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考新政下化學課堂教學的探索

2018-07-26 04:25張毅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鹽類酸堿性水解

張毅

一、課例背景

上海高考模式的改革,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科機會,無形之中,也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是,由之前的150分變革為如今的70分,對教師而言,則是充滿了挑戰。難度的把控,課時的安排,需要教師改善之前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探索并總結,以期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打造“學的課堂”是我?;凇耙詫W生發展為本”所提出的教學理念,近幾年實施下來,逐步落實了“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精神,教學質量也得到了穩固提升。而這一理念,正好契合了上海高考改革的大背景。如何能夠更有效地突破難點,更扎實地落實重點,打造出學生能夠“聽得懂,記得牢,問得出,說得明,用得活”的“學得”課堂?帶著這個問題,結合高考改革的大背景和我?!皩W得課堂”教學理念,本節課應運而生。

二、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化學平衡、電離平衡的原理,了解了水溶液呈酸堿性的本質,也學習了溶液中反應的實質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從而能夠判斷離子的共存問題。這些已經形成的知識基礎,是開展鹽類水解教學的有利條件。但本節課的內容過于抽象,學生對于鹽溶液呈中性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學生如何更好地接受鹽溶液呈現酸堿性的本質原因,正是本節課所需要突破的不利因素。綜上所述,我最終將教學目標定為“學生能夠判斷鹽溶液是否水解”,以及“學生能夠歸納出鹽溶液呈現何種酸堿性的一般規律”。同時,我認為這兩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以及難點。

三、教學片段

【片段】課的引入

關于“鹽溶液的酸堿性”的教學引入,筆者之前采用的方法是:播放一組青海湖的照片或是視頻,介紹青海湖的“夏曬鹽,冬撈堿”的功用,從而指出此處的“堿”是純堿,但“純堿非堿”,進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鹽類的水解。但從學生的課后反饋來看,這一環節在學生的印象中處于可有可無的位置,花費3分鐘寶貴的課堂時間,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經過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鹽類水解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青海湖在絕大部分學生的腦海中也是一個遙遠陌生的概念,如果采取上述引入方式,無疑只是將一個抽象的概念替換成了另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再三考慮下,筆者最終選擇了采用氯化鐵溶液來引入本節課。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加熱后顏色加深,能夠給予學生最直觀的視覺沖擊;二是為后續討論水解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這一環節打好鋪墊。利用“氯化鐵溶液受熱后顏色加深”這個實驗引入之后,設計了如下的問題鏈,旨在引導學生探究實驗現象的同時,使得學生能夠初步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原理。

[問題鏈一]圍繞實驗現象,引出鹽類水解及其本質原因

1.顏色加深,可能是哪些方面的原因?

2.如果是產生新物質,結合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來分析,最可能是哪種物質?

[說明]通過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根據溶液中離子共存的知識基礎,得出產生的新物質可能是氫氧化鐵的結論。

3.該物質如何產生?

Fe3++3OH-→Fe(OH)3

4.按照我們所學習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上述方程式是否需要修改?

Fe3++3H2O→Fe(OH)3↓+3H+

[說明]這兩個問題鞏固了離子方程式書寫的規范性,也為后續討論氯化鐵溶液所呈現的酸堿性這一問題,打下良好鋪墊。

5.此時溶液呈現的酸堿性?

(1)產生氫離子,所以呈酸性

(2)產生氫氧化鐵,所以呈堿性

(3)又產生酸又產生堿,所以呈中性

(實驗驗證)受熱后的氯化鐵溶液呈現的酸堿性

6.溶液呈現酸堿性的本質原因是什么?思考溶液如何呈現酸性?

[說明]通過學生對問題答案的猜測與實驗事實所產生的矛盾,激發學生的思維,并引導學生結合問題4所得出的方程式,找出氯化鐵溶液呈現酸性的本質原因。引出鹽類水解的概念,并引發后續問題的思考。

7.氯化鐵溶液是否一定需要加熱,才發生水解?

