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貝馬斯交往理論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

2018-07-10 12:34李金鋒牛函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

李金鋒 牛函

【摘 要】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在師生互動交流方面存在種種弊端,“互聯網+”技術創新將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推向前臺,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為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提供了全新視角和理論基礎。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的是對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有機補充,二者共進生存標志者教育共享時代的悄然來臨。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建設反思

一、有限的承載力: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思考

當前,我國教學仍然沿襲傳統模式,即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在課堂上實現教學互動,是一種講授式教學。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之所以一直傳承下來,其本身的功能設置有很多優點。美國學者邁克爾與斯文尼奇認為,講授式教學模式對于介紹最新的信息、總結材料、使材料適應特定學生的背景和興趣,以及關注關鍵概念、原則和觀點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1] 。陳興明也認為,“講授式教學模式是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不應錯誤地認為現在提倡學生協作學習、自主探究,講授式教學模式就一無是處了,關鍵是要弄清楚什么時候、什么內容要用講授式;用講授式時應該如何去講,怎樣與其他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2]雖然以上二位學者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并非很全面,但也指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內在驅動和外在功能,傳統教學模式有其存在的內在價值。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智能時代的熏染下,傳統教學模式本身所蘊含的缺陷是無法消除的。筆者認為,傳統教學模式有兩大缺陷非常明顯,一是重被動輕主動?!霸诖髮W教育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在治安學專業課程建設中,教師只關注自身教學,不關注學生個體,重供給請需求,大多數學生只是一味地跟隨教師的教學,課前主動預習和課后自主性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生被動學習的特點比較明顯。日常教學中所呈現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受體,而不是一個積極主動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彰顯和保障,大學教育的宗旨和目的被課程教學所擱置?!?[3] 二是重結果輕過程?!爸亟Y果輕過程這一缺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師對結果的重點關注和評價體系建設的不完善。治安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著重關注的是期末考試學生取得大的成績,并未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能夠獲得何種成績。在評價體系建設中,結果性評價比較突出,過程性評價基本處于空白,評價體系比較單一。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基本無法形成對教師講授效果的適時評價,導致教師教好教壞一個樣,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導致重結果輕過程這一問題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個支撐過程評價的在線開放平臺?!?[4]

從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兩個方面的缺陷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的商談缺乏一個永續的情境,教學的效果止步與課堂講授,而且課堂講授也無法真正完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因為群體的教學與接受,追求的是一種集體層面上的哲學價值,現實生活中,學生個體是否實現了對知識和智慧的獲取,是無法進行表現和測量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因此,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有效商談是十分必要的,哈貝馬斯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困境的嶄新進路。

二、破局的理論基礎: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

“交往行為是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核心范疇。其主要觀點為:第一,理解是交往行為的核心要素?!袄斫狻笔钦归_于主體之間的交互性意識活動,即參與的主體之間的默契與合作。第二,語言是交往行為最主要的媒介。他強調的語言不是獨白式的形式語言,而是對話式的日常語言,而且人們之間要實現理解與共識。第三,生活世界是交往行為發生的背景與源泉?!?[5]

哈貝馬斯提出交往理論的基礎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倡導的民主模式,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無法體現完全的合法性。立法的規定是一種形式法治模式下的共同意愿認知表現,這種意愿是否代表了民眾的真實需要是值得商榷的。行政機關根據立法要求進行行政管理,實際上或許并沒有代表公眾的真實利益,行政的運行存在合法性危機。要解決這種合法性危機,就必須尋找另一條道路,多元政治主體參與行政過程,利益代表在參與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訴求,這種模式更能表現合意框架下的合法性,從而實現生活世界交往的有機融合?!俺姓J和尊重共同的道德規范標準是哈貝馬斯尋到的另一條交往行為合理化進路,為了論證這一觀點,他提出了一種“商談倫理學”。這一理論是哈貝馬斯試圖為各交往共同體成員所建構的公共規范體系,是交往雙方達成相互理解所需遵循的道德準則?!?[6]

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為修正傳統教育模式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哈貝馬斯提出了通過交往間接性可以達到視覺融合,從而構建一種全新的生活世界,盡管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其實是借鑒了胡塞爾的觀點。這就提供了一條新的認知教育理念,教師和學生雖然都具備各自的先見,但二者之間基于交往間性可以達到有效溝通。二是溝通雙方必須要接受對方的承認和尊重,彼此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都能夠表達自身的主體性要求和期望,溝通可以表現為語言、非語言等各種形式,強迫性的或單方性的交流無法達成預期目標?!罢Z言是交往行為發生的媒介,行為者通過共同認可的語言交往的有效性原則來達到相互理解和協調一致,包括真實性、正確性、真誠性三個方面。理想的話語情境是實現交往理性的路徑。該情境是一組自由和無強制交往的形式條件和規則。該情境中的所有討論對象都必須符合話語有效性要求,從而保證所有參與者、話題和意見不被強制?!?[7]

