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

2018-08-25 19:52張建萍
課外語文·下 2018年7期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探討

張建萍

【摘要】《孟母三遷》以“學”為行,小學語文教育更是學生在以后語文學習道路上的基礎?,F今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為了與現今的社會發展相適應,我們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進行改變,而研究和解決問題也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吸收效率,也是當下新課改最為提倡的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展開探究性學習的探討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自搜狐網報道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體細節,推動“兩考合一”,實現“一考多用”,減輕學生多次備考負擔,這就表明中高考將包含小學知識,由此,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習顯得格外重要,并且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至此,小學語文教學展開探究學習,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素質,明確探究學習理論的深層含義,積極指導鼓勵學生自主把握創新學習思維,以及勇于探索精神。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學習方式存在,它與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同,需要學生對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進行培養。而且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能開發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有效帶動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探索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促進綜合素質發展。以探究的方式去研讀課文、掌握規律、獲取知識,并應用有關知識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

教育是文化傳遞的工具,語言是相互溝通的橋梁。隨著當今社會的日益發展,新課改提倡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也步入潮流的步伐中,被廣泛應用到各課程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展開探究性學習指的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的提問和解答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學習語文過程中,作為教師經常會提到一些與教材有關聯的詞語,從而引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但是,往往極短的時間就會回歸到現有的教材詞語中作為結束。短暫的探索與極快的回歸,這種穿越式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問題,并引發解題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凡卡》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孩子討論對凡卡、爺爺以及鞋鋪老板的看法。此過程中學生會發表凡卡太懦弱了、爺爺太狠心了或者鞋鋪老板太吝嗇了等觀點,也可能有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就自己的觀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即凡卡、爺爺以及店鋪老板具體有什么懦弱、狠心以及吝嗇的表現。這樣一來,學生對各個詞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擴大了知識面。并且以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促進其求知欲與探索精神的發展。

二、探究性學習營造的氛圍

經研究證明,課堂中前20分鐘是學生吸收知識效率最高的一個時間段。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吸收效率就高。而探究性學習時時與學生互動,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吸取知識,勝過以往一味枯燥無味的講解。據統計,大部分學生缺乏獨立探究性,只會遵從教學中的框架,步入環環相扣的教學程序中。缺乏自主性,探究空間過于狹隘。缺乏創造性,學生則只會記憶重復地書寫答案。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以自由集合的方式展開對知識的探究與合作,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探索性學習開展過程中要正確、有效地處理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教師作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重要引導者,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信息技術是獲得知識的有效載體和途徑。換言之,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愿意以游戲的方式展開學習探究活動,從而習得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十分重要,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有利環境,只有創設有效的環境,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有效開發。

三、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和歸宿,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語文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好奇心的探究愿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通過親身實踐,用一種研究性的、符合科學理念的方式對知識的現象進行研究,從而習得知識的過程。與傳統學習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這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科學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除了獲得知識,還獲得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夠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學習,并不斷提高自己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例如在教學中,任課教師總會說要課前預習,下節課帶著問題去學習這篇文章,或者會在上課時引用一些類似教材的問題進行講課。一般來說,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寫作,另一個是課堂表演、演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就可以通過課堂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帶著課本進行演講,讓學生有表情、情緒、動作地表演,從而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寫作的目的、感情等。

四、小學語文教學展開探究性學習的探討

(一)明確探究的目的和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

探究活動開始前讓學生明確探究什么,知曉方向。只有明確目標,各小組才會齊心協力去合作、去研究。例如學習《凡卡》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凡卡在鞋鋪里受到了怎樣的折磨?凡卡為什么會受到折磨?而這些又表示什么?學生在明確目標、探索問題過程中,可能會對新探究問題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出現阻塞或者偏離方向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巡視中注意問題的共性,并及時進行指導。

(二)同學之間全面交流,抓住質疑問題要點

探究活動結束后,班內進入交流質疑問題階段,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將課堂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組交流、質疑辨析、對比歸納、概括小結、拓展延伸,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時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班內尖子生壟斷課堂,多聽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的看法,必要時教師進行引導或講解。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當教師引導學生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后,還要向學生擴展這一章節或單元所學到的語文知識,并在現實生活中具體運用。學生將在課堂學到的語文知識在生活中進行相應的應用,這更利于學習語文知識。由此可見,語文課堂的教學全過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作為學生領悟科學道理、獲得科學方法以及知識的重要途徑,必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來獲得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認識。同時,教師還要針對具體知識創新教學設計,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結語

本文對小學生語文教學展開研究性學習的討論進行了敘述。小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也應該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好學、好問的精神,讓學生在學習時更加出色。探究性學習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去吸收知識。探究性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未來為學習語文奠定良好基礎,為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邵洪娟.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才智,2017(11).

[2]張學儒.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

(編輯:馬夢杰)

猜你喜歡
探究性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探討
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策略的培養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