這就無法避免的說到下一個群體,消費者。中國的消費者往往處于想消費、不知道消費什么、也找不到好的東西可以消費的狀態。這歸根結底還是消費者對于文化消費的認知水平是不夠的。

在中國民藝的未來發展上,如何有效的傳承和創新民間藝術?首先要知道何為有效。這個有效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是一代單傳的民間技藝叫有效,還是社區傳承能夠稱之為有效?其實大家對于有效的標志都非常高,希望營造一個氛圍,這個氛圍之中,有人傳承傳統技藝,有人去購買這種傳統技藝工藝品,也有人能夠將傳統技藝打破重構走向世界設計舞臺,同時也有消費和賞識這種新民藝設計。還要不僅是技術形式上的傳承,更是文化內核的綿延。這都要求中國民藝的發展不僅范圍要廣,深度更要精。這需要不同群體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區、傳承人、專家及設計師、消費者,不同群體構建一個有機的關系。社區去樹立一種傳統文化的自信,營造一種精神追求的氛圍。傳承人走出自己的圈子主義,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藝術文化知識,多去傳播,多去擔當。專家及設計師應給予中國民藝更多的設計可能。消費者要會消費、懂消費。

(三)中國民藝發展的價值

民藝的產生是當時生產力的一種體現,中國民藝更是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軌跡,讓中國民間文化能夠找到載體得以呈現,讓我們感知到中國文化之所以薪火不息的原因。[4]中國民間藝術的設計思想價值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里的思考方法,這種思考方法有來源于長期以來在中國本土農業社會自然經濟體系中的發展哲學觀念,做事講究天地人合,由天地相對而生的概念引申陰陽萬物、做事邏輯,甚至包括吃飯咸淡適宜、穿衣講究冷暖搭配、住宿將就內外兼修,連死亡都將講究生死輪回。這是一種人們主動去改造世界的產物,這不同于現代破壞性的改造世界,這是一種綠色的、環保的、有機的和可持續的。雖然中國民藝來自傳統,但應用到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精神層面來說,中國民藝還是中國百姓精神的寄托,仿佛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物品,它擁有著家族的團結、母親的叮嚀、宗教的信仰等等對美好生活的寄托。這不就是現代設計之中的高情感設計嗎?從經濟價值上來說,中國民藝的發展一定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是讓中國更多更廣闊未被授名的民間藝人得意持續下去的最直接價值。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9.

[2]趙克理.順天造物[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6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2:122.

[4]陳勁松,潘子堯.中國民族民間設計欣賞[M].安徽美術出版社 2017:16.

猜你喜歡
文化發展民藝
柳宗悅民藝思想中的“數理”觀
略論柳宗悅“民藝”理論及思想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
科技創新與人文繁榮如何“雙贏”
唐宋交通發展對文化交流影響幾何
高原上的民藝之苑—— 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民族民間美術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