三、全新的進路:對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的建設反思

在線開放課程的誕生是“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結果之一,可以說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學的模式。從教育視角認識“互聯網+”,應當看到這場風潮帶來的不僅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更是對學習、教學、組織模式的沖擊及由此給教育理念和體制帶來的深層次影響。[8]傳統講授模式在技術革新的沖擊下被迫進行創新,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是攜帶著“互聯網+”的基因一步步吞噬傳統講授模式的領地,并成為風靡全國的一場大規模的教學改革。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之所以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無非在于它是對傳統講授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完善?!霸诰€開放課程建設是在網絡通訊等技術和聯通主義等理論支撐下出現的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打破了具體的時空局限,連通了一切優質的教學資源,使終身學習和全民學習成為可能,使任何學習者和專家之間的互動成為可能,是一種顛覆了傳統學習特征的學習模式?!?[9]

具體而言,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有以下幾方面的積極功能:一是擴延師生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傳統教學模式僅僅將交流互動的時間局限于課堂這一狹小的空間范圍內,課下的互動交流次數非常少,成效也不是很明顯,教師授課完畢就離開了交流的舞臺,學生也只能在課堂上期望能與教師有更深層次的互動,但往往不可得。所以,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可以極大提升師生交流的次數,交流頻繁可以更好的促進師生關系的提升,從而保證教師的知識和智慧得以在視覺融合的環境中傳遞給學生。二是“平等”交流雙方的地位。傳統教學模式下,身居講臺之上的教師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盡管教學要求師生平等相處,但教師基于灌輸下的講授式教育陳舊觀念的依賴,是無法做到對所有學生的完全平等視之,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講授整體性和學生個體性的差異,因材施教理念的“實現不能”說明傳統講授教育,在本質上忽視了教育的個體正義,這種忽視其實是一種“明白”條件下的漠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教學強權主義,只不過外在表現比較軟化而已。在線開放課程則可以將雙方置于不可視界面的兩端,沒有形式上的高下之分,尤其是學生可以不用考慮教師的外顯而自由的敘述,為具備主體間性的交流雙方提供平等對待的情境。三是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傳統教學模式所應對的人數是有限且具體的,基本上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來計算,所以教學功能的承載力是非常有限的,面對面教學環境里,單個教師是無法面對過度的學生容量。而在線開放運行模式卻可以利用技術的虛擬優勢,極大擴充選課的學生受眾,通過這種虛擬的交流方式實現授課的升級改版,打破了授課的界別限制,教育的共享時代依然悄悄來臨?!案呖冃W習者建立了更多、更優質的知識管道,關聯了更多高品質的知識網絡,進行了深度交互和知識創新?!盵10]

最后,需要指明的是,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雖然作用突出,但并不能代替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二者在不同領域呈現出不同的功能價值。在線開放課程并非是完美無瑕的,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師建設課程積極性不。如今,青年教師存在各種壓力,部分教師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建設一門優質的在線開放課程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他們在建設過程中,敷衍了事,甚至會出現讓學生多去點擊自己的課程網站來應付學校的檢查;課程網站模式單一,影響效果。大多學校的課程中心都是千篇一律,按照固定的模式開發。課程中心的主頁面大多是教學組織、專業設置、教學成果、師資隊伍等,而學生對此并不是很感興趣?!?[11]

可以預見的是,在線開放課程運行模式會一步步發展壯大,但在短期內是無法超越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而成為主導模式,這是一個新與舊共融發展的時代,而“舊”依然占據著大半江山,“新”正在如星星之火般呈現燎原之勢。

【參考文獻】

[1]Mc Keachie and Svinicki.Lecture-Based Classes[EB/OL].http://citl.illinois.edu/teaching-resources/teaching-in-specific-contexts/lecture-based-classes,2015-07-01.

[2]互動百科.講授教學法[DB/OL].http://www.baike.com/wiki/講授教學法,2015-06-16.

[3]李金鋒,牛函.治安學專業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改革的問題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0):118.

[4]同上

[5]王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研究--基于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啟示[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18.

[6]劉偉.先驗性與經驗性的融合: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實質[J],理論探索,2016(5):31.

[7]王志軍,陳麗,陳敏,韓世梅.遠程學習中教學交互層次塔的哲學基礎探討[J],中國遠程教育,2016(9):8.

[8]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1.

[9]吳曙光.在線開放課程的審視與反思[J].成人教育,2017(1):35.

[10]段金菊,汪曉鳳.在線開放課程背景下高低績效學習者的社會化交互行為及參與模式研究[J],網絡教育,2016(11):48.

[11]張宇鵬,趙韓強,李亞漢.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電子教育,2015(2):6.

猜你喜歡
傳統教學模式
MOOC時代教學模式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