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青春飛揚在國學的天空

2018-08-15 10:41向蕊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課題組中華民族傳統

向蕊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強調人實現價值追求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孟子認為“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積蓄自我要求的正能量,踏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老子修養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育智慧,化解人生的困惑與虛無之感;莊子則“外化而內不化”,順其自然而不失己,與道同游而逍遙自在……國學的天空如此博大深邃,引人入勝,然而現實中,青春卻往往和它失之交臂……而當下中國環境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堪憂,道德滑坡,行為失范……一系列社會問題令教育者在痛惜中反思,在反思中痛惜。我們好比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把分數的巨石推向高峰時,我們的素質教育仍次次滑落,甚至落入谷底。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理智而清醒地提出: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如今,它仍如黃鐘大呂,震響耳邊。推動現有教育內容、教育模式創新的步伐,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和擔當,我們不能再在這種屢屢缺位的教育中做永無止息卻勞而無功的西西弗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就讓青春飛揚在國學的天空,用我們的傳統文化塑造真正的“中國人”!由此,我設立了三個主題目標,即“尋根”,“追夢”,“創新”。

一、尋根

一個人,沒有內心的原則,是難以自立的;一個民族,沒有民族的精神是會被奴化的。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民族的魂,就是民族精神的底蘊,民族屹立不倒的基石。如果我們沒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失去了對自我的認同也會失去了他人的認同,失掉了自信力也失掉了“他信力”,像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我們應該把傳統文化融入我們的血液,錘煉進我們的生命,讓它成為“中國人”最響亮最醒目的標識。

冷漠源于疏離,正是因為高中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不了解它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所以無法認同和自豪。因此首先要讓他們去接觸,在尋找的過程中體會到根之所在,并吸收和加強精神營養。

1.從有趣的民俗文化入手

⑴“節慶文化”課題組,負責整理各地節日習俗,搜集相關的詩詞歌謠,探究這些種類眾多、意蘊豐富的文化現象所包含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特色,之后做專題報告。

⑵“服飾、飲食和民居文化”課題組,負責搜集服飾的發展演變、飲食(包括酒)風味特色以及民居特點的有關資料,并了解其中蘊含的審美心理、精神追求和理想價值寄寓,之后做專題報告。

⑶“生活禮俗”課題組,負責典故、書札、名言警句等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并匯編成冊,或作主題演講。

⑷“民間工藝”課題組,我國有許多精湛而瑰麗的民間工藝,它們代表著廣大民眾的情趣和智慧,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請課題小組成員搜集相關資料并作介紹,雅俗共賞,了解我國民間的獨特審美視角。

2.誦讀經典,每日一解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特別是其中的經典篇目所蘊含的智慧結晶,如 “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教養,如“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正義力量,如“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如無為無不為的人生智慧,還有內圣外王的人格修養,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行為能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處世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對學生的文化思維、人文素養、個性特長、健全人格和道德修養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求學生廣泛誦讀經典文學,從《論語》開始,每日一解。爭取長期涵泳其中,讓經典的要義在不知不覺中深入學生骨髓,并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豐富它,磨礪它,讓它綻放出動人的光彩,也讓學生成為光彩的中國人。

3.熟讀唐詩宋詞元曲,做詩歌國度的嬌子

習主席說:“……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盛唐的豐雅浪漫、積極進取,兩宋的婉約豪放、搖曳多姿,宋詩的理性思辨,深折透辟,元曲的俚俗有趣,瑯瑯上口,無不騷動著我們的靈魂,滋養著我們的性靈。讓學生每天堅持誦讀詩歌,每月舉行一次班級古詩文學習沙龍,交流誦讀心得,建立古典詩詞研究性學習網站,師生共同研習探討,感受詩歌情韻之美,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中國文人”,有中國文人的情趣情懷胸襟氣魄,自覺自豪地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發展者和傳播者。

二、追夢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鼻嗄陮W子,都應該有一個蘊含了中國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元素的中國夢,它應該有赤子的熱情、理想的高遠、人格的高尚以及追夢的腳踏實地。我們要注重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為實現學生的理想提供動力??鬃拥摹爸洳豢啥鵀橹?,以他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知識分子濟世的強烈使命感;孟子的“浩然之氣”“集義所生”,為理想而堅持奮斗的正氣和力量震撼人心……經過一定階段對傳統文化的強化學習后,讓學生就“我的中國夢”展開討論,并解析夢想中的傳統文化底蘊;第二階段堅持寫“夢想”周記,在周記中援引相關資料支撐自己的夢想,成為自己成長的動力。第三階段總結演講: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夢。

三、創新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痹趯W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鼓勵結合現實,古為今用,可以在班刊上開辟“爭鳴與創新”專欄,把新思想新觀點展示出來加以討論爭鳴等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傅佩榮:《國學的天空》.

猜你喜歡
課題組中華民族傳統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原科技大學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課題組介紹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做”與“作”的推薦用法“做”與“作”的用法研究課題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