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化學校本教研那些事兒

2018-08-22 19:01何英浩
湖南教育·下 2018年8期
關鍵詞:校本教研化學

何英浩

一到開學,老師們就忙得不可開交,若要在這高速運轉的時間里再擠出一些空閑讓大家靜靜地坐下,研究教學的那些事兒,那豈不是更忙?所以,很多學校在開學之初都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學科研究活動方案,但真正從紙面走向落實的情況可能就不那么好了。那校本教研到底要不要研,怎么研,如何才能研出實效?

一、化學校本教研之惑

第一個困惑:研或不研?有的老師或許會說,化學是純理學科,沒有什么花槍可耍,一周十幾節課下來忙得要死,哪里有時間來研。是的,如果只是把辦公室地點臨時換一下,大家簽完到,坐在一起各改各的作業,喝一杯茶,偶爾拉幾句家常,那這樣的校本教研就確實大可不必了。事實上,有學者認為,學校應該構建學校教師一起學習的網絡,支持教師合作研究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在我看來,校本教研就是一種相當好的形式。

在平時繁忙的工作間隙,我們時常會聽到老師們這樣交流———“聽說有老師用西紅柿取代濕棉花去做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了,效果還好吧?”“李老師,你們班學生上周去采蘆薈了,準備做什么用?”“這個題是什么意思,意在考查學生什么能力,講的時候該如何把握?”“說得清清楚楚的無機化學反應有兩種主要的分類方法,為什么一到練習時就總是出錯?”“你的‘烴和鹵代烴上周就上完了,為什么我還欠那么多呢?”誠然,我們很忙。但古人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校本教研可以很好地讓老師們坐在一起集思廣益,解決實際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疑惑,交流教學實施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更精準地解讀教材和課標,更深入地了解學情,找到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第二個困惑:化學校本教研研究什么?一般來說,我們研究的內容包括學科整體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安排、實驗計劃、課時、教學重難點、作業布置、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媒介手段等。例如,學期初教學進度安排,高一文理不分科,進度該如何安排;高二文科化學上什么,理科化學上什么,對各個章節的課時數量分配如何安排;高三的新課何時結束,第一輪復習內容如何選擇,第二輪復習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策略,高考前做些什么工作等。再如,對教學實施過程的探討:同一個年級20個班,實驗的安排一定要統籌、規范,不能隨意;對教材和課標的解讀與把握、作業的選擇與布置以及課前該做哪些準備,課堂具體教學的開展,“老帶新”工作研究部署等都亟待研究。

第三個困惑:化學校本教研該如何開展?我認為,教研活動一定要保證時間,開展有效、真實的教研活動。所謂有效和真實,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實現:每學期要有一個重點專題,每次活動都要有一個具體議題,大家圍繞議題從不同角度開展研討;每次活動要形成幾個共識;活動過程的記錄一定要詳盡;大家對形成的共識一定要遵守和實踐。這樣才能讓研討活動落到實處,研究成果才能落地生根。

第四個困惑:我們的研究有沒有實效?“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紙上談兵是不現實的,檢驗一切理論的標準是實踐。對于化學教學來說,檢驗研究成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課堂觀測。例如,我們在教學“醇酚”一課時,設計了一個演示實驗“無水乙醇與金屬鈉反應”作為導入部分。要弄清這種導入方法對學生有沒有吸引力,對課堂問題的生成有沒有啟發和推動性,這個實驗是否適合演示,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現場觀測,并將觀測結果進行梳理、記錄,以備今后進一步改進。再如,我們制訂的高三第一輪復習計劃,把“無機框圖推斷”作為復習的難點準不準確,在甲班的實施情況如何,在乙班的實施情況如何,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地觀測課堂,搜集整理數據信息,尋找其中的規律,才能做到讓研究有實效。

二、化學校本教研的禁忌與破解策略

(一)無疑而研。校本教研一定要細致跟蹤教學實況,及時發現問題,確立主題?;瘜W校本教研主題的確立不是固定的,是因時、因校而變的,我們要有的放矢,不能盲動,否則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比如集體備課中常常會出現應付式備課,我們就要著力破解應付式備課難題。教學“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一課,對于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有教師的設計方案與以往的不同,我們通過反復商討后確定實施。方案實施后,我們通過對全年級20個班的40名學生進行隨機抽測,發現該設計方案的教學效果確實優于以往的方案,于是在后續教學這一內容時,教師都采用新的設計方案。

(二)無宜而研。校本教研還要充分考慮現有的學情、教情等因素,充分在“宜”字上多研究,做到教研有依托、有支撐。比如化學“創客教育”雖然是很流行、很先進的理念,在生源素質較好的省會城市可能有一定的實施基礎,但在縣城和鄉鎮中學就不一定容易出成果。

那怎樣才能因校制宜,開展“輕快好省”和事半功倍的化學教學研究活動呢?我認為,化學校本教研活動不僅可以充分依托縣、市、省級學科教學比武、觀摩研討以及市培、省培、國培等項目,積極組織教師參與,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走出去”或“請進來”等方式,因地制宜搞好教學研究,通過尋找最適宜本校的途徑,實現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預期目標。我們要把教研教改、校本研發、校際交流、同頭備課、“傳幫帶”等形式各異的教學研究活動切實開展起來,把研究活動與實際教育教學有機結合,以教研為依托提升教學水平,把通過教研抓質量落到實處。

(三)研而不究。任何研究活動的開展都必須做到有研必究,即通過研究過程追尋結果。比如,我們在高三第二輪復習的內容、方法與策略選擇上,確立了建立知識網絡、確立教學專題、對準高考熱點講練結合重點突破等方法。那么,我們每實施一個階段,就要檢測一個階段的成效,并且要對呈現的結果進行分析、論證,將經驗進行提煉和表達,便于他人借鑒。再如,我們在推行教學反思活動時發現,有的教師教學反思停留在形式上,沒有針對課堂的教情、學情、教法、學法進行反思,有的教師反思運用不經常,有的教師則干脆沒有教學反思,有的教師甚至在未授課的情況下超前反思等。發現這些問題后,老師們就要及時整改,不能視而不見。

(作者單位:漢壽縣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校本教研化學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價值導向的校本課程建設——以“蘭質教育”校本課程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節氣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策略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