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經濟學思考

2018-08-27 04:24狄燕燕
南方企業家 2018年11期
關鍵詞:經濟學思考

狄燕燕

摘要:目前,我國公共財政體系的框架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當中。構建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僅可以促進國有資產的立法工作,還有助于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以求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指導作用[1]。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展開研究,指出了當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和對策,以期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關鍵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經濟學;思考

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資本主義地租”以及“借貸資本與利息”等理論,明確指出資本經營權和所有權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也就是說借貸資本的經營權和所有權是可以分開的,土地的經營權和所有權也是分開的。這一理論成為了經濟學范疇產權和制度的理論來源。為更好的實現國有經濟的兩權分離,必須對其產權關系進行界定,同時制定公有制產權制度,建立“歸國家所有、政府監管、企業經營”、“責任、義務和權利相統一”、“資產、人、事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并設立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結構,積極實施相關法規[2]。

當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1988年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繼成立了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但這時還未實現政府機構設置的進一步改革與調整,國有資產擁有者的職能和社會經濟的管理職能也仍處于集中的狀態,導致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不能依照兩種職能先對獨立的原則展開工作。國家將經營權和所有權掌握在自己手里,讓自己成為唯一的利益主體和經營主體[3]。這種政企不分的情況,使企業成為了行政的附屬物,進而無法激發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并且前期建立的國有資產管理結構的規格普遍不高,沒有太大的職權,多為財政廳或是二級局,并且與政府常務會議間有著密切的工作聯系,且國有資產管理的許多重大事項均由政府常務會議來決定,導致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形同虛設,同時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資源。

1998年國家進行了政府機構設置的調整和改革,使得國有資產實現了多頭管理,各黨政部門擔任出資人的職責和管理國有資產的職能,但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承擔責任。這種產權分開的形式使得權利得到了互相牽制,同時若發生了資產風險,也會出現責任互相推諉的情況,依然使國有資產所有權得不到有效落實。再加上各部門在工作上缺乏協調,而且存在不同的利益傾向,進而形成了各部門均可管理國有資產,也可從中有所得的狀況,嚴重降低了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并且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在國有經濟統一歸國家所有,各級政府實施管理的原則下,地方政府只有管理權而沒有所有權,致使地方政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并沒有太大的關注度。同時國家國有資產所有權在行使當中會經歷太多的環節,進而在交易時會產生高額的社會成本。同時,實際國有資產管理者都是委托代理于某一企業和個人的,進而無法及時判定其國民身份。若沒有及時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進行約束的話,極易發生主管企業中的經營者和政府官員合謀侵蝕貪污企業資產的情況,使國有資產造成了大量的流失。

產權經濟學中明確指出,可將剩余利潤為企業擁有者所占有,以此形成相應的激勵機制。一些具有國有產權的各級政府、持股法人以及行使國有企業財產控制權的具體人員,即使具有對國有資產進行使用、占有、處分、收益等權利,但并沒有獲得資產的合法收益,也不會承擔相應的資產經營風險和責任,而真正承擔責任的人依然是國家[4]。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剩余所取權和控制權的不對稱,更無從談起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原來的國有資產管體制不僅會產生高額的交易費用,還會浪費大量的社會資源,對此必須進行國有資產管體制的改革。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和對策

設立國有資產常務委員會

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應設立國有資產常務委員會,實現決策的制度化和經?;?,對國有資產所有者的地位進行充分體現。對此,由國有資產委員會的領導和國有資產辦公室領導共同組成國有資產常務委員會,并建立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決策機制,落實國有資產管理的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其職能[5]。

對于國有資產常務委員會的職能,可將其細分為項目投資、重大資產處置、重大人事安排、抵押擔保等內容,并制定相應的工作制度和規范工作流程。同時要定時召開國有資產常務會議,對日常工作情況進行匯報,并建立相關文件和會議綱要,并以此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提高國有資產常務委員會的決策能力,使國有資產所有者的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有利于國有資產管理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國有資產常務委員會的集權

對于原來國有資產多頭管理的問題,其不僅降低了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并且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采取集權的方式,將國有資產的投資權、處置權、管理權、擔保權和使用管理權由國有資產常務委員會集中掌握,從而建立起統一、高效和權威的管理機制,做到集中管理和集中收益,并實現“收支兩條線”的目標,有效提高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并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金額。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內部管理體系

通過建立健全國有資產內部管理體系,有利于對國有資產進行科學和制度化的管理。對此,本著高效、規范、透明、公開的原則和要求,形成相應的國有資產內部管理的監督機制,對國有資產的流向、使用情況以及具體金額進行明確和監督,避免出現主管企業中的經營者和政府官員合謀侵蝕貪污企業資產的情況,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國有資產的合理運用??刹扇〗⒈O事會的方法,邀請紀檢部門、黨組織、工會和職代會共用參加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做到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和外部監督管理機制的銜接和協調。

對投資管理公司的重新定位

投資管理公司作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三層架構”中的中間部分,必須對其功能和人職責進行重新規定,讓其充分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投資管理公司不僅是國有資產公司,還是控股公司,若能實現功能的準確定位,有利于“三層架構”模式的有效運行。

投資管理公司是國有資產的產權代理,以實現國有資產運營利益的最大化為目的,并將具體項目的運營交至相應的項目公司[6]。投資管理公司對這些項目公司既可以進行財務監管,也可進行資產監管,可以向這些企業下派一些財務總監,起到監督的作用,同時為相關國有資產企業制定相應的經營目標和獎懲制度,做到有效的監督管理。

實現非經營性資金的統一管理

將非經營性資金進行統一管理,有利于預防國有資產得損壞和流失,保護政府的財務安全。為實現非經營性資金的統一管理,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即使這些資產沒有太多的增值空間,但通過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可以對管理責任進行明確,進而避免因資金的空置、浪費、重置和缺乏管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結語

綜上所述,為構建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必須對原本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形成科學的改革思路,并以此制定相應的對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完善,有利于國有資產立法工作的開展,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促進國有資產的合理利用。

(作者單位:河南信息工程學校)

【參考文獻】

[1]曾蓉.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法經濟學思考[J]. 中外企業家,2013(30).

[2]鄭慶栓. 優化改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經濟學探析[J]. 投資與合作,2014(08).

[3]謝梅.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探析[J]. 當代經濟,2015(02).

[4]徐傳諶, 翟緒權. 國有企業分類視角下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 理論學刊,2016(05).

[5]常耀華, 黃源.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國內外對比分析及經驗借鑒[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25).

[6]尤毅. 完善無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路徑選擇[J]. 經濟師,2015(01).

猜你喜歡
經濟學思考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
國民經濟運行向好基本走出疫情影響
經濟運行預期穩定
經濟增長總體平穩 經濟運行預期穩定
對于少兒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雷人的經濟學原理
讀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