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被領養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2018-09-03 06:05李秀臣
兒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關鍵詞:健康成長家庭教育

李秀臣

摘要:發展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勢在必行。當今,農村被領養孩子現象日益增加,農村被領養孩子家庭教育所出現的問題也日益增加。家庭作為中小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必將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下,研究并改進農村被領養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勢在必行。

關鍵詞:領養孩子 家庭教育 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它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系。與此同時,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更突顯出家庭教育的重要。

現如今農村存在著被領養孩子的現象,并出現了一系列教育問題,于是本文主要從這一問題出發,探其根本原因,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法。

一、被領養孩子基本情況

農村的部分家庭缺乏健康的家庭教育,導致被領養孩子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在精神上是匱乏的。被領養孩子的情況有很多種,本文主要選取了以下兩種作為范例進行分析,探究被領養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

(一)出生后被領養,在單親家庭中生活的孩子

山區農村的單身男子較多,有的四十多歲了還娶不上媳婦,于是他們就會花錢領養一個孩子。這樣的孩子只有“父”愛,沒有母愛,這樣的“父親”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大多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知識嚴重不足,對孩子的學業輔導更是捉襟見肘。由于受到年齡和觀念的影響,大齡養父無法與孩子探討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缺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與親子互動。

試想,生活在如此家庭的孩子怎么能接受到較好的家庭教育呢?這種家庭環境往往采用放任式教育,而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無著落。這樣的孩子在家嬌生慣養,很少為家長著想;在學校行為習慣極差,難以管教;在社會上放縱自己,做事不考慮后果,嚴重的也會做出違法亂紀行為,有的小學上了幾年就到社會上流浪或外出打工了;有的孩子即使上了初中,養父六十多歲了,雖然在經濟上有政府的幫助和愛心人士的資助,但是家庭教育仍然是盲點,由于幼年時期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自小就養成了惡習,這樣的教育對象使家庭和學校都感到非常棘手。

我班的小偉同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養父將近七十歲了,只能勉強做飯,洗衣服。他的家庭經濟來源一部分是靠政府的幫助和愛心人士的資助,另一部分來源于六十多歲的叔叔打工的收入。我們學校不但在經濟上幫助他,還多次派老師家訪。

小偉同學成績還不錯,但是壞習慣多。他曾在開學時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和同學一塊兒玩,上課吃零食、坐姿不端正,聽講不認真,身為副班長有時還帶頭搗亂。尤其是今年學校春季運動會上,我班大多數學生整齊地坐著喝彩,小偉同學卻和另一名男生躲在后面打撲克,導致我班被學生會的檢查組扣了分,影響了班級名譽。他在與人交談時,很少直視對方,不自信。我多次找他談心,了解到他的養父很少和他溝通,更談不上家庭教育。由此可見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么重要。

(二)出生后被領養,在正常家庭中被溺愛的孩子

由于農村的經濟水平和醫療水平相對落后,不孕不育夫婦往往是結婚三、四年甚至六、七年才發現自身的問題,然后再去領養孩子。這樣的“父母”溺愛孩子的思想過于嚴重,使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這樣的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為長輩考慮,不知道什么叫感恩。

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溺愛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靶』实邸薄靶」鳌薄昂谧炖锱禄?,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想要什么就買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多數“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無原則地遷就照顧,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以最大的努力去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使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好逸惡勞的生活,這樣下去孩子自然就養成一種自私、任性、專橫、為所欲為的不良習慣——不會謙讓,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沒有愛心,不關心別人,只講索取,不談回報,沒有社會責任感,無法很好地融入社會中去。

二、解決措施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孩子的成長,不能只靠學校制度的約束和老師教學的管理,還要有家庭的環境的熏陶和家長的教育。選擇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扎扎實實做好教育工作,是解決農村被領養孩子教育問題的當務之需。

(一)愛孩子要適度

家庭教育中養父母愛孩子并沒有錯,但是要把握好愛孩子的尺度,尋求適宜的方法。養父母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培養親情,有了感情再嚴格要求就會顯得水到渠成。不要總是想著“這孩子領養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免別人說他不是親生的!”要堅持“適度”的基本原則,明確什么是孩子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孩子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他,不合理的要求絕不能滿足。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對愛的程度作這樣的解釋:“正如奎寧一樣,正如食物一樣,愛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背^一定份量就變成了溺愛。溺愛孩子,放任自流,只會養成孩子自私和任性的性格。

(二)摒棄攀比心理,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有的家長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教常識,認為孩子來之不易,急切盼望孩子成龍成鳳,經常拿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作比較,“你太笨了,某某年齡比你小,成績卻比你好”,“你太讓我失望了,每次考試都在倒數!”不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往往都用分數來衡量孩子以后是否能夠成才。但是成才必先成人,而家庭教育擔當的就是培養孩子成人的重要角色。父母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孩子成人,成為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社會人。家長若一直在給孩子“貼標簽”,讓孩子也覺得處處不如別人。這種家庭教育往往會導致事與愿違的結果,不但不能激勵孩子,反而會給孩子心靈上造成不可磨滅的創傷,甚至會使孩子怨恨養父母,造成緊張的家庭關系。

(三)適時告知孩子真相

被領養的孩子有很大的可能被同村的小伙伴稱為“抱來的!”“要來的!”他們常聽到不干凈的話語,接受蔑視的目光,從小就形成心理陰影,影響了將來的發展。有的孩子甚至哭著鬧著追問養父母自己的身世。此時家長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能支支吾吾,在這種情況下越保密越會適得其反,造成緊張的親子關系,個別孩子甚至還會離家出走。養父母應該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安撫孩子,并告訴他身世的真相。教育孩子自信,堅強起來,養成好的習慣,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父母,報效社會,將周圍人異樣的目光變成羨慕的目光!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都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孩子,要把孩子培養成正直、善良、勇敢、寬容的人。農村家庭中被領養孩子的教育與普通家通教育一樣,需要同等的重視,家長應該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更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使孩子能夠在優質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責任編輯:方潔)

猜你喜歡
健康成長家庭教育
把快樂留住
好好誰覺,趕走黑眼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