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醫學EOP資源共享課程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研究

2018-08-27 08:35林速容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自主學習模式學習模式

摘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本課題研究以“醫學EOP共享資源課程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構建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實驗假設,通過醫學EOP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構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個體差異性發展。

關鍵詞:醫學EOP;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模式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前提。各院校結合各自的行業特點,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念,從人的自身發展去實施教育,鼓勵個性發展,因材施教,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工作與終身學習打好堅實基礎。如何利用醫學EOP資源共享課程構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個體差異性發展是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與重點。

二、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研究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需求理論基礎上。建構主義指出學習是一個不斷建構的能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的重構過程。認知結構的重構過程是學習者在自身經驗基礎上通過自己對外界客觀事物的理解進行的意義重構(皮亞杰,1990)。美國心理學家Gardner(1983)提出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認為人類具有8種以上智能。智能具有普遍性、差異性和發展性,即每個人擁有的智能,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經過整合或重組擁有各自獨立的認知方式,同時經過后天開發與鍛煉能夠形成不同的認知強項,認知風格(加德納,1990)。Hutchinson & Water(1987)指出想學的知識,必學的知識,欠缺的知識都屬于目標需求(轉自:林速容,2013)。以上這些理論為課題研究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再者,醫院,醫藥相關企業建議高職醫學院校的英語課程應以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實行多元化、個性化的EOP教學。高職醫學院校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普遍不理想,他們希望在英語課程中改變“一貫式”通用英語學習,讓學生接觸醫學EOP相關英語。

三、實驗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醫學EOP共享資源課程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構建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實驗假設,在2015級護理專業的兩個班開展實證研究。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對照班。本課題實驗時間為期一個學期(共15周),課堂授課內容均為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課后任務實驗班采用個性化自主學習,對照班采用傳統模式,即完成課后練習,朗讀課文,背誦單詞的模式。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師為同一人,即筆者。

四、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1)醫學EOP資源共享課程的模塊化建設。醫學EOP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是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的支撐平臺。醫學EOP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以模塊為單位,設立的模塊有:語音模塊(設有英語趣配音、語音模仿,情景模擬);語法模塊(設有時態語態專欄;復合句專欄);閱讀模塊(設有醫學英語閱讀,心靈雞湯);實戰模塊;句法模塊(設有基本句型分析;挑戰長難句);寫作模塊;聽力模塊;翻譯模塊、醫學術語模塊等。模塊化資源建設能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這樣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才能順利開展。

(2)教師“監管”有序,個性化自主學習成績納入課程考核。教師通過平臺實施“監管”,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可控,可知(沈洪木,2009)。教師針對學生個性化特點實施個性化的學習策略指導。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遵循了人本主義教育思想,能夠更多的關注學生個體特征,情感因素等(林盛,2016)。教師開展實驗研究前需要預判學生的學習風格,了解學生的語言基礎,然后有的放矢地投放學習資源包讓學生自主挑選適合自己的“量身定制”的學習素材。對于學生的監管主要通過考核成績認定,首先設定網絡自主學習在課程考核的比重,如占總評成績的20%;然后設定共享資源課程的模塊的學習內容占自主學習成績(100%)的比重,如:語音模塊(設有英語趣配音15%、語音模仿10%,情景模擬20%),翻譯模塊20%,難度越大分值比重越大;除必學模塊(占20%)外其他的內容為自選模塊。

(3)學習素材“量身定制”,實現學生個體差異化發展。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智能具有普遍性、差異性和發展性。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挑出自己感興趣,自己樂意挑戰的目標,他們就會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快樂,在學習中增強自信。依據需求分析理論,實驗研究要求學生列出自己的目標需求,然后學生從共享資源課程的小模塊中選中自己的感興趣的,需惡補的知識模塊放入“量身定制”資源包。

五、結果分析與討論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學習風格、學生的目標需求;實驗前后采用SPSS分別對前測和后測成績進行數據分析;實驗后期在實驗班開展訪談了解學生對于個性化自主學習的態度。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研究發現實驗班的后測成績與控制班的后測成績達到顯著性水平(P=0.03﹤0.05),證明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的開展能促進教學,提高學生成績;實驗班學生對個性化自主學習持歡迎的態度。

研究結果說明構建基于共享資源課程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能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皮亞杰.發生認識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2]加德納.智力的結構[M].蘭金仁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3]林速容.EGP與EOP雙軌融合下的醫學院校英語技能訓練平臺的構建[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21).

[4]沈洪木.以學生為主體 促進個性化自主學習[J].外語界,2006年增刊.

[5]林盛.基于語言實驗室的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模式探索[J].教改新論高教學刊,2016(12).

作者簡介:林速容(1971—),福建漳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應用語言學,翻譯。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福建省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科研專項),課題編號:JA13727S;

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基于網絡的外語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課題編號:GZGZ5414-7。

猜你喜歡
自主學習模式學習模式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開發和建設
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析
自主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結合一堂考核課試論經典小說的品鑒與賞析
發揮遠程教育平臺優勢?探索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模式在中職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淺析
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學習模式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論提問在自主學習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