(實驗對比)常溫下以及受熱后的氯化鐵溶液表現出的酸堿性。

8.為什么加熱后溶液變深?

(學生得出)鐵離子的水解是一個可逆反應

(實驗驗證)(1)受熱后溶液顏色加深,說明產生了更多的氫氧化鐵,證明存在著一個可逆反應,且受熱后平衡發生了移動。(2)使用硫氰化鉀證明鐵離子的存在,證明大量水分子存在的情況下,鐵離子依舊沒有反應完,說明這是一個不徹底的可逆反應。

9.此時生成的氫氧化鐵是否需要標明沉淀符號?

(學生觀察)氯化鐵溶液中無沉淀存在

[說明]問題7、8、9采取了實驗與問題相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逐步推導出鐵離子所發生的水解反應,只是一個進行程度很小的可逆反應。在此基礎上,學生得以自然而然地修正之前書寫的鐵離子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可逆反應,初步掌握了如何書寫正確的水解離子方程式。

[問題鏈二]鹽類水解的規律及判斷方法

1.鹽類水解只是個例嗎?其他鹽類是否也可以發生水解反應?

(學生實驗)檢測氯化鈉、氯化銨、醋酸鈉溶液的酸堿性

2.上述鹽是否發生了水解反應?

3.氯化銨溶液為何呈現酸性?結合離子方程式進行說明。

4.醋酸鈉溶液為何呈現堿性?結合離子方程式進行說明。

5.氯化鈉溶液是否發生了水解,為何呈現中性?

[說明]這一系列問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以鐵離子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基石,讓學生嘗試自己去分析氯化銨、醋酸鈉溶液所呈現的酸堿性的原因。不但加深了學生對于鹽類水解產生“弱電解質”這一概念的理解,也為學生今后學習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打好基礎。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如何判斷鹽類是否水解及所呈現的酸堿性”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的模糊的猜想。隨后,在對氯化鈉是否水解的討論環節中,學生對于水解概念中“某些離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能夠快速地找出鹽中發生水解的是哪個部分,以及發生水解后應體現何種酸堿性。

6.推測硝酸鉀、硫酸鋁、硫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提出鹽類水解規律的初步假設。

[說明]經過問題1至問題5的探討,學生已經能夠粗略地表達自己關于鹽類水解一般規律的看法。這個雛形,在其后安排的學生交流活動與實驗探究活動中,得以驗證,并進行了補充和修正。

四、反思與啟示

1.實驗少而精,有助于學生理解其背后的知識內容

作為本節課引入環節的“氯化鐵溶液受熱后顏色加深”,在課堂中被多次利用。根據這個實驗,提出了問題1到問題9,形成了一個問題鏈,環環相扣,結合緊密。主要圍繞氯化鐵溶液受熱后顏色加深這一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從而一步步引出鹽類水解的本質原因。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在對于溶液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的修改過程中,學生不但鞏固了舊有知識(如:離子方程式書寫的規范性,強弱電解質等知識點),同時也強化了水解反應是“微弱的”“可逆的”這兩個特性。關于“可逆的”這一點,教師從兩個角度對其進行了驗證:一個是平衡移動角度,一個是可逆反應的基本概念角度。主要目的還是希望培養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不是僅局限于一種方式方法,以期增加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2.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

在整個探究鹽類水解規律的過程中,從“猜想”,到“驗證”,直至最后的“歸納”環節,主要角色都是學生自身,甚至包括“歸納”之后的“評價”環節,全班學生的參與度都很高,引發了本節課的高潮。經過課后反饋、作業反饋等課后評價手段,學生普遍反映在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上,沒有太大的問題。鹽類水解的一般規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更是難點,筆者認為這次的嘗試很成功,突破了難點,也落實了重點。

?誗編輯 李博寧

猜你喜歡
鹽類酸堿性水解
水解常數及其常見考查方式
判斷電解質水溶液酸堿性的簡單模型
鹽類水解常數的應用
溶液酸堿性的檢驗
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鹽類的水解考點探究
鹽類水解的原理及應用
第十單元酸和堿
弱電解質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考點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