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喹酮用于治療孕牛血吸蟲病的臨床效果及副反應分析

2018-07-28 02:30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6期
關鍵詞:副反應血吸蟲病圈養

(菏澤學院藥學院,山東菏澤 274000)

血吸蟲病是人類和牲畜常見的寄生蟲病,為了有效控制孕牛血吸蟲病的傳染,本文以血吸蟲病發病率較高的幾個村作為研究對象,并作為實驗組給予吡喹酮進行干預治療,從而對采用吡喹酮治療孕牛血吸蟲病的臨床效果和出現的副反應進行分析,現在就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地選取兩個沒有外來因素干擾的村莊,作為血吸蟲病研究的對象,并且隨機分成兩個組,一個是實驗組,一個是對照組。兩個小組之間間隔8~10km,實驗組的牛群數量為140頭,其中母牛為116頭,占比82.9%,而含有孕牛30頭,占25.9%。而對照組的牛群數量為150頭,其中母牛122頭,占比81.3%,而含有孕牛17頭,占27.9%。兩組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實驗組的牛群給予吡喹酮進行干預治療,月齡為3個月以上的牛群均作為實驗對象,達到6月齡的水牛給予25 mg/(kg·bw)的 藥量,400 kg 作為上限值,而6月齡以下的水牛給予30 mg/(kg·bw)的藥量。2015年對除了孕牛之外的實驗組牛群進行了1次治療,在2016年的8月、12月,又對包含孕牛在內的全部牛群進行了第2次治療,給予口服藥物,用藥之后孕牛要圈養3天。而對照組中的牛群依照常規的治療方法,對血吸蟲病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每年的12月要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牛群采用統一孵化法(MHT)進行檢查,并觀察感染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觀察記錄的數據進行收集,并利用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單位為%,兩組之間的比較用X2 檢驗,P<0.05無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的牛群給予吡喹酮藥物進行治療后,感染率明顯境地,2015年孕牛檢驗結果呈陽性的為4例,2016年為2例。對照組的牛群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后,感染率呈上升趨勢。但兩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牛感染情況比較(n,%)

2015 年實驗組30頭孕牛未接受吡喹酮干預治療。2016年8 月對實驗組牛群進行第 1 次治療的覆蓋率達到100%。接受藥物治療后出現副反應的孕牛,月齡主要集中在 4~6 個月,具體表現為食欲不振、治療后 36 h出冷汗等癥狀,治療之后經過圈養1d,并給予常規的輸液處理后,癥狀消失。并于同年 12 月接受第 2 次治療,參與治療的牛群覆蓋率為 100%,30頭孕牛未出現副反應(見表2)。

表2 實驗組孕?;煾狈磻闆r(n,%)

3 討論

由于此次實驗研究選擇的牛群所在地,多為沿湖潮濕地帶,同時牛群多選擇室外刺癢,在有螺環境下,此牛群傳染血吸蟲病的概率極高。經過本次研究發現,月齡未達到36個月的牛群容易感染血吸蟲病,并且復發的概率較高。一年內只接受兩次治療,很難徹底阻斷有螺環境下血吸蟲病的傳播,但是與常規的治療方法相比較,經過給予吡喹酮治療后的感染率較低。

對實驗組的孕牛給予吡喹酮藥物治療,接受第一次治療后,牛群主人未及時對牛群進行圈養處理,造成2例孕牛出現食欲不振、出冷汗等不良反應,但是經過圈養處理后,并對牛群進行常規的輸液治療,有效緩解了不良反應,經過第二次化療后,孕牛的反應保持正常。經過治療后,孕牛的生育未受影響,而且新生的小牛也未出現異常反映,說明采用吡喹酮對患有血吸蟲病的孕牛進行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采用給予吡喹酮藥物對血吸蟲病進行治療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采用吡喹酮對在室外飼養的牛群僅僅進行1至2次的治療,難以達到有效控制傳染源的理想效果。因此,在血吸蟲病易感、易發的季節,對于在室外飼養的牛群,特別是孕牛要進行多次給予吡喹酮藥物治療,從而減少糞便中血吸蟲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從而有效較低傳染源的傳播程度。

猜你喜歡
副反應血吸蟲病圈養
《送瘟神記》
圈養羊需做好三點
成功圈養羊做好三要點
毛澤東與1950年代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開展
——以江蘇省為例
血吸蟲病是什么,防護措施有哪些?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動物免疫副反應處理方法及預防措施
健康教育對血吸蟲病患病因素的影響分析
圈養在心中的狼
強制免疫副反應死亡補償機制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