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解決學生思維斷層的策略

2018-08-15 10:41鄒彬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解決策略小學數學教學

鄒彬

[摘 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毙W生的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他們在進行數學知識和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會由于時間及思維的混亂、缺少相應的知識基礎或策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思維斷層”,不僅加大了學習難度,也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歷,對如何有效解決學生思維斷層的策略做了研究和綜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思維斷層;解決策略

一、激活他們原有的經驗,預防知識“斷裂”

1.借助趣味情境,喚醒原有認知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一課時,首先向學生展示“百變魔王”這個小玩具,這個小玩具很多學生都接觸過,知道其可以變換出很多不同的形體。之后,教師安排幾名學生將它變成各種不同的形體。此時,教師向學生提問:什么發生了改變?什么沒有改變?怎樣才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了解它的體積?然后向學生展示一個圓柱體并提問:大家是否研究過圓柱體的體積呢?應該采用怎樣的方式研究呢?因為它不像“百變魔王”那樣能夠隨意變形,該怎樣改變它的形狀呢?(板書:切割)

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緊扣最關鍵的策略——轉化思想,結合學生比較常見的玩具,引領學生充分地體驗到“等積變形”。這一策略可以將學生曾經經歷過的復雜形體進行簡單化及熟悉化處理,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直擊學生無序的思維斷層。

2.借助學具輔助,激活數學經驗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多教師會選擇讓學生自主探究。但是在第一課時,部分學生只能立足于“等積變形”的原理對圖形進行切割以及轉化,通過所獲得的長方形進行計算。更多的學生則會因為對面積意義的生疏以及對轉化思想的不甚了解,而只能產生不具任何價值的思維?;谶@一思維斷層,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展示學具“格子圖”,那么他們就能夠在自主拼擺的過程中有效回憶起面積大小的實際意義,同時也能自主發現對“底×鄰邊”的誤解,直擊難點并有效化解。只有根植于面積意義上的探究,才能夠有效引發學生對“等積變形”這一原理本質的、更深層面的理解與感悟。

二、適當補充強化,墊高思維起點

1.引導前置體驗,墊高思維起點

如在教學“雞兔同籠”一課時,首先給學生呈現了以下問題情境:體育老師花了100元買了2個籃球和4個排球?;@球的單價比排球貴20元,籃球和排球的單價各是多少元?學生結合經驗自主對問題進行解答,主要的方法有(100+20×4)÷(2+4),(100-20×2)÷(2+4)這兩種,很顯然,這兩種方法的共同點都是先抵消一種球,這樣就只存在一個未知量,最后輕松解答(板書:將兩種球轉化為一種)。之后,教師向學生出示雞兔同籠的問題:在同一個籠子中,雞和兔子共20只,它們的腳共計56只,分別求雞和兔子的只數。面對這樣的問題,究竟該怎樣處理?基于前置經驗,學生能夠輕松解決,即將兩種動物轉化為一種,之后引導學生圍繞假設以及如何抵消展開討論。

2.引導強化運用,墊高思維起點

例如,在教學三步、四步解決問題時不難發現學生的出錯率相對較高,特別是在探究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只能夠基于綜合法展開對數學題目的思考與分析。由于在小學低段和中段時,很多問題情境相對單一,學生只需要借助綜合法就能夠輕松解決數學問題,由此也導致了他們更習慣于以條件入手展開分析。但是在步入小學高段之后,學生會面臨存在多數據的數學問題,此時如果依然使用這種方式,就很難從中準確把握能夠解決問題的關鍵要件,于是便導致了錯誤率的不斷攀升。正因為缺失了從問題入手的分析方法,才導致學生的思維出現斷層,以致問題和條件出現割裂,最終形成低效甚至無效的探究。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我們可以適時增加相應的練習,基于同質思維的縱橫訓練,改變學生的思維慣性,由此形成新的策略體系。

三、拓展學習時空,走出知識盲區

1.引導課內分析,形成知識網絡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當學生產生疑問時,教師不能輕易放過,而是要引導學生對疑問進行深入分析,完成因果聯系的自主架構,從而有效避免知識思維斷層的產生。

例如,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一課時,很多學生對“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的本質原因會產生疑問。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內借助實例進行分析,在經過若干實例的分解質因數之后,學生自主推導出:對于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而言,只含有質因數2或者5、2和5,那么這個分數就能成功地轉化為有限小數。在探討為何有這一結論時,學生缺少了理論層面的支持。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部分能夠轉化為有限小數的分數,同時將其分母化為整十、整百以及整千,再結合不能轉化的分數進行比較,這樣學生便能茅塞頓開。僅僅邁出一小步,學生便能夠獲得極大的收獲,何樂而不為?

2.借助課外作業,提升解疑能力

當學生對潛藏在結論背后的原因感到迷惘時,教師不能僅僅依靠強行講解的方式來釋疑,而是可以將目光轉至課外,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方式自主搜尋相應的答案,這一過程可以顯著提升他們釋疑解疑的能力。

這種形式的課外作業看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但由于學生發現自己辛苦推導出來的結論不能知其所以然,必然心有不甘,由此便會引發高漲的學習熱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在小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的過程中,導致思維出現斷層的關鍵要素還有很多,教學策略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師需具備敏銳的目光,能夠隨時洞察和發現,及時分析和研究。每當學生出現沉默時,每一次思維斷層的發生,都是厚積薄發的最佳契機,都能夠成為課堂生成的有效助力。

猜你喜歡
解決策略小學數學教學
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
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