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化自信的內在邏輯與當代價值

2018-07-18 17:52彭亮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內在邏輯當代價值文化自信

彭亮

【摘 要】中華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文化成果。文化自信既來自于中華歷史文化也來自于現今的文化建設。文化自信有著深刻的內在邏輯和理路。

本文將從文化自信的內容來源、內在邏輯、當代價值與建設途徑來討論建設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內在邏輯;當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講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此前“三個自信”到現如今“四個自信”的轉變,不僅是增加一個詞語,這背后體現了文化自信的內在邏輯以及現階段加強文化自信建設的現實依據,更體現了加強文化自信建設在當代的價值不可小窺。

一、文化自信的具體內容

1.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在中國悠久歷史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和傳統,這些文化對中國今天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對全國各族人民工作生活生產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文章詩篇、經典論述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宋代著名詩人蘇軾曾在《晁錯論》對為官者需要未雨綢繆進行了論述,今日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用此提醒各級干部,要在事態還未發生時就要有所感知,能夠未雨綢繆。再有,在儒學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許多對當今社會發展十分重要的論述,比如“和”的思想不僅影響了當今社會人與人的接觸,更是影響著中國的外交和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社會中的每個人而言,都應該積極學習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僅為了記住和了解這些名言的典故,更應該把這些優秀文化融入血液之中,不斷學習和掌握這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精髓之處,把古人優秀的治國理政思想和智慧應用于實踐之中。

2.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的革命文化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處在不斷地艱苦奮斗之中。近代中國曾遭受了列強的侵略,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而革命文化蘊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的西柏坡、臨沂、古田、陜西延安、照金、遵義、井岡山等等地方都是革命文化的最好見證。在這些革命老區,記錄著我們黨光輝的革命歷程。在革命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許多影響至今的優秀文化和理論方略,比如“槍桿子里出政權”、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實際等等,這些都是寶貴的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塑造和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展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部分,要想使中華文化、文化自信得到傳承和發展,就需要堅守和保護這些革命文化。

3.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

在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中,先進文化是重要的力量,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前進。革命時期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國成立后的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都構成了社會主義的先進和優秀文化。再比如,現如今越來越重視的大國工匠精神,又反映了手工勞動者的社會價值,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神面貌。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這先進的文化思想凝練到了24字,也指引著未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些是文化自信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社會中存在著一些喪失思想價值觀念或扭曲的現象,而要加強文化自信首先得確保有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只有每個人都注意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那么國家的精神面貌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

二、文化自信的內在邏輯

1.文化自信根植于中華博大的歷史文化

文化的發展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在漫長的歷史時間中,特定心理方式、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梢哉f,人類社會得以生存和發展,不僅僅需要物質文明的發展,也需要文化的不斷傳承和維系。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時間中,中華文化已經根植于人們的心內身處,影響著人們的思考、生活和實踐?!?】在幾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文明經過不斷的演進,已經形成了許多凝結著人類思想與智慧結晶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是中華人民思想價值觀的展現,也體現了中華人民的思想訴求,更是中華文化區別與其他文化的特色標示。經歷過歷史洗禮和積淀的中華文化,是展現中華民族精神風貌、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具體來看,從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到漢代的儒學占據重要地位與經學興盛,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玄學發展,再到隋唐時期儒釋道三家并行以及宋明理學的發展,在各個時代以及社會變遷中歷史文化總是能賦予時代以巨大的生命力?!?】而且在中華博大的歷史文化中,可以探尋出許多有益的治國理智思想以及社會倫理道德精神。這些內容都是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的巨大動力。所以從中華文化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文化自信是中華文化數千年發展的必然。

2.文化自信來自于大國的文化建設

放眼于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建設與發展不僅取決于經濟實力等內容,文化等軟實力建設更為重要。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來自于大國的文化建設中,更是以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支撐。在與世界各民族交流的過程中,中國不是依靠武力和暴力取得世界認同的,而是依靠偉大的民族文化和大國文化建設來形成巨大的吸引力的?!?】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包容的思想內涵。在與別國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堅持求同存異,以這樣一種海納百川的方式吸引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梢哉f,中華文化中的包容性使得其他外來文化能夠和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能夠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這也使得中華文化更加深遠,更能夠在世界中發展、屹立。當然也要看到,這種來自于大國文化建設的文化自信,對于外來文化并不是一味地吸收,而是一個在不斷的交流中相互影響,發展壯大自身文化的過程。大國文化不是片面的、封閉的,而是全面的、開放的,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文化更是中華民族所應堅持的文化自信的來源。

3.文化自信衍生于社會發展進程

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的變化,體現了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性。如果缺少了文化自信,那么道路、制度和理論就缺失了靈魂。如果沒有文化自信作為基礎,那么就會缺失一種精神力量和支撐。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對三個自信的進一步發展,也是針對現階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而需要的一種精神力量和動力。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補充和發展,也是基于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對未來奮斗目標一種考量。

三、文化自信的當代價值

1.文化自信是抵御歷史虛偽主義的需要

隨著網絡的發展,社會上對于中國文化出現了一種歷史虛無的態度。所謂歷史虛無就是,對歷史內容全部否定。雖然由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許多歷史虛無者不能完全否定也無法完全否定,但是他們借助別的方式或手段,以其他的形式進行著歷史的否定?!?】比如互聯網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形式,在網絡上他們傳播或散布各種否定歷史的言論,尤其是對于一些青少年來說,直接影響思想價值觀的形成,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大干擾和挑戰。再比如在一些學術思想領域中,也存在著否定歷史的現象,他們往往包裹著其他的外表,但本質上也是一種對歷史的否定。

