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手工制作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2018-08-27 08:35姚亞楠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手工制作早期教育兒童

摘 要:在兒童早期教育中,手工制作活動的開展與早期的繪畫涂鴉以及我國傳統手工藝人的教學傳承活動在目的和意義上都有所不同。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那么,針對兒童的手工教學將很難達到我們所預想的教學效果。啟蒙教育中,精彩紛呈的手工課程的開展對正處于活躍期的兒童所顯示出的吸引力在實踐教學中已經得到了足夠的證明。

關鍵詞:手工制作;早期教育;兒童;不可替代性

一聲啼哭預示了一個生命的開始,醫學上說生命最初所呈現的喜怒哀樂并非真正情感的表達,而生命真正情感的表達往往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始的。從孩子雙手本能地揮動到可以通過手舞足蹈的形式表達自己的開心情緒,這是智力成長的一個重大開端,手在腦力活動的支配下開始了內心的表達活動。

從“口欲期”孩童的“吃手”游戲到開始有目的地開始抓握活動,是孩子雙手發揮其應用性的開始。手的應用性依靠其靈活性來實現,而在兒童早期教育中手工制作課程正是針對孩子對手的靈活性的需要所開設的。手工制作具有其明確的不可替代性。以基礎造型為起點的手工制作,要求孩子不僅對基本形體形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還要求孩子的手部肌肉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配合度,并且通過手工制作的練習,使其手部活動更加協調一致,精細動作及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得到更加多的強化鍛煉和提高。這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一、手工制作與繪畫

早期教育之父福祿貝爾曾經說過:游戲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動手制作和繪畫等“造型游戲”是孩子最好的游戲。對于孩子來說,沒有比和他們一起游戲更能使他們快樂的了。手工制作和繪畫等造型活動中,孩子通過自己的雙手讓自己生活的世界發生變化,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各種物質材料的形態所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感,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十分熱衷于這種游戲并沉醉其中。手工制作與繪畫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在繪畫中添加手工可以使畫面更加豐富、立體;在手工制作中加入繪畫,可以更好地激發兒童對手工制作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審美水平。這就是手工課、繪畫課特別受孩子歡迎的根本原因。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教育旨在保證其心理和生理成長的一致性。手工制作把平面變立體,體現了孩子對三維立體空間的感知及控制能力。而“涂鴉”是繪畫的最初形式,好比任何一個健康兒童所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就是說孩子必然是會畫畫的,這種能力通過正向引導會演變成一種特長;但是,擅長畫畫的孩子卻未必會做手工。即使當兒童成長到一定階段,手部具備了完成精細動作的能力,大腦具備了基本的空間感知能力,手,眼,腦能夠達到協調一致,但是,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指導和練習,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對他們來說,仍然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此外,手工制作與繪畫同屬于“造型游戲”,但在游戲形式與結果上卻有很大不同。一次繪畫活動的完成代表一次平面造型游戲的結束,但一次手工作品的完成卻預示著另一次游戲活動的開始。接下來,兒童會使用自己親手參與制作出來的玩具來“過家家”(面具,布娃娃等),鍛煉身體協調能力(沙包,紙球等),開發智力(拼圖,棋子等)。此刻,手工作品化身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具,豐富了學前兒童的生活,促進了學前兒童智力開發和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手工制作與傳統手工藝

傳統手工藝的歷史與人類文明一樣久遠,中國玩具史則更為悠久,從最初的“木鳶”、“巧環”到現代的電子玩具,智能玩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長期以來,玩具在中國并沒有成為一種規范的行業,很多民間玩具已面臨失傳的危險,兒童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有傳承和發展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探索將既符合幼兒園開展又符合兒童成長需求的傳統手工藝,并將其融入幼兒園實踐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成為現代幼兒園早期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特征。在幼兒園手工制作課程中融入民間手工藝,這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傳承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橋梁作用,讓孩子們知道并了解我國民間手工藝術的精粹,熱愛傳統文化,啟發藝術智慧,才能一代代更好地傳承下去。

以幼兒園基礎課程為載體,將民間手工藝術滲透于日常教學活動中,根據兒童基本動手能力的發展,探索便于兒童實踐,適合兒童操作的民間手工藝術形式。運用手工教學中的折、剪、捏等基本手段,在傳統手工藝術中加入現代的藝術創想,向中國傳統文化致敬。我國民間玩具花樣繁多,制作復雜,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創造性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在手工制作中,材料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材料的選擇與運用往往會對作品的效果呈現起決定作用。豐富的手工材料本身對兒童來說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比如:幼兒拿到紙會折,會撕,拿到泥會捏,會揉,這都體現了幼兒對基礎原材料有莫大的興趣,但其意圖不明確,此時,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幫助他們將制作意圖明朗化。明確的制作意圖加上熟練的手指活動,才能使兒童產生成功的體驗。玩具以可玩性為主要特征,制作有趣又可玩的玩具是現代學前教育手工教學中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通過制作和玩耍有趣的玩具和教具,擴展兒童的視野,豐富其文化,不斷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三、小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善于選擇并利用身邊物品或廢舊材料,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好的體驗、觀察生活,還能在從中得到啟發,不斷發掘新的物質材料,豐富課程體系。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認為:兒童的才智反應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制作給兒童提供與材料充分接觸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動手、動腦,使其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在制作過程中體驗指尖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2.

[2]尹少淳.美術教育學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魯道夫·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M].郭小平,翟燦,熊蕾譯.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3.

[4]鳥居昭美.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M].于群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11.

[5]鳥居昭美.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孩子的畫如何看,怎么教[M].于群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1.

[6]李金娜,趙霞.學前兒童玩教具制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7]楊景芝.兒童原創藝術研究[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6.8.

作者簡介:姚亞楠(1985—),女,漢族,山東聊城人。

猜你喜歡
手工制作早期教育兒童
高職學前手工制作課程動手實踐能力探究
手工制作在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的應用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論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成長課堂”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
大班手工制作活動中的創新教育研究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玩具圖書館對幼兒早期教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