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與探索

2018-08-28 08:20冀兆鵬
新媒體研究 2018年8期
關鍵詞:公眾平臺公眾號微信

冀兆鵬

摘 要 微信公眾號的出現為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微信公眾號服務尚未得到學術期刊界的普遍重視,其運營優勢還未充分發揮。文章結合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發展現狀,試對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存在內容受限于紙媒、推送篇幅冗長、宣傳推廣不足、平臺結合有限等問題,并向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提出應做好內容策劃,提高推送質量、加大宣傳力度,增加互動交流、發揮微信功能,提升服務意識等建設建議。

關鍵詞 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公眾號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8-0145-03

當前,微信日益成為移動端互聯網用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即時通信平臺,微信操作更加靈活方便,能夠讓觀點在大范圍內迅速傳播。根據騰訊公司旗下企鵝智酷發布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躍用戶數達8.89億,微信公眾平臺上已有超過1 000萬公眾號[1]。

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發展,吸引了高校學術期刊的注意。目前,學術期刊界已經在辦刊過程中使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稿件的遠程校對;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學術期刊影響力和傳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豐富了替代計量學理論;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學術期刊的審稿、組稿、定稿以及各種更為人性化的讀者服務;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實現學術期刊的多維傳播與高效傳播;將微信公眾平臺作為與讀者、投稿人信息交流平臺等。

但從整體來看,現階段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發展是不完善的、低水平的,微信公眾號服務尚未得到學術期刊界的普遍重視,未能充分發揮出其優勢,存在著普遍性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探討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模式,一方面,增加學術期刊對微信公眾服務的了解,調動學術界對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重視,并使其得到推廣普及;另一方面,指出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與用戶期待的差距,存在的問題和誤區,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旨在為學術期刊構建優質微信公眾平臺以提升影響力提供借鑒。

1 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存在的問題

1.1 內容依附紙媒,新媒體定位存在爭議

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仍以紙質期刊的內容為主,在時間上受到傳統出版周期的限制。真正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數字化建設的高校學術期刊仍是十分罕見的,大量的學術期刊申請微信公眾號實則是“跟風”行為,或是為了提前占領公眾號名稱(基于賬號名稱惟一原則),也有的是為了申報項目、課題,未想著進行實質性的運營工作。

此外,期刊編輯部對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的定位不清晰,通常只是將期刊的內容直接轉載復制上去,并未投入專人來進行運營。對于微信公眾號具體作用的定位,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學者認為,微信公眾號主要推送的內容包括期刊最新進展、有影響力的文章等,定位應是輔助紙質期刊出版發行;也有學者認為,學術期刊受限于自身的讀者群體,不能像傳統媒體那樣廣泛傳播,如果花費過多精力去做新媒體會事倍功半[2]。

1.2 推送篇幅冗長,不能較好結合公眾平臺特點

學術論文以“單調乏味”著稱,其公眾號內容較為單薄,通常直接將紙質期刊的學術論文復制到微信公眾平臺上,缺少必要的編輯、加工。一篇學術論文,少則兩三頁,多則數十頁,全篇通常還充斥著大量的學術用語、公式、模型;而公眾號閱讀具有“碎片化”的特點,講究短、快、淺,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取到有用信息。由此可見,學術論文的基本形式與微信公眾號閱讀的特點恰好相反,學術論文內容普遍專業深奧,而微信公眾號具有淺閱讀的特點。如果直接推送論文原文,不但不能吸引更多訂閱,反而可能造成原用戶數量的減少。因此,單純地將學術論文移動到微信公眾號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這種簡單的搬移不符合微信公眾號閱讀的基本要求,起不到任何傳播意義。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需要對期刊刊登學術論文的內容進行二次編輯與加工。不過,一些學術期刊在進行了二次編輯、加工時,僅限于觀點概括和刪減字數,沒有考慮到微信閱讀的特點而做出相應的突出強調,比如字號的區分、顏色的變化等。有些對作者觀點的摘選,不但影響了作者本人觀點的正常表達,甚至容易出現“斷章取義”的現象,影響讀者正常閱讀。因此,在進行再編輯加工時,編輯需要將學術論文進行反復的淺閱讀化,以確保論文比較容易地被讀懂、被理解[3]。

1.3 宣傳力度不足,推廣程度有限

宣傳推廣的微信公眾號程度直接關系到訂閱和閱讀的數量。優秀的微信公眾號,除了內容出眾外,也非常注重宣傳推廣。然而,在對高校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的統計調查中,發現多數公眾號的宣傳推廣工作十分有限,公眾號訂閱量和單篇公眾號推送閱讀量遠低于微信公眾號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點:一是未對期刊公眾號進行過特定的宣傳活動,對微信公眾號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是把公眾號當作紙版期刊附屬;二是對期刊公眾號定位較高,與一般公眾號相比普適性較差,讀者不容易接受;三是期刊公眾號更新時間不規律且時間間隔一般較長,這樣的更新頻率破壞了讀者與公眾號之間的黏合度,破壞了讀者的閱讀興趣[4]。

