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信用意識的現狀分析及培養路徑

2018-07-10 12:34蘇楠李靜蕾朱夢徐雅芝姚倩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培養路徑互聯網金融大學生

蘇楠 李靜蕾 朱夢 徐雅芝 姚倩

【摘 要】未來大學生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參與主體,而信用體系的完善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對于大學生信用意識的培養更顯得迫切。多方位構建誠信及征信文化教育聯動機制,全面推廣征信及相關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注重信用管理專業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建立有效的教育評估監測體系是探索開展高校誠信及征信文化教育實踐的有效路徑。本文希望通過調研分析大學生信用意識現狀,并結合對芝麻信用等互聯網信用平臺的分析,探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信用的培養路徑的合理建議。對于培養大學生信用意識,助力誠信社會的建設具有雙重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大學生;信用意識;芝麻信用;培養路徑

一、引言

誠信是社會發展中永恒的主題,它一直是人們修身立德的根本要義之一。2014年6月27日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這是我國首部國家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其中特別強調了關于加強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

“互聯網+”時代的風起云涌,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信用的價值。一批專門針對網絡信用信息的大數據征信機構逐步建立。2015年初,央行為8家商業征信機構頒發了個人征信牌照,隨后,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管理公司推出國內首個個人信用評分——芝麻信用評分,根據個人消費記錄進行評分,符合標準則可以享受更多的服務。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參與金融活動的機會和便利性大增,大學生本身接受能力強,偏愛新生事物,但是信用安全意識不高,使大學生的消費信用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大學生信用意識的現狀值得關注,大學生信用的培養路徑值得深思。

二、大學生信用現狀調查

(一)大學生個人基本信息

調查發放問卷409份,實際收回409份,問卷回收率100%。被調查的大學生來自國內南京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徐州工程學院等各大高校,包含大一到大四年級,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大部分集中于大二和大三兩個年級,分別占到了總人數的38.63%和51.34%,其中男生占比55.75%,女生占比44.25%。具體情況如下表1所示:

(二)大學生所在大學基本信息

調查中的大學生專業集中于理工類和經管類,分別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46.45%和33.99%,文史類和其他占少數;關于大學所在的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占比較小,為12.71%,多集中在準一線城市,如南京、武漢等占到了44.01%,另有二線城市占到了30.56%,;關于大學屬性,調查結果顯示多集中于普通本科,占到了56.03%。

(三)大學生信用意識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1)日常資金需求情況

調查中,我們發現有95.84%的調查對象生活費來自父母,其他來源于自己打工,而獎學金等僅占到極少的比例,說明目前大學生日常生活費用的主要來源依舊是家庭。如圖1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月平均消費水平有68.95%的調查者選擇了“1000--1500元”的選項,占多數。網購占消費的比例也大體趨于一致,達到57.21%的調查對象選擇了“10%--20%”的區間。

(2)大學生對于信用意識的相關認知

1.大學生比較關注自己的信用狀況

關于“覺得自己的信用狀況達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步”,有36.19%的大學生選擇了“很高”,另有59.9%的大學生選擇了“一般”,大學生普遍覺得自己的信用狀況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地步,不在意自己信用狀況的大學生是極少數,且日常生活中有注意自己的信用行為,可見大學生還是比較關注自己的信用狀況的。

2.大學生的信用意識自評與實際行為存在偏差

調查發現,結果存在這樣一種矛盾,有21.42%的大學生自我認為信用水平較高,但存在有不誠信行為;也有27.10%的大學生從未有過不誠信行為但卻認為自己信用水平一般。具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

3.大學生關于不誠信行為的定義和標準存在差異

受調查的大學生中認為“逃票”和“拖欠信用卡貸款”是不誠信行為的各占到了90.22%,而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不認為“故意損壞公物”和“拖欠電話費”是不誠信行為,可見大學生關于不誠信行為的定義和標準存在差異。

4.大學生對于信用意識的整體情況存在客觀評價

關于作弊問題,達到57.7%的大學生選擇了“堅持誠信考試”,還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或是有過作弊經歷、或是曾經猶豫過,與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的大學生信用意識“比較好,但存在個別現象”不謀而合,可見大學生本身對于大學生群體的信用現狀已經有了一個準確而客觀的評價。

5.大學生對于信用不良與良好的對待方式態度明確

受調查的大學生主流思想即為“信用不良者應受懲罰,信用良好者應受獎勵”,可見大學生對于信用不良與良好的對待方式還是態度明確的,需要的就是合適的方式對大學生加以引導。

(3)芝麻信用對大學生信用意識培養的影響

1.大學生對于互聯網金融了解深入,依賴程度加深

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定義,74.57%的大學生選擇了“一切包含互聯網精神的資金流動活動”,可見大部分大學生對于互聯網金融的了解還是比較全面的。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分別有92.91%和90.71%的大學生選擇了“支付快捷方便,網上購物已不可或缺”和“隨時隨地辦理業務,節省時間人力物力”,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了“互聯網信息全面多樣,有助于理財投資”和“時刻關注自己的錢包,與時俱進”,可見大學生們可以很準確地把握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優勢,對于互聯網金融的了解比較全面。