2.文化自信是辯證看待別國文化的根據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但是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放棄本國文化,過分推崇別國文化的現象。這種現象背后體現出的就是對本國文化的一種不自信。尤其是隨著我國學生出國留學數量的增加以及來華留學生的增多,文化上的交流越來越多。 特別是在一些年輕人出現了崇洋媚外的現象,他們遺忘了中華文明不能理性看待別國文化,而是將別國文化全部拿來。從現階段看,加強文化自信可以更加理性、客觀、辯證地對待別國文化,及吸收其優秀文化同時也能擯棄不良文化。

3.文化自信是堅持中國道路的保障

中國道路是一條不同于西方發展路徑的道路。從近代以來,中國社會中的先進知識分子,不斷尋求思想解放,在這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找尋到了中國道路,中國道路立足于中國實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必須的,具有強大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論述過中國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在堅持中國道路的過程中,文化自信是一股無形但是重要的力量,只有堅守文化自信才有可能更好地推進中國道路?!?】要想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要不斷繼承和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在中國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淀下來的中華傳統文化,比如中國哲學思想、儒家的倫理道德、教育思想、家庭倫理觀念等等,都對今天國家社會的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上到治國理政、社會道德法律建設,下到每個人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這些都是中國道路所需要的重要內容。這些文化自信的構成體,進一步強化了人們對中國道路的認同和認知,進而更加堅定地走中國道路。

4.文化自信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夢”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在歷史上,古代中國有著豐富的農業文明成果也曾有“四大發明”,但是卻在近代受到外國列強的侵略,面對著沉淪和屈辱,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再到改革開放,中國經歷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在這過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激勵著中國人民的不懈奮斗?!爸袊鴫簟边@種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需要文化自信的助力,只有加強文化自信才能讓人民不懈地奮斗于偉大“中國夢”的實踐過程。要想實現“中國夢”也必須要借助中華文化,其中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而積淀下來和形成的文化意識和思維方式,包含的豐富的文化資源都是塑造文化自信的環境。

四、當代加強文化自信建設的方式

1.在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加強文化自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涵蓋了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級,影響著每個人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準則,國家、社會與個人的美德相得益彰,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應當遵守的。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生成角度看,它反映了文化自信也順應了社會發展需要,更是與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相契合。如果說要為文化自信尋找到一個載體的話,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它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又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價值。

2.在繼承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加強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產生于悠久的歷史,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在歷史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中華文化的內涵和強大文化基因不斷得到豐富,這些傳統文化以及由此生成的優良傳統有助于凝聚全國人民的意志。比如在中國古典文化的中“家國文化”“和文化”對現如今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有著深遠的影響,再比如儒家的經典理論“修身治國平天下”“民本思想”對當今治國理政和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進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些內涵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道德觀念等對于今日中國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凝聚和激發各族人民的力量投身于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中去。文化自信的建設需要不斷地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其為現今的發展積蓄重要的力量。

3.在加強中國話語的過程中加強文化自信

改革開放距今已有40周年,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經濟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搭建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協調??梢哉f,樹立文化自信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必要途徑,而這種軟實力的塑造必然需要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話語建設。要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將中國的發展與話語相結合,提升話語權。從學界的研究來看,目前國內一些人文社科專業面臨著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的現象,學科建設和教材中存在著“失語”現象。人文社科領域的教學建設對祖國下一代人才以及社會思想價值觀念的塑造尤為重要,這種話語缺失亟需轉變。從另一方面來看,缺乏話語也是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因此要把進一步堅定的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話理論的研究和發展傳播,立足于中國道路和中國實際開展研究,將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分析解決中國問題。只要這樣才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話語體系,進而增加文化自信。

4.在常態化的學習的過程中加強文化自信

常態化的學習首先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自信”的講話。只有正確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才有可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其內涵。因此要首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自信”的論述,原原本本地讀原文,體會字里行間的意思和內涵。另外,要想加強“四個自信”建設,就必須讓“四個自信”的學習常態化,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四個意識”的重要性,健全學習機制。比如對于高校來說,可以將培養師生的“四個意識”與平時的思想政治課程相結合。加強文化自信不能停留在紙面上,只有深入實踐才能加強文化自信的建設。對于社會各界人士來說,都要從自身的學習、工作出發,從每個人的實際出發,將文化自信與實踐結合,在實踐中發展對文化自信的認識。

五、結語

中華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其形成和發展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文化體系。文化自信根植于中華博大的歷史文化、來自于大國的文化建設、衍生于社會發展進程。加強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劉林濤. 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質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4):21-24.

[2]楊生平. 文化自信的意義及其實現[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6(6):5-11.

[3]林志友. 堅定中國文化自信的根源[J]. 科學社會主義, 2016(5):17-23.

[4]薛秀軍, 趙棟. 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精神引擎[J]. 理論探討, 2015(6):37-41.

[5]陳一收. 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化自信[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6(7):51-54.

猜你喜歡
內在邏輯當代價值文化自信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