1.4 微信公眾號功能利用程度不高

就公眾平臺開發現況來看,根本不能體現出微信的特點,換言之,微信公眾號部分功能尚待利用。以當前微信版本(6.6.5)為例,在現有功能中,對學術期刊公眾號最為重要的兩個是自動回復功能和子菜單功能:自動回復功能能夠確保在后臺無人監控的情況下及時回復訂閱者發來的消息,子菜單功能可以對平臺內容進行分類方便訂閱者根據子菜單自主選擇??傮w看來,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的結構與功能可分為3類:只開通、無結構、無服務功能的微信公眾號;開通但結構不完善、服務功能有限的微信公眾號;開通且結構完善、服務有序的微信公眾號[5]。大部分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處于前兩類,部分功能缺失,結構不夠完善;有些甚至較長時間沒有更新,沒有子菜單的設計,整體情況著實不容樂觀。

2 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建議

針對上述普遍性存在的問題,我們借鑒高校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中優秀公眾號的成果,對其他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改進和完善提出如下建議。

2.1 優化推送內容,提高文章質量

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需要進行內容篩選,整理期刊優質推送資源,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的推送。學術論文雖艱澀難懂、字數繁多,但其內容卻是極具價值的,所以應該進行調整性加工修改,對較晦澀的論文進行說明性修改,對內容題材相近的論文進行分組推送,最終形成適合大眾閱讀的文章。此外,推送內容選擇題材還應緊緊圍繞行業動態,挑選具有時效性的熱點話題、時事要聞、國內外學術動態對公眾號內容進行補充,“不宜過多也不宜過于頻繁,防止給用戶留下‘垃圾的印象,引起用戶的排斥與反感”[4],進而彌補傳統學術期刊時效性較差的弊端,保證學術期刊公眾號更新的規律性、新鮮性。

2.2 加大宣傳力度,增加互動交流

學術期刊應通過各種渠道推廣微信公眾號,擴大其影響力,如在紙質期刊的顯著位置標明微信平臺開通的公告,公布期刊公眾號的二維碼,方便讀者進行關注,將更多的讀者進一步轉變為期刊公眾號的訂閱者;在學術期刊對應網站上介紹本刊微信公眾號的基本情況,提供微信平臺二維碼;在寄給投稿人的電子郵件中也可宣傳期刊微信公眾號等。同時,編輯部可以選擇一些話題與訂閱者定期互動,或者選擇開放后臺留言區,通過相互之間討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平臺讀者廣泛參與,從而達到形成傳播影響力的目的。

2.3 發揮微信功能,提升服務意識

微信公眾號不僅僅是紙質期刊數字化的平臺,更是進行及時傳播與交流的工具。學術期刊微信服務號要利用每月能發送4條群發信息的功能,及時為用戶推送內容豐富的信息,如刊載論文的摘要、近期期刊專題、期刊目錄等信息;訂閱號則要利用每天可群發一條消息的功能,盡可能每天為用戶提供學術要聞、學術會議通訊、學術最新成果等內容,優化用戶體驗,逐步建立用戶關聯性[6]。

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在定期及時更新信息的同時,應盡早完成微信認證工作,確保公眾號的信息真實性和安全性;積極開發自定義子菜單,發揮其層次清晰、分類匯總的優勢,有針對性地提供推送內容、進行信息檢索等的服務,提升學術期刊的服務意識,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 結束語

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服務是新型的服務模式,其利用了第三方服務平臺的優勢,融合多種宣傳媒介于其中。高校學術期刊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將大量學術信息進行整合,改變現有傳統運營模式,使搭建一個公共學術交流平臺成為可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背景下,微信公眾平臺在促進學術傳播與業務交流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學術期刊應充分把握微信公眾平臺的基本功能、特性,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更加豐富、更為優質的學術內容,從而使高校學術期刊在社會上帶來更為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企鵝智酷.微信2017用戶研究和商業機會洞察[EB/OL].(2017-04-24)[2017-08-19].http://tech.qq.com/a/20170424/004233.htm#p=1.

[2]謝鎰遜.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問題與改進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7(2):63-64.

[3]張晉生,李晶.學術期刊微信平臺使用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出版,2016(14):27-29.

[4]程琴娟,閆瓊.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380-383.

[5]王艷,周芳.高??萍计诳⑿牌脚_運營的探索[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5):700-702.

[6]馬勇,趙守義,孫守增.學術期刊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選擇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4(9):77-81.

猜你喜歡
公眾平臺公眾號微信
微信
微信公眾平臺在醫院圖書館的應用現狀調查
《濟源晨報》微信公眾號贏得近20萬粉絲的“寶典”
社會化媒體的傳播模式分析
微信平臺促進旅順口旅游發展的實踐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系統開發模式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從校園里走出來的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