對于使用過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有92.42%的大學生選擇了以支付寶、余額寶為主的貨幣基金和38.14%的人選擇了螞蟻花唄,可見人數相對集中于和芝麻信用有關的方面,體現了大學生對于互聯網金融依賴程度的加深。

2.芝麻信用被大學生們廣泛了解和應用

絕大部分大學生擁有芝麻信用,并且了解芝麻信用分數的相關運用。其中螞蟻花唄、共享單車、螞蟻借唄、芝麻分期都是大學生熟知的芝麻信用產品,在大學生中保持著比較高的使用率。大學生熟知的提高芝麻信用分的途徑包括完善個人有效信息,使用相關產品等。

3.芝麻信用促進消費,提升大學生信用意識

芝麻信用對于大學生消費需求的滿足程度很高,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的消費。芝麻信用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也包括了更多的進行網購和使用共享單車,更加注重信用意識等方面。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信用意識的培養路徑及對策建議

研究發現,通過自身、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強強聯合,能夠使得誠信發揮最大的作用,具體如下圖2所示:

(一)建立社會強制機制

1.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組織領導完備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體系,是誠信建設的有力保障。我國于近幾年來,不斷加強對誠信的監管,但是關于誠信的法律仍是不夠完善,想改變大學生的行為,僅靠單一的說教是不夠的,必須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通過改變人們的行為成本來提高信用水平。以美國為例,美國的信用機制經歷了100年的歷史,由分散到集中,由基本到多元,在個人方面,他們建立了Social security number(簡稱‘SSN),通過此賬號,任何人均可查到自己的信息,美國聯邦政府下令,所有合法居民必須擁有,無論是讀書、繳稅、申請貸款,都會查詢,一旦有嚴重違反記錄,就會寸步難行。而中國目前的對于個人的信用監管比較寬松,目前更多的是關于企業的管理,對于個人征信法律的建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加強輿論監督。法律是預防、懲治失信行為的有力手段,但是法律只能作為社會普遍接受的道德水平的最低限度。當失信成為一種社會行為時,法律的監管就力不從心了。所以,輿論監督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對個人行為的約束中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只有當誠信成為一種社會行為,個別不誠信行為就會受到道德的譴責,付出昂貴的道德成本。

(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在對大學生信用意識的建立中,學校的引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學校要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加強信用道德的教育。

1.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是師生群體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行為風尚,它同化著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態度情趣,健康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學生的信用建設,信用人格的塑造。

2.組織多方面的以信用為主題的校園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娛樂活動,將信用教育賦予到活動中,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意識到信用的重要性。

3.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高??梢越⑵鸫髮W生在校期間的個人信用檔案,主要記錄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品行、學習獲獎記錄及懲罰情況、助學貸款還款情況等。大學生信用檔案還可聯合第三方征信機構收集,比如信用卡還款狀況、收集欠費記錄以及芝麻信用的分數等。

(三)加強自我信用意識培養

作為大學生,應當具備較強的反省能力,應當說,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道德觀,使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也必須承擔的社會道義,少許不誠信的社會現象,并不能成為我們降低自我行為標準的借口。

1.重視誠信意識的建立。2016年,戴爾、麥當勞、趣分期等企業在浙江大學舉辦了全國首場大學生信用招聘,將芝麻信用評分作為招募大學生、實習生的重要參考。這說明,在不久的將來,誠信將作為大學生的一項重要品質為企業所考察,信用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芝麻信用的流行打響了個人征信體系的第一槍,可以預想,在不久的將來,誠信將成為影響擇業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大學生應當重視誠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得誠信成為一個良好的習慣。

2.注重良好誠信行為的培養。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大學生校園成為許多消費金融機構競技場,而大學生因對于金融產品的使用并不熟悉,盲目使用,使得出現許多不誠信案例,所以大學生在進行消費時,一定要分析利弊,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進行消費。

四、結論

誠信是一個人行走社會的通信證,大學生作為一個即將邁入社會的獨立個體,他們的教育問題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正著手重點建設的問題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一方面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過度消費,多頭信貸,拖欠貸款等誠信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這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其次,誠信教育要在吸收我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基礎之上,學習借鑒國外誠信建設的先進經驗,進一步體現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最后,誠信建設離不開大學生自我約束,使誠信成為大學生自身的追求和價值取向,自覺成長為新時代的所需要的人才,成為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董崢.重啟大學生信用卡能否解決校園貸問題[J].金融經濟,2017(11).

[2]李亮.當代大學生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D].江南大學,2017.

猜你喜歡
培養路徑互聯網金融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路徑探究
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保定市高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路徑研究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式如何與時俱進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